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疾病本身只要不被消滅,哪怕是在非主要經濟體當中存在,對所有的經濟體都是在潛在的威脅,所以我們覺得疫情可能會進入境外持久戰的階段。”
“目前網際網路醫療的量雖然很大,但是在藥品端大多數跟藥店採取了O2O的合作模式,所以線下的渠道還是會得以保留。”
“我們的判斷是,到4月份之後特別是5月份,業績會全面的恢復,而且在商品當中,一些剛性的用藥,肯定是率先復甦的,在這些品種當中,不乏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核心資產類的這些公司,也會成為大家在今年配置的最好時點。”
“短期建議大家,去關注一季報表現比較良好,包括醫療器械、藥店、部分醫藥消費品在內的高性價比的成長性板塊。
中期隨著一季報的出爐,4月份建議大家逢低去配置這些核心資產,以及一部分業務恢復比較快的資產標的,比如說像疫苗、手術產業鏈相關的一些植入性耗材,這些會很快的復甦,長線大家也要適當的,去關注公共衛生補短板的機會。”
“伴隨四五月份大家業績的修復,我們認為醫藥會重新迎來一個良好的投資機會。”
“未來藥品領域會形成幾個大的山頭,在這些山頭上有很多大的企業應該會有長足的發展。”
“當下還是面臨一些風險,比如說境外的輸入,比如說一季度的業績波動,還有一些政策是不是會有一些邊際變化,但是從長線上來看,醫藥投資還是非常有魅力的一個賽道。”
以上,是興業證券醫藥首席分析師徐佳熹在今天的一場線上路演中,給出的最新精彩觀點。
對於後續醫藥行業短期中期長期的具體投資佈局,徐佳熹都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他明確指出,伴隨四五月份大家業績的修復,醫藥會重新迎來一個良好的投資機會。
疫苗研發還需要大幾個月時間目前在藥品角度來說,藥品器械大家都比較關注,比如說藥品角度大家都很關注瑞德西韋的臨床實驗結果,雖然我們現在沒有看到,但的確也有一些醫生,包括一些指南在推薦,包括磷酸氯喹、羥氯喹,阿比朵爾這些品種,有些公佈了一些臨床資料,有些還沒有。
目前來看雖然沒有特效藥,已經有一部分有效的藥物了,只是類似於其他抗病毒藥,藥到病除的效果,目前還沒有看到,大家知道吉利德的另外一個藥叫索非布韋治療丙肝的,所以還需要等待。
剛才我們講到了疫苗相關的情況,無論是關於核酸的疫苗,還是重組蛋白的疫苗,有大量的都在做實驗,目前進度最快的,已經進入臨床階段的,一個是康希諾和軍科院做的疫苗,還有一個美國的Moderna做的疫苗,目前都是進入了第一期臨床實驗。
目前來看,他們可能都會採取一個一期加二期的一個模式,就是一期可能花兩三個月時間,做完了之後如果效果好直接進入二期,用二期的資料去直接申請上市,這相當於是一個加速審評和優先申請上市的做法,因為是緊急的公共衛生事件。
總體來說在疫苗的研發上,也還是需要大幾個月的時間,所以今年夏季到來之前,北半球的流行可能更多的還是要依靠檢測、隔離、治療的路線,如果順利,到年底疫苗出來應該也是會優先先一些醫務工作者,其次應該是一些易感人群去做注射。
一季度這些板塊出現了業績增長網際網路醫療衝擊不了藥店在一季度的背景下,不同公司的業績表現差異是比較大的,但總體來說,醫藥行業韌性跟需求還是表現的比較具有剛性。
有一些板塊在執行下甚至出現了業績增長的加速背景,這裡主要有這麼幾條線:
一個是醫療器械,比如說像**的生命支援系統、**醫療的一些家用醫療器械、**、**他們的一些防護用品等等,這一類的產品已經都有持續的增長,這會對一季度帶來比較大的業績彈性。
剩下的一些標的也許沒有那麼大的彈性,但總體來說也是維持了不錯的增長,相對於其他很多行業來說,業績表現還是可圈可點。
比如講體外診斷當中的一部分公司,這一塊雖然單價不多,但是估計他們的產能一天應該也有幾十萬人份,這種體量還是能貢獻不少收入的。
再比如說像影像學這一塊,除了邁瑞之外,像用到大量的移動DR,比如說像**等等這些公司,對應的這部分的訂單量應該也會有一個增加。
其他一些具有剛性的醫療器械的一些,比如說像**的一些灌流的用法,特別是它的肝病的用法,這個也是受到了相關指南的支援。這一塊可能對於一季度的整個醫療器械板塊的業績,都會構成一定的支援。
還有一塊就是部分的商業企業,特別是一些藥店的資產都是能夠做到20%多乃至30%多的增長,基本上沒有太受疫情波動的影響。
品類上應該說有一些變化,可能從傳統的一些像保健品的藥物變成了一些自我治療類的抗病毒的一些產品,包括消殺類的產品和防護類的產品。
總體來說,當下它們的估值也並不是非常貴的,從歷史經驗來看,這場賽道還是有很多的資產,大家可以去做長線的配置。
可能有一部分投資人會擔心網際網路醫療的衝擊,但是我這裡看到的更多情況是,目前網際網路醫療的量雖然很大,但是在藥品端大多數跟藥店採取了O2O的合作模式,所以線下的渠道還是會得以保留。
藥品企業一季度分化更大這些企業將受到衝擊對於藥品企業來說,一季度的分化會相對來說更大一些。
總體來說有傳統處方行為的老品種,包括銷售能力強的企業,包括一些慢病,像精神、神經、糖尿病、腫瘤這些,因為它可以開長處方,還有口服制劑,滿足這幾個條件,它的衝擊機會相對小。
相對來說像新品推廣比較多的一些企業,因為學術會議的暫停,醫生醫院拜訪的暫停,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
銷售能力弱的企業,或者是一些可擇期的一些醫療行為的相關產品,比如說手術相關的像麻醉機、造影劑或者其他的一些注射劑的產品,可能影響會稍微大一些。
大家不願意去醫院,但是我們跟這些公司銷售口人員做溝通,我們會發現從3月份開始已經出現了邊際的改善。
這裡主要是反映在每一週它的環比資料都在提升,我們的判斷是4月份醫院的診療秩序基本上恢復正常,5月份相關藥品的銷售應該說會完全的恢復正常,所以在現在的背景下,這些核心資產類的這些藥品公司,我們的建議是大家等到4月份開始逐步的去配置。
因為一季度醫藥與其他很多行業有相似之處,確實疫情不可避免的對國民經濟社會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業績衝擊肯定是有的,但是在業績報出來以後可能市場會有一些分歧。
5月初醫藥業績會全面恢復剛性用藥會率先復甦但我們的判斷是到4月份之後特別是5月份,業績會全面的恢復,而且在商品當中,一些剛性的用藥肯定是率先復甦的,在這些品種當中不乏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核心資產類的這些公司,也會成為大家在今年配置的最好時點。
還有一些需要後續再觀察一下,比如說像醫療服務、研發外包、CRO這類的業務,它們的受到影響可能比剛才我們說的第1類要更大一些。
因為像以醫療服務為例,一季度大部分公司只經營了一個月或者一個半月,三月份開始陸續的複診,但是客流量還沒有完全的恢復,我們估計4月份也只是能部分恢復,衝擊還是會大一些。
但我們說這一部分的需求,雖然短期是被一個冷凍擱置的狀態但它沒有消失,但跟像其他的消費品,比如說餐飲、旅遊、影視這一些娛樂的專案還是有區別的。
因為你過了這個檔期,可能你的春節檔票房就沒有了,但是藥品和一些醫療行為,你過了這一個月,下個月你的病不會自己好的,所以很多對應的一些醫療服務的行為,哪怕拖到6月份、7月份或者下半年,還是會發生,所以對這些公司中長期的價值的損傷我們覺得還是有限。
短期關注一季報表現好的成長性板塊中期逢低配置,長期關注公共衛生補短板機會對於當下投資標的的判斷,短期建議大家去關注一季報表現比較良好,包括醫療器械、藥店、部分醫藥消費品在內的高性價比的成長性板塊。
中期隨著一季報的出爐,4月份建議大家逢低去配置這些核心資產,以及一部分業務恢復比較快的資產標的,比如說像疫苗、手術產業鏈相關的一些植入性耗材,這些會很快的去復甦,長線大家也要適當的去關注公共衛生補短板的機會。
雖然這次我們整個動員力非常的強,抗疫工作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非常高的關注度,成效也非常顯著,但是從歷史公共衛生的投入的現狀來說,我們的確還是有很多需要補短板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國常會也好,包括之前政治局常委會也好,都提出了公共衛生補短板的這樣的要求。
往後面看有很多領域我們是存在這樣的新增量的需求的,在這裡主要是分成4部分。
第一,是醫院和基層CDC的建設跟感染控制方面的改造。
第二,是ICU跟呼吸科病房數量的增加,我們這次也可以看到,一旦遇到了緊急公共衛生事件時,哪怕醫療資源很豐富的國家,它的ICU和的一些像肺癌病房等等這些也還是不夠用的。
第三,基層的實驗室改造。這裡既包括醫院的改造,也包括CDC系統的改造,包括ICU會常用到的裝置,包括縣級CDC的P2級別實驗室會用到的一些裝置以及服務的相關要求,大家可以看一下。
最後一條,醫療資訊化和網際網路醫療這一塊肯定會有很多新的業務模式誕生,醫療資訊化的投入肯定也會增加,這4條賽道是政府買單的賽道。還有兩條賽道是政府不買單,但是我們覺得老百姓會去花錢買單的賽道。
這裡比較典型的是二類疫苗的接種。大家知道2003年SARS以及2009年的甲流之後,都出現了疫苗接種比例的提升。
還有一條線就是醫療器械。今年也是做了很多科普,有些品種可能是一過性的,比如說大家都復工了以後額溫槍之類的就不會是一個持續性高增長。但是像呼吸機、製氧機、消殺類的洗手液,在未來的一兩年即便高峰過去了,很可能它的整個業務量仍然比疫情到來之前有一個明顯的提升。
以上就是幾個公共衛生補短板的情況。
總體判斷,今年下半年由於醫院之前診療狀況的變化,以及整個社會輿論的一些變化,我們傾向於認為下半年無論是對於醫生也好,對於藥廠也好,對於醫療器械企業也好,整體的輿論氛圍會相對褒獎,相對會寬鬆一些。
對於之前困擾大家比較多的一些控費降價政策的實施,也不排除會有一些邊際的寬鬆。雖然長期控費降價也好,三聯動也好,這些方面還是會持續推進,但是邊際的政策今年會有所延緩,所以整體的醫藥政策投資環境既有國家跟社會全民投入的增加,同時政策上今年相對比較寬鬆。
伴隨四五月份大家業績的修復,我們認為醫藥會重新迎來一個良好的投資機會。在當下的疫情當中,醫藥也會有一些細分賽道的業績保持比較堅挺的水平。
未來藥企要看全產業鏈競爭力進口替代有很多機會最後一塊我跟大家聊一聊一些戰略性的思考。
在藥品、在醫療服務、在醫療器械上面,長期來看還是有很多值得大家去關注的投資點。
從藥品角度來說,過去幾年的快速的政策改革,三醫聯動的改革,已經把整個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
包括以前的招標過程非常的碎片化,也比較冗長,進院的流程也相對來說比較長。但是這幾年,在整個藥證改革的過程中很多東西已經發生了變化。
包括在審批端的加速審批,在醫保端,這些進了醫保的品種,儘管它降價了,但是放量非常迅猛,最終企業也獲得了相當豐厚的收益,老百姓也得了實惠。
醫保局成立之後結束了這種醫保的碎片化管理,新品的談判,老品種的續採以及仿製藥持續集採的降價,使得整個遊戲規則煥然一新。
在未來藥企當中,可能大家更多的要看一看全產業鏈的競爭力,不僅是要在早期的立項,早期的臨床方面夠強大,同時還要在你能不能快速註冊,政府事務能力怎麼樣?你溝通的能力怎麼樣?還有就是後續的醫保準入、定價、一些學術支援,包括你的地推銷售,有沒有這種幾千人上萬人的隊伍能夠真正把這個好品種賣好?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未來藥品領域會形成幾個大的山頭,在這些山頭上有很多大的企業應該會有長足的發展。
在器械領域,未來可能會有一批中等或者中小市值的公司還有機會長大。因為整個行業中藥品已經更加成熟一些,器械還在小公司有機會長大的一個階段,整個中國市場的增速相對於海外還是很快的。
與此同時,就算我們最大的公司邁瑞大概也只是相當於美敦力、丹納赫這樣公司1/10的水平,大概相當於他們1995年時候的體量,所以差距還是非常大。
但藥品跟耗材、醫療器械這一塊還是有很大區別。
由於器械的種類比較繁雜,很難用一致性評價和集採的模式,或者說相當部分的品種沒有辦法用這樣的模式去一刀切,這也給了很多企業去開展微創新,去開展差異化競爭的機會。
而且在賽道上,進口替代有很多的機會,我們對世界上很多的細分賽道格局進行了分析,其實整個進口替代的過程同時也是醫保控費跟老百姓受益的一個機會。以支架為例,在進口替代過程當中,整個治療費用是下降的,最終中國產的三家龍頭佔到了接近70%多的市場佔有率。
其他的領域,比如說體外診斷IVD,我們也是逐步從低端走向中低端,走向中高階的進口替代。
像早期的Elisa,普通的酶免走向生化,現在化學發光、分子診斷、POCT,往後面的包括高階一點的流式細胞儀、高階的基因晶片和二代測序的裝置這些,我們現在也都已經有開始上市的一些品種。進口替代、產品升級是一個大的趨勢所在。
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和影像學大中型裝置這一塊的情況,第一,中國市場都不小;第二,目前中國市場在很多賽道中都是以外資為主;第三,我們的增速比海外要快;第四,我們國內企業每個賽道上都已經出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玩家,已經能開始跟國外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競爭了。這個長期的發展還是值得大家去看好的。
醫療服務不同賽道有不同的做法對於醫療服務,再簡單的說一下。從邏輯上來說,整個不同型別的醫療服務可以分成兩個門檻,就一個是舉辦門檻,一個是高可複製性。
低門檻的,有一些比較適合大家去做資本性的運作。相對低可複製性,高門檻的則是人才密集型的業態。現在上市的醫療服務的標的還不是很多,但是如果大家去了解一下一級市場的動態,我們就能夠發現未來幾年,會持續性的有更多醫療服務企業能夠上市。
我們常常講不同賽道有不同的做法,比如為什麼每年阿里要切入體檢的市場?為什麼高瓴要切入藥店的市場?這些都是資本很雄厚的傳統意義上非醫藥的玩家,但是他們為什麼能切入?並且決心去切入?主要是這個領域是併購整合的市場,資本實力是決定了勝負的。
在中間的區域,以愛爾眼科為標誌的這種專科連鎖,它能夠實現穩步擴張,因為既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同時又有一定的資本運作能力的。
在北京,北醫三院、協和你是複製不出來的,在上海、中山、華山、瑞金、長海這些你是複製不出來,在廣東,中山醫那幾個附屬醫院你是複製不出來的。
所以在這一塊資本能做的事情有限,更多的是與專家團隊、強大的本院的教科研相結合,去做品牌輸出。
不同的賽道會有不同的玩法,也供各位投資人能夠參考。
從一級市場的角度來看,未來幾年會有相當一部分的醫療服務企業,比如前兩年就是錦欣生殖登入的港股,後面這樣的新標的會越來越多,這個板塊也會越來越大。
當下還是面臨一些風險,比如說境外的輸入,比如說一季度的業績波動,還有一些政策是不是會有一些邊際變化,但是從長線上來看,醫藥投資還是非常有魅力的一個賽道。
所以在整個醫藥投資領域,第一,要認準這條大賽道去做戰略性投入,因為10年前醫藥市值佔比大概是相當於整個A股的百分之三不到,現在應該有7.5%以上,這個體量已經迅速的擴張,這才10年的時間。
有些週期性行業之前是醫藥行業市值的兩三倍,現在大概連1/3都不到,差別還是非常大的。
如果用巴菲特的話講,就是長坡厚雪的賽道,歷史上持續穩定增長的醫藥公司數量非常多。同時它的持續性確實也是很好。
第二,它是一個異質化的賽道,東邊不亮西邊亮,裡面有很多細分的領域,每個細分賽道都會有自己的投資邏輯,每年都不乏牛股。
第三,這是一個專業化的賽道,需要各位投資人要麼去把自己變成專業的人士,要麼把錢交給專業的機構,從這兩個方面去做。
因為醫藥行業第1它是一個基本面驅動;第2個又有很多技術創新的點,所以對於投資者的專業性要求跟TMT當中的部分行業不相上下,可能是整個A股當中專業性最高的幾個門檻賽道。也希望各位投資者能夠去打造自身的投資競爭力、研究能力,或者是把自己的錢給到專業的投資機構去做長線的價值投資。
問答環節問:國外疫情對於主要訂單來自國外的CRO公司的業績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是如何看待CRO和疫苗行業現在的估值,何時會是比較好的切入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