三月份轉眼已走到末尾,一年一度的年報季也悄然降臨。“優等生”早早的交出了作業,用優異的成績亮瞎人眼。有的卻苦苦掙扎,把公佈日期放在了deadline上。
雖然企業這種“拖延症”很讓人憤恨,但和財務造假相比,卻小巫見大巫了。近兩年各種爆出的財務造假,讓股民們苦不堪言,部分投資者轉而選擇買基金,分享股票的市場紅利。
但是有些基金公司為了迎合市場,弄出了很多“假”基金。這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投資者,增加了選擇基金的難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給基金業的發展帶來明顯負面影響。
今天就來給大家談一談幾種常見的基金“造假”現象:
1.“掛羊頭賣狗肉”的主題風格漂移偏離;
2. 滬港深基金投資區域嚴重傾斜的“瘸腿”現象;
3. 基金經理“一拖多”掛名現象。
1.“掛羊頭賣狗肉”這種現象在基金中很普遍,所謂風格漂移,就是基金實際的投資目標或投資風格與對外宣稱的不一致。比如:一些中小盤基金,一看持倉情況卻拿了一手的大盤股。這種現象在基金中很普遍,所謂風格漂移,就是基金實際的投資目標或投資風格與對外宣稱的不一致。比如:一些中小盤基金,一看持倉情況卻拿了一手的大盤股。
還有一些主題基金,以“某個主題”命名的基金但實際上重倉股卻與相關主題毫無關係。比如下面這個XX大安全基金。
招募說明書中表示不低於非現金資產的80%投資與大安全主題相關的證券。但實際上
如果說保險還可以和安全掛點勾,但是這白酒家電地產就有點過分啦。還有的一帶一路主題,聲稱“投資‘一帶一路’主題相關的證券資產不低於基金非現金資產的80%,但實際上重倉股卻與一帶一路概念沒有聯絡。
這種風格漂移的現象出現的原因一般有兩種:
第一種情況是,基金公司的銷售噱頭,為了追逐市場熱點吸引眼球,對基金進行了名稱和宣傳的包裝,前一段傳的沸沸揚揚的監管機構限制科創基金的謠言,就是以為之前發行的部分科技類投資基金存在打著科技的旗號但配置卻並非科技股的‘掛羊頭賣狗肉’情況。監管機構為了打擊這種情況,才計劃將泛科技類基金產品單闢通道、單列審批。
第二種情況是,部分基金經理為了追求業績,於是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當投資風格與追求業績發生衝突的時候,就容易發生風格漂移。對於擁有較大自主權的基金經理來說,改變一隻基金的投資風格就像一場賭博,賭對了能提升業績,實現名利雙收。賭錯了好像也沒有什麼額外的處罰,所以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對於這種情況的風格漂移,難言好壞。畢竟是為了業績的主動操作,結果也有壞有好。但總體來說,
不斷變換風格獲取優秀業績的基金經理鳳毛麟角,所以頻繁轉變風格不是什麼好事。對於投資來說,由於持倉資訊的滯後,會導致投資者的投資體驗很差。
2.“瘸腿”現象17年左右市場湧現了一大批滬港深基金,這類產品本意是既可以投資A股,又可投資港股通標的,讓其可以享受兩地的投資機會。但是隨著近兩年港股和A股市場機會不對等,再加上基金經理個人能力圈的問題。導致相當一部分滬港深基金風格跑偏。就拿下面兩隻滬港深基金的持倉為例:
從持倉可以看出這兩隻基金似乎走了兩個極端,前者滿倉港股,後者滿倉A股。
再來看業績比較基準兩者分別是:
滬深300指數收益率×35%+恆生指數收益率×35%+中證全債指數收益率×30%
中證綜合債指數收益率*40%+滬深300指數收益率*30%+恆生綜合指數收益率*30%
也就說兩者應該均衡配置A股和港股。雖然從招募說明書中的投資範圍來講沒有問題,但是這種“瘸腿”現象卻給投資者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尤其是近期想參與港股的小夥伴們,可能稍不留神就調到了坑裡。
3.基金經理“一拖多”
前兩種情況還可以用為了“業績”原諒,那麼最後這種情況就屬於“不可原諒”的範疇了。隨著近幾年“爆款”基金的增加,能看出優秀基金經理的“帶貨”能力也越來越強。基金公司也千方百計的發揮這些明星基金經理的光環效應,比如:新產品擬任基金經理填上明星基金經理,產品成立不久另一普通基金經理加入,介時或讓明星基金經理抽身而去,或只是掛個名不再管理。
雖然去年監管部門在打擊這種事情,但是限制依然寬鬆——基金經理最多同時管理10只基金,被動型產品管理的最大數量是15只。所以“一拖多”的現象依然存在,部分基金經理在管產品有8-10只,管理過的產品數量更是超過了20只。
公司為了吸引眼球安排“一拖多”可以理解,但是於“追星”的基民而言則會造成深深的傷害。
4.如何辨別最後給大家分享幾種方法來拆解這種金“造假”。
1. 比照持倉。
除了基金名稱,基金招募說明書中也會明確投資目標、投資方向和投資策略等,以此來比照基金的持倉來判斷是否出現風格漂移的現象。
對比基金的歷史投資組合,看前後重倉板塊、行業是否出現較大的變化,也能看出基金經理的風格是否漂移。對於滬港深基金看下他近一年的持倉就能有效的規避“瘸腿”現象。
2.基金經理的履歷、觀點。
從天天基金等三方軟體我們可以看到基金經理的履歷,再結合基金的歷史財報、基金經理專訪文章,就可以了解其投資理念和風格。再對比他當前管理的基金風格,就可以判斷出基金經理是否是“掛名
5.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
基金的造假現象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可以說是一場災難,
但很多時候為了銷售也好,
為了追逐收益也好,
這種現象又變成了一種似乎“常規”現象,
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說除了前面的幾種鑑別方法外,
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
購買各大行的優選基金。
各家行在評選優選基金時,
除了業績,
還會對基金經理的風格穩定性、實際管理人,
以及下一階段市場主題等多方面進行考核。
這裡以筆者所在的某大行優選基金為例——
可以看到除了指數基金受指數波動影響較大外,
其他產品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收益,
而且為了客戶體驗,
銀行在選擇優選基金時也會考慮風險控制能力。
比如上面的優選池中有部分科技基金近期回撤很大,
但是和那些動輒回撤近30%的某系科技基金比可以算是相當平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