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3月初,黃奇帆曾經預測美股市場在今明兩年內跌幅在30%以上將會是大概率的事件,且預測今後一兩年完全有可能跌破20000點。時隔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美股市場的暴跌走勢已經印證了黃奇帆的預測。3月23日美股市場觸碰18213.65低點,較歷史最高點累計最大調整了38.4%的空間。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事件成為了美股市場暴跌的導火索,但美股市場的暴跌根源並不能夠完全歸咎於疫情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屬於過去十年大牛市巨大獲利盤的集中釋放壓力體現。與此同時,從這一輪非理性調整行情分析,歐美股市更是上演了加速去槓桿化、去泡沫化的過程,且至今市場風險仍未完全消除。縱觀美股市場的歷史估值表現,即使近期美股市場已經下跌30%以上的空間,但整體的市場估值仍不算便宜,迴歸歷史合理的估值水平尚且有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面對這一場疫情,不僅引發了全球資本市場產生出巨大的拋售壓力,而且還加速了全球資本的避險需求,甚至加速了全球產業鏈的重構。不可否認的是,在疫情引發股市暴跌的同時,因疫情引發部分地區停工停產的問題,已經影響到不少企業尤其是跨國巨頭企業的正常運營,對原本構建起來的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體系造成了不少的衝擊。或許,面對這一場疫情事件,我們仍不可輕視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影響,即使日後疫情逐漸穩定,但未來需要重新恢復原有的經濟執行秩序以及產業鏈體系,仍然會頗顯艱難。
時至目前,歐美地區的疫情仍處於加速擴散期,且至今仍未達到疫情高峰期,對歐美地區的金融市場以及經濟的衝擊影響仍然有待評估。但是,與之相比,中國在此前抗疫行動中,卻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實質性的抗疫效果,不僅體現出多數地區新增確診及疑似病例持續零增長的積極現象,而且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復工復產的佇列之中,全國的復工復產率持續創出新高,PMI等最新經濟資料也得到了明顯地回升。
股市作為經濟晴雨表,往往可以反映出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經濟表現。多年來,雖然中國股市的晴雨表功能不算特別靈敏,但從整體上分析,股市晴雨表的作用還是會在中長期內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發揮。
回顧過去一季度的市場表現,歐美股市普遍跌幅在20%以上,不少地區的股票市場累計最大跌幅在30%以上。但是,回顧中國股市的一季度表現,卻呈現出相對抗跌的走勢,滬市跌幅還不到10%,創業板市場還在一季度實現了翻紅上漲的表現,一季度A股市場的表現明顯強勢於整個全球股市。
近日,曾經預測成功美股暴跌的黃奇帆先生,再次發文肯定了中國抗擊疫情所取得的成就,且從文章中傳遞出全球資源加速湧向中國市場的訊號,甚至可能讓世界產業鏈中心向中國市場轉移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投資者最關心的中國資本市場,同樣也會因此受益。具體表現為金融市場持續開放改革,將會引導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關注到中國資本市場。與此同時,經過了這一次的疫情,可能會讓全球資本更關注到中國市場的發展機遇,在未來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大環境下,資本更願意參與到中國市場之中。
實際上,從最近一段時間的中國股市表現分析,中國股市已經呈現出一定的獨立性表現。不過,在中國股市相對抗跌的背後,很大程度上還是得益於過去幾年中國股市的加速去槓桿、加速去泡沫化過程,在歐美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的大背景下,中國股市卻因低槓桿、低估值的優勢而大幅提升了自身的風險防禦能力。
但是,在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的當下,如果說中國股市完全不受外圍環境的影響,或許有些過於樂觀,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股市自身的風險抵禦能力以及抗跌能力正在逐漸增強,在歐美股市加速去槓桿、去泡沫的時候,中國股市早已完成了這一艱難的過程。除此以外,在全球市場劇烈波動的背後,因疫情的持續擴散,也會加速全球產業鏈的重構,原本的產業鏈體系及全球經濟執行秩序等因素,也可能會受到或多或少的衝擊影響。
隨著中國逐漸走出疫情衝擊下的陰影,現階段內最重要的任務還是鞏固之前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在這個時候,誰最快逃出疫情的衝擊,誰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復工復產,那麼誰最有機會把握到未來的經濟發展機遇,甚至是百年一遇的歷史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