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私募股權投資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並不長,卻已經產生了不少的投資大佬、點金手、神捕手等。

終於,猿輔導公開了新一輪融資的一些細節。這成了今天投融資圈的一大新聞。

自從3月20日傳出訊息,說猿輔導的G輪融資接近完成,很多人都在打探其中細節。線上教育是不多的、還能拿新冠疫情講增長故事的領域。從去年夏天開始新東方、好未來等線下巨頭也殺了進來,這一盤棋因此更加精彩。而跳出這個框框,這兩年的光景下還能拿到錢的,都是一眾創業者羨慕的物件。

這筆交易,事實上要讓人羨慕大發了。猿輔導通過網際網路公司最愛用的“內部信”,透露了一些細節。其實主要就一點:一是他們補充了10億美元的新子彈。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李勇自己評價說,“這應該是線上教育行業迄今最大的一筆融資”。

另一個讓人羨慕的,是在騰訊投資等一眾大腿之外,猿輔導又傍上了高瓴資本這個金主。別的不說,至少出手闊綽。他們給猿輔導的新估值是78億美元,相比1年4個月前,拉高了1.63倍。猿輔導上一次融資是在2018年12月,當時由騰訊領投、給了3億美元,對應的估值是30億美元。

肯定有數量眾多的人想知道:高瓴還投嗎?實際上,他們最近非常活躍。一週前就有另一個大手筆投資,它和科技對衝基金Coatue Management聯合領投了喜茶。賣茶賣出160億的估值,是另一個讓很多人驚掉下巴的商業故事。再往前,3月17日君樂寶的戰略投資人名單中也有高瓴。它在3月6日還增持了港股上市的微創醫療,另外它投資的兩家公司公牛電器和良品鋪子今年2月先後上市。再往前是去年年底,高瓴最終贏了厚朴、趁著混改成了董明珠的老闆。在很多人的記憶裡,這筆交易還是不久前的事情。

這一系列舉動造成的印象,是這市場上只有高瓴的訊息。整個市場去年就很不景氣了。去年一整年私募股權市場上的交易數量和金額,分別同比下滑了31.55%和26.82%。今年至少上半年的情形恐怕更不樂觀。借用一位財務投資人的話說,好幾十個億人民幣的生意,怎麼可能打打電話就敲定了呢?但是疫情讓面對面交流、去公司考察都成了問題,很多基金公司到現在還沒有復工。

市場越清冷,越襯著高瓴的活躍。

有人認為,高瓴這是在掃貨。這個邏輯和買股票一樣,因為市場下來了、就有抄底可能了。

即使從表面看,高瓴也不像在掃貨。這些專案雖然是在近期公佈的,但投資很可能是在幾個月前開始的。即使按接近人士的說法,但猿輔導這一輪的融資也花了2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高瓴和猿輔導的密集接觸也是從今年1月份開始的。

具體情況可能只有投資方和公司自己知道了。不過對整個行業來說,每年年底最重要的工作,都是在總結和覆盤,然後要給他們的投資人提交各種各樣的報告,內部也要務務虛、聯絡下內部和外部感情。所以這個時間段很少有基金在做專案。不過也許高瓴是例外。

另外2個月對一筆10億美元的交易來說也算是短的。這樣體量的投資專案,哪家基金不得花個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過去兩三年,這是行業的普遍現象。

說起來,一些明星創業者開了很不好的頭,總是用比誰融資快來凸顯自己的魅力。結果呢不僅成了一種風氣,市場也開始神話另外一端的投資人,以為人人都是孫正義,能上個廁所的時間就決定投馬雲。後來,孫正義也闢謠了。以及馬雲那個時候還不是馬雲。

另外一個理由是在價格上,高瓴看起來並沒有佔到便宜。猿輔導的估值從30億美元跳高到78億美元,喜茶的估值也在9個月內漲了近八成。即使是在市場火熱的年份,兩輪融資之間這樣的提價幅度也算得上是新聞了。要是幾千萬甚至幾個億人民幣的投資出現這種情況還能想象,可這倆都是大交易,誰還不得算算賬?

雖然高瓴有錢。這點是讓它的同行們嚮往的地方。2018年9月,高瓴完成了一支106億美元的基金募集,這是亞洲地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了。整個2019年,全國範圍內562只基金總共才募集到了1408.23億美元,這裡邊已經包括了從天使到FOF母基金,甚至地產基金包括在內了。

行業裡有人說,直觀感覺是全中國在看創新類專案的基金,有一多半在高瓴和紅杉手裡了。

從2018年初開始,基金行業的馬太效應集中反映出來。越是頭部的機構,越容易募集到基金。第三方市場機構投中資料今年1月的一個統計,去年新成立基金最多的機構,就是高瓴。它在很多基金都熬不下去的時候,成立了36支新基金。

沒有錢當然是壞事,但有錢也不全是好事。一個最直接的問題就是,怎麼能在一定的時間裡,把這些錢花出去呢?高瓴這樣的機構和他們的金主都有協議,要在八年或者十年的時間裡把本錢和收益都還回去。一般而言,他們要在四五年內把手裡的錢都投出去。不投錢是不會生錢的,高瓴的團隊也就賺不到錢。

​市面上一下子能接得住10億美元的企業,其實並沒有想得那麼多。結果是一些大型專案、頭部公司的投資方中,都有高瓴的存在。也有人認為,高瓴為此不得不爭取“格力”這樣的大專案。知道格力的人總要比知道高瓴的多。知名度的提高,又能為它吸引更多的專案源。

高瓴已經是最知名的投資基金了。

我的朋友圈裡,有推崇它的選公司能力的。早幾年前,就接觸過創業者一定要找高瓴融資的。對方的理由是,很認可高瓴的投資理念,實際上卻對它看好什麼、能投多少錢都知之甚少。最近更有意思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小股東在互動交流平臺上建議引入高瓴資本作為戰略投資人,認為“能被看上的公司前途都一片光明”。

高瓴名聲在外可見一斑。這位投資人真的研究過高瓴嗎?這家基金的結構和產品已經相當複雜,除了上市公司定增外,其他的專案資訊恐怕也很難收集到。私募股權投資的市場競爭加劇的時候,基金管理人們也意識到品牌的價值。不過高瓴這一套也很難被複制,有錢、有專案是一個相互促進的正迴圈。

並不意外的是,還有一點“神化”。也是近兩年,已經有人將“傳奇”這樣的標籤加諸於高瓴,以及它的核心人物張磊。私募股權投資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並不長,卻已經產生了不少的投資大佬、點金手、神捕手等。樹立標杆是所有領域的通行做法。

但標杆也有可能成為標靶。大基金的決策錯誤更容易被放大。最近的案例,就是太陽馬戲團傳言要申請破產了。這無疑是一個明星專案,不僅有“加拿大國寶”的光環,消費娛樂也是這兩年的熱門話題,本身的形式創新也有故事講。它的股東除了中國人熟悉的復星集團外,還有TPG(德太投資)。後者實打實算是全球性領先的投資基金,做這一行有27年的歷史了。

於是理所當然就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這麼厲害,怎麼還會投中一家要破產的公司?完全沒法回答。不過私募行業的好處是,能躺平裝死,​別人也不能怎麼樣。

但他們不會是惟一一家。還在繼續擴散的新冠肺炎疫情,還會帶來更多的壞訊息。壞訊息並不是今天才開始的,私募股權投資最近幾年也有“踩雷”的,主角也不乏從前的明星基金。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孫正義,從阿里巴巴的投資神話到重倉共享經濟深陷泥足,名聲都是放大器。

這個行業裡有兩句老生常談。一句是最寶貴的資產是失敗的經驗,說的人總是表現得相當曖昧,這往往也是不能或者不願提起的。另一句話是基金和投資人需要穿越一個或者多個週期。世界在變化,可能翻船的江河湖泊也會不同。像股票投資基金一樣,持續能掙錢的才是好基金。

說白了就是多給自己和別人一點時間。看懂一個人也好、一個基金也好,僅憑名聲不夠、僅看光鮮一面也不夠,等長處劣處都接受後的​關係才能持久啊。

題圖:​聚光燈下。來自Pexels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剛剛這4股傳來利好,看看有你手中的個股嗎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