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2日美股創出歷史新高29568點後,忽如一夜空頭來,千股萬股向下拐,一個半月的時間暴跌最大幅度近38%,最低下探至18213點,可謂是一次載入史冊的股災。
在本週一道指下探近期低點18213點之後迎來了久違的三連陽反彈,反彈幅度最高達24%,這種短期漲幅在美股歷史上可並不常見,不過相比近期的跌幅根本就不算什麼,可這還是刺激了很多賭徒們的神經。
我依然隔岸觀火,毫不心動,相比5年前,顯然更加淡定從容了。這麼些年的經歷,對先生口中“我之所以能活到今天還好好的,緣於這麼多年如履薄冰般的謹慎和小心”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市場無時無刻不充滿著風險,似乎每個市場參與者也都知道“風險控制”,可為什麼不虧錢的永遠是少數,賺錢的總是寥寥無幾呢?
交易的屬性是或然性,或然性的屬性決定了這個市場上壓根就不會存在交易聖盃。橋水基金創始人Ray Dalio在《原則》中說他已經找到交易聖盃,今年市場先生便給他上了一堂“活久見”的股災課——代價有點兒大,坊間傳聞橋水正面臨著當初雷曼兄弟一樣的窘境。
基於認清並虛心承認了這個市場無交易聖盃的事實,那麼再來思考風險控制就會深刻而現實得多。我認為,風險控制的核心是順勢而為的交易策略。似乎每個市場參與者也都知道“順勢而為”,可真正理解四個字的核心可不容易,至少目前還在市場頑強持續做多或者被套躺屍的交易者沒有理解透徹。
綜上,基於或然性的交易屬性,交易本質就成了一個概率遊戲。我們要做的就是大概率事件,“順勢而為”便是玩轉這個概率遊戲的核心策略。
接下來再回到主題,談談美股,不談A股的原因是現在世界經濟的領頭羊,不管我們承不承認,依然是美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格局下,誰也難以獨善其身。有人說A股很抗跌,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在2700點附近掙扎,也不想想當初別人瘋漲的時候我們在幹嘛。相對來說,港股就真實多了。
接下來美股歷史上1929年、1987年、2008年、2020年崩盤走勢以及1990年日本、2015年A股崩盤走勢進行回顧。
2020年這次崩盤應該是最猝不及防的,從圖中可以看出絕大部分機構都沒能提前出來,最後爭相出逃,在高槓杆下發生了恐怖的集體踩踏事件,這也解釋了美股能夠在短短一個半月時間最大跌幅能夠高達38%。而其餘三次崩盤至少給了大機構3-6個月的出貨時間,尤其是2008年,美股在頂部構築了近半年的時間,其實該跑的都跑的差不多了。這也就解釋了2008年美聯儲在下跌了14個月後才梭哈的原因。
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故事不是在5年前的A股就發生過了嗎?親歷過2015年6月股災的朋友印象應該極其深刻。
其實同樣的故事,在30年前的日本也同樣發生過,1990年日本泡沫破滅,股市崩盤,致使日本失去了“二十年”。
從做盤角度看以上崩盤案例,有四點需要注意:
一、經濟就是“吹泡沫-擠泡沫-吹泡沫-擠泡沫”不斷迴圈往復的過程,這是經濟執行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資本市場亦是如此。因此在制定交易策略時,不管願不願意,都應當充分尊重規律,而不是自以為是,背道而馳。
二、在一輪崩盤行情過程中,急跌後大概率會在重要支撐位出現超跌反彈,首次反彈變為V形反轉的可能性極小,大概率會反彈到重要阻滯位後出現橫盤震盪之後再選擇方向,而大概率會繼續向下。
三、在一輪熊市行情中,政府往往會採取一系列的救市政策,因此會出現“政策底”,而政策底之下,大概率還會出現“市場底”。
四、真正市場底的形成一般是極其血腥的,最後的殺跌會將市場中所剩的基本面派和技術派全部清理乾淨後才罷休。
當前的美股就是超跌後的第一輪反彈,目前從成交量來看納斯達克指數比道瓊斯工業指數更弱。
傑西·利弗莫爾說:“華爾街沒有新鮮事,因為投機像群山一樣古老,股市上今天發生的事,過去曾經發生過,將來也必然再次發生,我一直牢記這一點。我必須努力記住它們是什麼時候怎樣發生的,我必須努力記住,因為經驗可以讓我在交易中少交學費。”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操作,盈虧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