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科技股大幅回撥,市場觀點開始分化

春節之後,在資金、政策、情緒等多重因素的驅動下,科技類的基金表現亮眼,電子、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備受追捧,爆款基金頻頻出現,新基金髮行動輒便一日售罄。大量新增資金流入市場,推動了科技類股票股價和估值快速擴張。

但是進入3月份以來,受到市場環境影響,中國股市出現大幅回撥,上證指數從3000點以上最低下探至2646.80點,而前期漲幅靠前的5G、半導體等科技板塊的股票回撥更加明顯,科技類的基金遭遇倒春寒。

以電子元器件行業主題基金為例,根據Wind統計資料,3月初至3月26日331只基金最大回撤平均達到-15.96%,其中規模前20大的基金在3月最大回撤平均值達到-17.62%。

在科技股大幅回撥之前,無論是券商的分析師,還是基金經理,對於科技股的投資都是一致看好,對科技股的前景達成了共識,然而隨著科技股的不斷下跌,市場上對於科技股的觀點也開始逐漸分化:一邊是搖旗吶喊的券商,繼續大力推薦科技股,一邊是承受回撤壓力的基金經理中開始有人感嘆“高處不勝寒”,變得猶豫謹慎。面對資本市場的意見領袖們開始意見變得不再統一,無數中小投資者應該相信誰?

券商集體力推科技股

對於科技板塊的大幅調整,券商分析師對科技股仍然保持樂觀,普遍認為科技依舊會是未來投資的主線條,科技股投邏輯沒有變化。簡要梳理,示例如下:

| 興業證券:“倒春寒”之後,仍是科技創新的春天。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師張憶東認為3、4 月份是科技股優質公司更好的買入時點。短期優先推薦資訊消費、以及智慧城市為主導的新基建;中期聚焦那些景氣週期能夠順應中國製造2025 主線的新能源車產業鏈、TMT(5G、 半導體及資訊消費)、精密製造(人工智慧、軍工、高階裝備等)。

| 海通證券:“牛途小憩”,休整後主線仍是科技券商。

海通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荀玉根認為:1)這次調整誘因是外盤大跌,本質是節後流動性驅動市場快速上漲,但基本面較差,市場形態類似19年8月初-12月初。2)市場休整的時空需跟蹤全球新冠疫情的進展及對衝政策,A股估值分位數優於美股,股市中期趨勢取決於內在基本面。3)盈利W二次築底後最終將回升,全年市場向上格局未變,堅定信心,保持耐心,休整後主線仍是科技券商。

申萬巨集源認為海外疫情不是終結春季行情的因素。春節開市以來市場總體保持強勢,主要基於三點超預期:1)巨集觀流動性寬鬆超預期,先是央行超額投放逆回購,短端利率保持在震盪區間下限執行;後是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態考慮降低存款基準利率。2) 公募基金髮行放量並未受到疫情影響,ETF 也快速擴張。3) 陸股通北上資金尾盤集中流入的特徵始終存在。因此,申萬巨集源才認為當前市場的主要矛盾是“資產荒”主導下的增量博弈,而海外行情無法從根本上證偽春季行情。雖然 A 股市場可能無法完全免疫海外市場的波動,但其回撥幅度大概率小於海外。

| 國盛證券:科技成長二次進攻號角正在吹響。

國盛證券策略分析師認為科技成長此前的超漲已消化的較為充分,無論倉位結構或相對估值均顯著優化。從微觀結構看,“新基建”、半導體大基金二期等也給5G、半導體等人氣板塊提供新的催化。中長期,科技成長仍將是市場主線:1)寬貨幣環境持續。2)基金髮行持續帶來增量資金湧入。3)再融資放鬆週期來臨,科技成長最為受益。4)從基本面看,科技成長同樣具備較強支撐和景氣優勢。

民生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認為,1)一季度受疫情影響,但是後續復工進展順利,從3月份開始板塊公司基本恢復春節前生產狀態,長期趨勢沒有改變。2)新基建如火如荼,5G基建帶來業績高確定性,全球雲廠商資本開支回暖,將帶動資料中心交換機、伺服器出貨量增長。3)半導體中國產化大勢所趨,大基金二期持續加碼,將在半導體各個環節持續將強支援。民生證券認為,當前申萬電子行業估值僅為38倍,低於估值中樞58倍,安全邊界凸顯。

綜合來看,券商分析師們對於科技股後市表現普遍持樂觀態度。從2019 年下半年開始,市場的核心邏輯從存量/減量市場的“產業集中度提升”的主邏輯,向增量市場的“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的邏輯轉變。其中,科技企業盈利週期向上是核心支撐力。雖然2020年開年的疫情對企業盈利造成負面影響,但是隨著復工有序推薦、“新基建”等政策利好、“大基金二期”等資金投入市場,將會帶來科技產業未來中長期業績的確定性增長,科技產業的中國產化、進口替代的趨勢不可阻擋。

基金更趨謹慎態度,對科技股的觀點分化

簡要普及一下行業知識,券商分析師的研究主要是為買方(基金、保險、資管等)服務的,券商研究注重的是邏輯分析、市場空間分析,而基金等機構則直接用真金白銀參與股票二級市場上的“廝殺”。所以呢,真正有話語權的還是基金等買方機構。

雖然大多數券商仍然看好科技股後市,但是從2月26日開始,科技成長板塊遭到調整,以科技ETF(515000.OF)為例,其淨值從2月26日至今已經下跌超過20%,在回撤壓力下備受煎熬的基金等機構對於科技股後市如何表現已引發強烈分歧:價值型基金經理感嘆“科技股太貴了”,成長型基金經理卻覺得價值投資有點刻板和保守。

一部分基金經理認為,在科技股股價和估值快速提高的同時,風險也在不斷醞釀。他們認為,一方面,純粹資金驅動的行業難以持續,短期大量資金流入雖然推動股價快速的增長,但是卻透支了對未來的業績增長預期;另一方面,若估值提升速度超過業績提升的速度則會產生泡沫。作為明星基金經理的代表,以下兩位大咖在近期的觀點:

睿遠基金董事長陳光明認為,目前相當多的熱門股處於高估狀態,巨大交易量和換手率體現的是散戶參與的結果。一般情況下,這種狀態不會持續太久。就目前的市場情況整體而言,傳統產業頭部公司的價效比更好。

興全趨勢投資基金經理董承非在年報中表示,對2020年A股的回報持稍微謹慎些的態度。“目前的實體回報並不能支撐A股連續的高回報。如果只是估值水平的提升,那也只是‘寅吃卯糧’,最終還是要回到本源的。而且,2015年過去不久,同樣的錯誤市場應該不會再犯。所以,2020年我們會將注意力聚焦一些風險收益比比較好的板塊。”

此外,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對相關科技類上市公司業績的增長預期下滑。華潤元大基金張仲維認為,此前5G基站建設是確定性非常高的細分領域,正因此,從去年開始相關公司股價漲幅明顯。但根據調研,今年的5G基站大概建70到80萬個,基本上已經是未來幾年的一個相對高位,也就是說明年基本上增長幅度不高,相關公司的價效比吸引力已經下降。受到疫情影響,本來預計2020年5G手機會賣2.5億部,基本上現在已經下修到1.8億部左右。他認為沒有業績支撐的股價,終究會是曇花一現,業績兌現才是硬道理。

不過,也有基金經理認為,科技板塊的短期回撥釋放了階段性的風險,從中長期看,趨勢的結束需要邏輯被打破,而支撐科技股向上的邏輯當前並未改變。

在華寶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經理、科技ETF基金經理徐林明看來,風險是漲出來的,但機會是跌出來的。“對於科技行業的發展,市場往往會高估短期影響,而低估長期趨勢,風物長宜放眼量。”首先,資金的長週期邏輯沒有發生改變。其次,基本面的長週期邏輯並未破壞。從巨集觀產業面來看,自主可控、5G商用、半導體、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等行業的市場空間均在千億元至萬億元的級別,沿著硬體-軟體-內容及應用場景創新的鋪展,未來科技板塊將多點開花、大有可為。最後,政策面的長週期邏輯也沒有發生變化,政策面扶持科技行業發展的趨勢都將進一步延續。

萬家優選基金經理黃興亮也表示,對國內科技產業的長期發展保持信心。他認為,首先,無論從全球ICT產業的發展週期,還是從本土公司的競爭力來看,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國內科技產業都有望獲得長足發展。其次,在諸多科技細分領域,本土公司的份額還很低,還有足夠大的進口替代的空間。最後,在全面重視本土產業鏈發展的大背景下,加上國內科技企業已經積累形成一定的競爭力,這些公司有機會超預期增長,值得投資者長期關注。

聽專家的意見,但中小散只能自主決策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受益於政策、資金、情緒等驅動,科技行業幾乎是普漲,隨著對科技股投資的熱情逐步冷卻,投資者對科技股的投資也會更加趨於理性,科技股也會經歷從行業普漲到個股逐漸分化的過程,這時候就會更加考驗股市參與者的選股能力和對選股時機的判斷。

其實,不管券商分析師,還是基金經理,他們的觀點都可能會對市場的波動產生影響,但是他們的觀點卻不可能左右市場的漲跌。股市漲跌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有的人認為“推動股市漲跌的是貪婪和恐懼”,有人認為股市漲跌是業績推動的,也有人將股市漲跌和政策、訊息、資金等等聯絡在一起,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一大堆的論據來支撐自己的說法,但是實際上對於短期的判斷,沒有人有100%的把握說自己當前的想法一定是對的,這些只能事後才可以知道。

所以說,對明星分析師還是明星基金經理的觀點也要有取捨的相信,特別是在當前觀點分化的階段,通過借鑑他們關鍵假設、分析的邏輯、研究框架彌補自身投資理念、認知上的不足,形成自己的判斷,找到自己的能力圈,或許遠比選擇相信誰、聽從誰的建議盲目買入更有價值。

正如羅傑斯所說的,“所有的投資者,尤其是散戶,必須在自己了解的前提下進行投資。如果你暫時沒找到,沒有了解的領域,那就把錢握在手裡,持有現金不是什麼壞事,尤其是股市不賺錢的時候。持有現金可能回報會比較少,但總比一年損失5%到10%要好。”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下週大盤該大逆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