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一夜之間,新基建成為輿論熱點,並持續成為圈內圈外的話題焦點。智慧星光監測資料顯示,關於“新基建”的全網資訊資料從3月1日開始增加,3月5日達到第一個高峰,後續至今一直處於傳播高位。
關於新基建的資訊資訊
新基建相關詞雲
新基建全稱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領域。
新基建相關熱點主題
從七大領域來看,不僅包含有資訊通訊、5G等基礎網路的建設,也有工業網際網路等先進製造產業的建設;還有以人工智慧、大資料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建設、生態環境治理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醫療、教育等民生保障建設;智慧城市、物流供應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村公路、水力、文衛等偏遠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國雙副Quattroporte彭俊提到,新基建不僅囊括新一代資訊科技,也囊括人們的衣食住行相關領域,“城際高鐵能實現半小時經濟圈,特高壓降低長距離送電的損耗,充電樁則為實現新能源汽車普及提供了基礎”。
換句話可以說,新基建囊括了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中關村大資料產業聯盟祕書長趙國棟向《資料》記者表示,目前對於新基建並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上述七大領域都是新基建非常重要的內容,隨著經濟轉型的逐步深入,新基建所涉及的內容還會不斷延伸。
在趙國棟看來,新基建是個總稱,“它所包含的內容,是我們從過去發展大資料技術到現在,一直就在闡述的。可以說新基建是我們為了帶動經濟發展,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在過去所做的一切投入的總稱。”
彭俊對《資料》記者表示,因為疫情,出口、消費和投資這三架拉動經濟的馬車中,出口和消費都受到很大沖擊,“最有潛能的辦法是像2008年面對金融危機時的做法一樣,通過基礎建設的投資來提振經濟,只不過2008年的基建是鐵公基,但很明顯,現在再做傳統的鐵公機,效能不再明顯,新基建才是提振經濟的新動能”。
“全球經濟陷入疫情的泥淖中,很多國家採取的是傳統的降利率的手段,相比之下,中國此時此刻提出新基建,直指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在長遠戰略上似乎更勝一籌”,趙國棟表示,中國能否化危機為轉機,當前唯有新基建能承擔這個使命。
此前經濟發展中潛藏的問題,比如產能資源過剩、金融槓桿過高、高汙染、高耗能、低技術含量等,突然出現的疫情,直接激化了這些原本就存在的問題,因此復工後的經濟發展迫切需要注入新動能。
新基建涉及的領域不僅不新,甚至還出現了大資料中心結構性過剩這樣的問題,那麼這樣的方向到底能給經濟、給行業帶來什麼樣的期待呢?
用彭俊的話說,新基建是“利用新興技術和新興產業來支撐產業升級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賽迪智庫預判,以資訊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不僅會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創新商業模式,還將拉動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藝和新技術的研發應用,促進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裝置更新,為新技術的發展、新產業、新模式和新業態的形成與大規模商業化提供必要支撐。
這對中國優化經濟結構、支撐新型服務業和新經濟、助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迎接更高挑戰至關重要。
相比於傳統基建,新基建的“新”就在於它資訊數字化的本質。趙國棟表示,新基建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它的意義就在於打開了數字經濟的大門,將中國的經濟發展推向一個以數字消費為主力的新時代。
在趙國棟看來,新基建的出現將極大推進國家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這些硬核基礎設施來催生產業的資訊化升級,從而釋放供給側的發展潛能。
以5G為例,作為“新基建領銜”角色,5G被定調為“經濟發展新動能”,旨在打造高速率、低延遲的全能網路,是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前沿產業的重要支撐。
據中國信通院預測,預計到2030年5G直接創造的經濟增加值約3萬億元,5G帶動的直接產出和間接產出將分別達到6.3萬億和10.6萬億元。
文字丨李婷
編輯丨賀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