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央行動了。

3月30日,央行開展了500億元逆回購操作,操作期限為7天期,中標利率2.20%,此前為2.4%,相比下降了20個基點。

這是時隔近1個月之後,央行再次通過逆回購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利率下降20個基點,給4月份的LPR降息帶來無限想象空間。

對此,有觀點認為“降息來了”。這是誤讀。

所謂逆回購,相當於央行向市場釋放資金,期限相對較短,多為7天或14天。既然是回購,那麼7天或14天之後這筆錢就會收回來,相當於短期放水以解燃眉之急,不等同於真正意義上的降息。

那麼,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降息?

LPR利率。

中國已經完成了LPR利率改革,這一利率正在取代存在已久的貸款基準利率。LPR利率每月20日釋出一次,這意味著央行即使要降息,至少也要等到4月20日。

儘管如此,逆回購利率下調,仍可視為降息的先行指標。

4月份LPR利率有望下調,至於會不會是小規模、非對稱降息,則要看接下來,更為直接相關的先行指標MLF利率釋放的訊號。

眾所周知,3月份,無論是實體利率(1年期LPR)還是樓市利率(5年期LPR)均未有任何動作,出乎市場意料之外。

為什麼現在突然又釋放出了降息訊號?

這從幾天前的政治局會議就可見一斑。會議提出: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不難看出,政策的重點在於財政擴張。同時,“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被提及,這說明市場利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間。

之所以如此,在於國際經濟貿易形勢發生了陡轉。目前,國際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全球確診超過70萬例,美國接近14萬例,多個國家開始“封國”,國際需求迅速萎縮,外貿空前承壓,衰退風險陡增。

在此基礎上,以視訊方式召開的G20峰會明確提出:將啟動5萬億美元經濟計劃,以應對疫情對全球社會、經濟和金融帶來的負面影響。

對於我們來說,前有內需衝擊,後有外貿承壓,經濟面臨的壓力超過了2008年和2014年,穩增長的重要性再次凸顯,這就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得不同時出手的原因。

那麼,這一次會不會是大降息?會不會出現大水漫灌?

這方面,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的觀點可以作為參考:

考慮到國內經濟金融情況與國際的差異,人民銀行在使用貨幣政策工具時保持了定力和彈性,並沒有一次用完所有的子彈。央行這次降息之後,中國仍然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採用常態貨幣政策的國家,仍然可以通過正常的貨幣政策操作強化逆週期調節。

言外之意是,中國央行不會像美聯儲一樣,一次性打光所有子彈,直接將利率降低到0,而是根據經濟形勢,逆週期調節,穩步調整,保持定力。

事實上,就目前而言,貨幣只是輔助手段,財政政策發揮主力。這一輪財政擴張,不僅著眼於基建和新基建,而且還會合理刺激消費。

為此,相關部門提出了一系列大動作:

一是時隔13年之後,再次祭出“特別國債”的利器。

二是明確提出要提高財政赤字率,利用財政擴張來刺激經濟復甦。

三是穩定消費,中國版“直升機撒錢”落地,不是沒有可能。

這對股市、樓市意味著什麼?

對於股市來說,資金層面的寬鬆是可預期的,但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影響更大,股市走勢仍然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

對於樓市來說,降息是根本的根本。小規模降息只有維穩的作用,沒有大降息,房價就難有大動作。

必須重申的是,房地產是最後的武器,不得已而用之。

當基建、消費、實體經濟都無法有效刺激經濟之後,房地產才會被啟用。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風波後,買房是“撿漏”還是“接盤”?曹德旺、李嘉誠看法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