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基金限購的情況越來越多,由於絕大多數基金還是靠固定管理費賺錢,規模越大管理費越多,限購顯然不利於基金公司增收,那麼基金公司為什麼還要限購呢?圖點啥呢?
限購的幾種型別除了基金合同里約定的封閉期,基金的限購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一是限制總規模,常用於新基金募集期,比如前期創下認購資金紀錄的睿遠均衡價值(008969),募集規模上限就是60億,認購資金再多,我也只要60億。
二是限制大額申購,一般用於正常開放期,限額可能有巨大差別,但是總的來說就是拒絕機構客戶和大戶,一般不會妨礙到普通個人投資者的正常投資需求0,比如交銀新成長(519736)現在限額10萬/日。
三是暫停申購,基金本處於正常開放期,直接關門謝客,是“非常”手段。一般基金公司都不願意如此,但是不得不如此。
情形就這麼幾種,但是原因就複雜多了,下面從主動和被動角度來深入分析。
主動限購的心思主動限購,最正能量的理由就是為了保業績,不管是基金公司打算培養明星產品,還是基金公司真心為持有人利益考慮,只要這麼做,都是好的,畢竟老持有人受益了。
一箇中性的理由就是保持基金平穩運作,基金運作可能會遇到一些因素影響,規模上不是很穩定,或者有一些特殊情況可能導致基金淨值出現較大異常,這個時候基金就會考慮限購,雖然有客觀原因影響,但是基金公司做不做屬於兩可之間,做了就算是主動的。
還有一種就是“飢餓營銷”,限額賣基金,基金往往賣得更好,這已經不是祕密了,而是常規操作,現階段市場就是這個樣子,也沒得辦法。
迫不得已的無奈還有一些時刻,基金公司是不得不選擇限購的:
一是監管的視窗指導,比如科創基金的10億,新發債券基金的10億,浮動管理費率試點基金的30億規模上限,都是監管指導的。
二是分紅前要關門防套利,現在基金分紅前要提前暫停大額申購,防止客戶借道基金分紅避稅。
三是QDII基金的外匯額度有上限,基金公司管理QDII基金需要先有資格,有了資格還要向外管局申請外匯額度,在額度內進行投資,而且額度是給基金公司的,不區分公募和非公募產品。
如果額度就是沒有了,那就所有產品都停購;更多時候,基金公司是要內部統籌協調外匯額度的,公募和非公募要協調,不同投向的產品間要協調,新產品和老產品也要協調。
這裡多說幾句吧,有些機構是以基金公司專戶的形式來投資海外的,專戶定製化強,價錢好商量,對於基金公司來說可能比公募基金賺得多得多,基金公司要不要賺;最近原油基金規模暴增,都殃及到美股基金等也不能申購乃至定投了,基金公司是不是也要考慮旗下原油基金之外QDII基金投資者的感受?華安基金手裡有法國ETF的新基金批文,額度若是被華安石油(160416)耗盡了,法國ETF還發不發了?產品線還完善不完善了?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