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截止3月31日,軟銀願景基金旗下的專案,已經倒閉了兩家,最新一家是馬斯克星璉專案競爭對手的OneWeb申請破產,軟銀20億美元的投資打了水漂。此外,軟銀願景投資的獨角獸,包括Uber、OYO、Airbnb、滴滴和車好多等,也都陷入困境,紛紛自救。

自救的措施無非就是開源節流,節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裁員降薪,OYO裁員了、車好多降薪了。開源的方式,在疫情的影響下,靠業務開源就不太可能了,融資成為了一個可行的方式。

目前,擁有中古車交易平臺瓜子和新車交易平臺毛豆的車好多集團,正在試圖通過多個方式籌集資金,包括股權融資、地方政府支援,以及IPO。但是,這些都是需要時間進行。股權融資和IPO,沒有半年搞不定,地方政府支援就更不靠譜了,雖然此前崑山給了30億,但必然是有對賭條件的。

更讓車好多集團創始人楊浩湧難受的是,58同城的姚勁波,在3月24日宣佈花了1.05億美元買下了優信旗下的B2B優信拍業務。而在2019年,58同城公告顯示,通過出售持有的車好多集團的股票,獲得61.416億的投資收益。

如果說疫情的影響,是全行業共同面對的黑天鵝,那麼姚勁波主導的58同城進軍中古車,則是來自曾經的創業夥伴的致命一擊。不過,國務院今天給中古車行業發政策紅包——從5月1日至2023年底,中古車經銷企業銷售舊車,按銷售額0.5%徵收增值稅。

有人可能會糾結,58同城只是進軍中古車的B2B模式,與車好多旗下瓜子先推的C2C模式,還是不太一樣。模式只是暫時的,市場才是參與者需要競爭的,誰也不能規定對方只能玩一種模式不是。

面對這樣的困境,和姚勁波廝殺了十年的楊浩湧,要如何破局呢?作為最後進場,並且砸錢最多的機構投資人,軟銀願景又該如何呢?

楊浩湧和姚勁波難得的握手合影

01 再打十年?

2019年,楊浩湧幫姚勁波賺了10億美元,2020年,姚勁波要用其中1億美元和楊浩湧打仗。

現在擺在楊浩湧面前的,可能就是隻有一個選擇,和58同城在中古車領域,再打一仗。這一仗,不得不打,因為中古車這個市場,對姚勁波而言,實在是太誘人了。楊浩湧做好了和姚勁波,像58和趕集打了10年仗一樣,再打十年嗎?

從2015年開始將趕集中古車從合併後的58趕集分離,到10億級別廣告費打響瓜子中古車品牌,開拓新車業務——毛豆新車,到2019年2月獲得軟銀願景基金單輪15億美元,估值90億美元,創下中國汽車交易平臺記錄,僅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

對於58同城的姚勁波來說,光是2019年就套現了超過61億人民幣,這錢賺得不要太爽。從這筆盈利中,拿出點錢買來車好多競爭對手優信的B2B業務,再去進軍中古車市場,博取更大的市場和市值,何樂而不為?要知道,58同城那麼久了,市值也才70億美元。

線下店模式

問題在於,楊浩湧的車好多,還能和姚勁波的58,在中古車領域,再打一仗嗎?能打多久?就現在而言,時間對楊浩湧來說,是不利的,因為車好多集團在2019年11月宣佈月度整體盈利,並預計Q4整體盈利,這一切被疫情幾乎歸零。

車好多集團也緊急宣佈全員降薪30-50%。對於58同城而言,剛剛花了1.05億美元買來的優信B2B業務,可以藉著疫情的影響,進行一波深度調整,裁員、降薪、空降管理層,都是很容易被消化的。但車好多采取降薪的措施,必然是傷士氣的,但也應該被員工理解,疫情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從資金的消耗角度來看,車好多各地的線下店租金,會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如果蔚來NIO House的負擔一樣,在純消耗的疫情期間,每天都是淨支出,這樣的資金消耗速度是很快的。58則手握著從車好多套現的將近10億美元,有的是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車好多那輪軟銀願景高達15億美元的投資,至少有超過7.136億美元是被老股東套現了,這筆錢並沒有補充車好多的運營資金。這也是車好多目前亟需融資的一個原因,那麼,為何軟銀願景老是願意幫老股東套現呢?

02 軟銀如何自救?

正如前面所述,軟銀投資的企業,尤其是超級獨角獸企業,包括OYO、WeWork、滴滴、Uber、車好多等,都不同程度的陷入了困境,美國版“拼多多”Brandless倒閉、OneWeb破產,軟銀集團股票更是在一個月內暴跌超過50%,軟銀該如何自救和救專案呢?

在3月23日,軟銀宣佈將出售高達410億美元的資產,其中阿里的股票是大頭,這是孫正義迄今為止最自豪的一筆投資。要知道,目前,軟銀市值在3月份曾低至660億美元,但其持有的阿里股票就超過1000億美元。

在宣佈出售資產的同時,軟銀宣佈準備進行股票回購,軟銀的股價受到該訊息的影響,應聲上漲20%。但是,軟銀要解決的問題還在於其投的專案,此前軟銀願景基金1000億美元規模的資金,大多已經投出去了,但是,都面臨著困難。

最大的困難來自WeWork,這家共享辦公初創公司,相繼獲得軟銀超過100億美元的投資,但是,在IPO計劃終止後,其估值低於100億美元,甚至被認為只有30億美元。但是,軟銀仍舊希望回購30億美元的WeWork股票,其中21億美元還是幫五大股東套現,包括WeWork聯合創始人Adam Neumann有權套現9.7億美元。看不懂吧。

WeWork共享辦公空間

除了WeWork,OYO已經大規模裁員,尤其是中國裁掉了超過85%的員工,另外,在2020年,軟銀還被爆出向中國房地產領域的專案自如和貝殼找房,分別投資10億美元,其中投向自如的10億美元中,有5億美元是幫自如團隊套現的,也看不懂吧。

軟銀願景的投資是越來越看不懂了,當初豪氣擲出百億級美元,掃貨全球共享出行領域,買下了全球共享出行賽道:美國的Uber、中國的滴滴、巴西的99Taxi、歐洲的Taxify、中東的Careem等,還是買下未來的投資,那麼,投資WeWork、OYO、自如和貝殼,這就不是一家志在人工智慧、機器人、半導體技術等科技領域投資的基金風格了。

這也造成了軟銀願景基金2期,基本募資無望的結果,軟銀賣掉410億美元的資產,或許能補充該期基金的部分融資額。但,要想從外部投資人手裡拿到錢,就需要軟銀好好解決1期基金投的專案問題了。

資金都是逐利的,這也是58同城姚勁波,為何從車好多套現了將近10億美元,轉身就花了1億美元小錢,買下優信B2B業務,再度進軍中古車市場。

最後,競猜一下,哪個中國初創公司,會成為軟銀願景基金第一個倒下的中國專案?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年營收下滑7%!通訊晶片代工佔比近半,中芯國際2019財報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