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整體價格走低,但虛擬貨幣炒作交易並未“熄火”。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刷量、篡改資料等亂象頻出,引發多地監管及自律協會關注併發文警示。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新一輪強監管下,幣圈反應不一,一方面,嚴監管下,有機構對“合規”發展的渴望愈發強烈,對國外牌照申請表現了十足的熱情;但另一方面,也有機構“充耳不聞”,計劃再賺一波“快錢”。
再下一城 監管識破花樣套路
虛擬貨幣交易亂象頻出,再度引發多方監管及自律協會的關注。4月2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以下簡稱“中國互金協會”)釋出風險提示稱,當前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較大,有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開始炒作“虛擬貨幣是超越黃金白銀的避險資產”概念,而實際情況卻因價格大幅下跌致使消費者損失慘重。
不僅如此,這些平臺還通過機器人程式刷量、篡改資料等行為,藉以營造出虛擬貨幣交易市場的“繁榮”假象甚至有平臺直接採用粗陋手段,爬取其他平臺資訊,完全複製偽造交易量。
而在誘導消費者入場後,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再採用各種操縱市場手段侵佔消費者財產。一方面,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平臺通過高買低賣、高頻交易等惡意操作程式侵佔消費者財產;更有甚者,會通過宕機、拔網線、凍結資產等手段使交易突然停滯,參與槓桿交易的消費者因無法主動平倉引發爆倉而損失慘重。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針對虛擬貨幣炒作交易新型風險,監管層面正在不斷加碼進階。除了加強警示、打擊清理外,監管層亦通過市場調查、監測分析等,進一步識破了交易所的花樣操作套路及市場現狀。
正如“315”期間,央行發文揭露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刷量、宕機、洗錢三大花樣詐騙套路,通過平均換手率等資料分析,指出境外前三大虛擬貨幣交易商均存在採用機器人刷量的重大嫌疑,並通過對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提現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存在比特幣多次小額累計轉入、一次大額轉出清零的現象,符合洗錢行為的基本特徵。
除了央行外,近期包括河北、山西、山東、內蒙等多地均紛紛提示虛擬貨幣炒作風險。4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就指出,近期,“區塊鏈”概念較熱,不法分子通過發行所謂的“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應謹防利用“區塊鏈”“虛擬貨幣”進行非法集資。
魔高一丈 騙局向下沉市場轉移
“山雨欲來。”一幣圈人士如是感嘆。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新一輪強監管下,幣圈主要呈現出兩種反應。一方面,嚴監管下,有機構對“合規”發展的渴望愈發強烈,對國外牌照申請表現了十足的熱情;另一方面,也有機構表示已“見怪不怪”,並繼續投入至“套路”事業中,計劃在疫情結束前再賺一波快錢。
“從此次幣圈整體反應來看,部分頭部交易所對‘合規’運作的渴求更加強烈,基本上只要一個國家開放合規牌照申請,就會有包含交易所在內的大量區塊鏈企業積極申請。”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慧與變革管理研究院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劉峰指出,在多番嚴監管之下,已有從業者開始行動,如國內一些去中心化行業應用和生態建設者法律意識得到增強,此外,公鏈圈相較此前更加規範,比較好地區分了融資和技術的關係。
不過,亦有機構與監管意圖背道而馳,從市場表現來看,虛擬貨幣交易愈發活躍,資金在幣市裡流動也較往常更激烈。幣圈從業者林波(化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監管警示出來之後,有使用者擔心幣價下跌,但沒過多久又迴歸平靜。交易所正常運轉,專案方四處宣傳,幣圈發行、交易市場並未“熄火”。
林波直言,“大家該怎麼玩還是怎麼玩,有的悶聲籌劃,有的甚至更為活躍。如部分交易所就在考慮如何業務更新迭代,一些匿名聊天工具也在發行虛擬貨幣,不少專案方也在火熱圈錢計劃上線交易所。”
“在中高階市場傲視群雄後,我們即將切入更為廣闊的下沉市場,4月1日19時下載錢包,盯住群訊息,買的越早價Grand SantaFe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就有一個幣圈專案方在微信群推廣,根據介紹,該專案是其原有公鏈新發行的一個超級節點挖礦平臺,併發行了相應虛擬貨幣,主要通過比特幣對撞(購買)、挖礦產出,開通後將同時上線交易所。值得注意的是,該專案方宣傳極具誘導性,並宣稱自身為又一顛覆性的創新發明,在技術和模式上有了更新飛躍。
除了專案方創新騙局之外,熊市之下,虛擬貨幣借貸也再次遇熱,不少虛擬貨幣資產管理平臺、交易所等,加大推出虛擬貨幣質押貸款服務。其中最為火熱的一種C2C借貸模式大致為:借貸者通過質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給平臺,平臺根據時價的一定比例(一般為五至六成,也有平臺放到八九成)來設定貸款額度,出借人根據平臺提供的額度和對應的利息自行考慮是否提供出借,平臺本身不參與到借款還款流程,主要提供撮合並收取對應比例的撮合費用。
此外,除了業務模式更新外,幣圈的傳播地域也發生了改變。劉峰指出,目前,很多炒作的概念如“虛擬貨幣是超越黃金白銀的避險資產”、“虛擬貨幣優於股市只漲不跌”等口號,開始更多出現在一些三四線城市,甚至更為下沉的市場,有往資金盤、傳銷口轉移的風險。
如何防範?抓好資金通道是關鍵
針對非法虛擬貨幣市場,監管部門一直保持高壓打擊態勢。不僅是金融監管部門以行政手段釋出“禁令”,且多地公安部門均已行動起來執法。中國互金協會指出,任何機構和個人都不得參與虛擬貨幣交易活動及相關投機行為,消費者不要盲目跟風參與相關投機行為,如發現有任何機構涉及此類非法金融活動,及時向有關監管部門舉報,對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此外,針對“出海”經營逃避監管,一接近監管人士進一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當前,不管公司主體設在國內還是國外,只要涉及到為國內消費者提供非法交易通道,就要被嚴懲。此外不僅針對發幣企業主體,只要為註冊在境外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提供引流、服務以及資金通道的企業均要打擊。
“多方整治下,監管層將進一步加強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制定,對區塊鏈技術發展進行更好的引導,同時,也將對新技術融合下的新詐騙手段、違法行為進行有效查處。”談及防範手段,劉峰認為,一方面要加大對非法金融活動的監管查處,另一方面抓好資金通道,從銀行體系等建立完備風控體系,通過更好更優的演算法來輔助探測這些非法金融活動,合法合規保護投資者的資金和權益。
前述接近監管人士也透露,“當前,監管正在通過支付結算方面發現問題、切斷埠、從嚴打擊。在全國範圍主要由央行牽頭,地方具體清理整頓則由金融局開展,聯合公安、稅務等手段進行排查。整體原則是,任何虛擬代幣交易行為均不允許;配合支援虛擬代幣交易的任何附屬行為也均屬違法,不管怎麼變形,均要被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