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巴菲特先生說過一句話——只有當潮水褪去,才會知道誰在裸泳。

巴菲特先生還有另外一句話——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

這是兩句最為著名的兩句投資名言。2019年的時候有不少人在嘲笑巴菲特先生的保守,手裡放著1000億美元不投資,這可是牛市啊。1個月的時間,嘲笑巴菲特的絕大多數投資者都被全球的一輪暴跌給埋葬了。

現在又有不少人在替巴菲特先生在算賬了,說人家的投資組合虧損了多少。還有前幾天巴菲特先生的加倉,買入就下跌,你看這兩天人家加倉的又賺了不是。還有人繼續在擔心著"金融危機"。

這四個大字也是壓垮投資者信心的一塊大石頭

今天就來聊聊,大家所擔心的"金融危機",這回事兒。

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不一樣

經濟危機曾經在人類的現代歷史當中出現過很多次。每次社會的大的動盪和變革的背後,都會伴隨著當時的經濟危機。所謂的經濟危機就是典型的供求失衡的關係。

大家都還清晰的記得初中課本當中所描述的經濟危機的基本表現,生產過剩的各種生活物資和工業產品,都無人消費。從而形成了典型的"泡沫"。進而引發了工廠的倒閉,失業人數快速增加。

經濟危機最為著名的是1929-1933年出現的大蕭條。在這次經濟危機當中,世界工業生產幾乎下降了44%比1913年還要低16%。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幾乎倒退了20年的時間。從社會影響上來說,後邊的二戰的爆發也和這場危機是分不開的。

之前的經濟危機的產生,其實和各國的經濟政策的協調性,資訊的傳輸和交流成本都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雖然,經濟的總供需難以做到精準的協調。但對於資訊能否做到全面而準確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現代的經濟危機,更多的表現為"金融危機"的形式。在二戰之後,全球建立了新的經濟秩序,全球的資源分配也形成了新的機制。

雖然之後全球經歷了,日本經濟的復甦,有了"亞洲四小龍",之後又有了"歐盟",再有了近期的"金磚五國"。而核心的問題一直都在"美元的絕對強勢地位"。

從日本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泰國和香港在98年爆發了金融危機,08年引爆點在美國而受傷最重的卻是歐盟。

之後的金融危機所爆發出來的不是實體經濟的供需失衡,而是"貨幣信用"的失衡關係。所以,初期更多的表現的是"流動性的危機",之後是"主權信用危機",最後才會表現為供需失衡的"經濟危機"。

由於,現代工業體系的建立和高效的發達。本質上引發實體經濟供需失衡的,不再是供給的市場化"泡沫",而是需求的萎縮。而需求的萎縮,在全球產業鏈之下又表現成了"匯率失衡"。

圖上標識出來的部分是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元指數的情況。將時間週期再放大一點的話,縱觀歷史上的多次金融危機發生的階段。90年代之後日本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1998年所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

其中的現象還得值得細細品。或許其中有著某些客觀或者主觀的原因,但從最終的結果來看,確實是美國有意或者無意剪了全球的羊毛。

金融危機到經濟危機的三個過程

金融危機不是直接就表現為經濟危機的實際上經濟危機的發生過程也會經歷有幾個過程。每次金融危機也是歷史演進過程的必然。

金融危機的過程,傳導到實體的過程中,當傳遞到實體階段對於經濟的傷害依然是不可逆的。但是,在中間的過程中儘可能有機會進行金融危機的阻斷。

金融危機到經濟危機,會形成三個最為明顯的過程。

流動性危機階段:流動性危機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基於金融市場的快速下跌所形成。比如2008年美國股市的下跌。一旦金融市場下跌,對於流動性來說,可能所造成的結果就是非常明顯的兩個問題,一個是巨集觀流動性,主要來源於加息,縮表等行為。這樣就形成了流動性的回收。金融市場的下跌可能引發二級市場流動性擠兌。既包括市場的主動性拋售,也包括投資者贖回的被動型拋售。這都會造成金融市場的價格進一步的波動。另外一個是,質押風險,這也是在流動性危機下造成的。當股票的價格下跌,就會把風險傳遞到債券市場當中,這一步同樣是非常關鍵的。

這也是我們在2015年過經歷的整個階段。實際上當時已經到了非常緊急的階段。如果這個階段不能夠解決。那麼,很可能所面臨的是大量信貸形成壞賬。那麼對於實體經濟的衝擊是不可避免的。

信用危機階段:在這個過程當中,就要承接,流動性危機不能夠解決所帶來的問題了。會影響市場的變化,一個是信貸市場一個是貨幣市場。

在2008年所爆發的金融危機,中期爆發的焦點是"次貸危機"。在事後大家提到的,"毒丸資產",但實際上作為"常規操作"的一個部分。次貸只是作為一個引爆點而已。關鍵在於,信貸市場的槓桿作用。當受到流動性危機衝擊的時候,自然會引發信貸市場的波動,可能是企業也可能是個人。這就是信用危機的一個部分。

然後就可能波及到貨幣市場,國債是相對比較穩定的資產,其次是一個國家的幣值。金融資產的波動,往往會造成國債價格的快速變化。

在這個時候,大家預設美國的國債是信用最好的避險工具。從這次的美國長期國債的走勢也可以窺得一二。從120的近期低位,很快拉昇到了140這樣的高位,從狀態來看,依然有相應的高位。

2008年的金融危機當中,雖然爆發點是在美國,但實際上受傷最重的卻是歐盟的一些成員國家。也是在這個階段顯現出來的,那就是國家信用的危機。由於美元的大幅升值,相應國家的匯率出現了更加明顯的波動。

再加上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全球信用下降。這時候進一步的流動性風險造成了企業的信用風險和主權國家的信用風險。從本身傷害了全球化的程序。

經濟危機階段,當金融危機持續的時間較長的時候,就會形成經濟危機。從貨幣和信用的供求失衡,變成實際商品的供求的失衡。一旦蔓延形成,企業的倒閉,那麼就會形成多米諾的效應。

之後所形成的,收入下降,失業人口增加,消費減少,需求減少,企業進一步倒閉,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的過程。

這時候處理起來會非常棘手,普通的經濟刺激手段和方法將難以迅速恢復經濟的正常秩序。只有,通過足夠長的時間,市場對於需求和資源形成新的匹配。才能重新進入經濟的復甦階段。

美國採取的救市邏輯是來自2008年的教訓

本次由疫情所引發的全球股票市場的大震盪,再加上沙特和俄羅斯關於油價的談判崩了之後,紐約原油的價格,直接從40美元到了30美元,現在再看已經是20美元了。

有人說,美股的大幅下跌是被美聯儲的QE5+降息的王炸組合嚇垮的。實際上,這才是救市的正確姿勢和方法,而且美聯儲完全意識到了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的嚴重性,所以選擇一步到位。

當然之所以這麼做,其實完全接受了2008年金融危機,由於救市政策遲緩所帶來的後續的巨大影響的原因。

不妨,在此再做一個回顧。

先來說美聯儲,在2008年所做的降息動作,美國股市的下跌從2007年的11月左右一直持續到了2009年的3月份才真正的見底。而美聯儲的降息動作是從3%的利率降低到0,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可以說,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當中,美聯儲本可以有更快的動作和更大的作為。甚至可以提前結束金融危機。

金融市場本身來說是要講預期的,美國股市的上次金融危機見底是在2009年3月,而美國的失業率的高峰是在2009年的10月左右。也就是比股票市場的見底提前了大約7個月左右的時間.

另外一個就業的拐點,和股市的拐點是比較接近的,那就是非農就業人數的變化。彼時的拐點出現在2009年的1月,兩個月之後道瓊斯指數見底了。也由此開始了長達11年的持續牛市。

所以,只要讓市場看到希望,就可以而不一定是結果。當結果到來的時候,預期兌現,就沒有機會了。

在上次的金融危機當中,美國受傷也不輕,而且時間並不長,眾多的決策者親歷了12年前的那場金融危機。

美國這次的救市過程,主要政策目標救市為了截斷經濟危機的傳播途徑。防止金融危機的擴散和再次到來。

1、 降息一步到位,直接利率為0,還要加上7000億的QE也在同時推出。穩住的是金融業的信心。

2、 消費的補貼,2000美元的消費補貼,這也是為了從流動性危機到實體危機的過渡過程當中提供支援,只有消費才能穩定就業和企業的經營信心。

3、 宣佈提供無限量流動性,無上限購買國債和抵押債券。這是從,信用的角度來切斷,流動性危機向信用危機傳播的途徑。

4、 3月27日美參議院通過一項2萬億美元的救濟法案。從金融市場再回到實體當中,繼續穩定市場的實業預期。

從目前來看,美聯儲和政府所採取的救市措施,核心是流動性補充,構建市場信心,所用的手段簡單粗暴,撒錢。

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美國的出席率很低,這是美國政府的官方網站公佈的美國居民的出席率,基本上維持在7%-9%的區間當中,據說基本上大家儲備的現金不會超過2000美元,要用就用信用卡消費。所以,一旦經濟停擺對於美國的傷害要遠遠大於中國。這才是美國對抗疫情政策難以下定決心根本的原因。

從市場的角度來說,這是能夠採取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最好的方法。對市場來說簡單有效,剩下的就是儘快能夠恢復市場信心,重新讓大家開始花錢。這也是現在大洋彼岸最著急的事情。

這件事兒咱得表揚與自我表揚一下,國內所採取的動作是果斷的,有效的,經濟修復的韌性也是最強的。

"經濟危機"會來嗎?

按照傳統經濟學的觀點,拉動經濟得有三駕馬車,出口,消費和投資。出口暫時就不要想太多了,所以能夠拉動經濟的主要是消費和投資。只有這兩匹馬跑起來,經濟才不會失速。

而要想讓這兩匹馬跑起來,需要靠兩個東西,一個就是流動性,也就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支援,另外一個就是疫情,必須儘快的控制住這才是核心。疫情一旦失控,那麼,再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也不能把經濟給拖回來。

這也是,目前歐美國家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本來可以抄中國的作業,哪怕抄的粗糙一點,也可以比現在要做的更好。這事兒確實不好辦。

所以,基本上的結論可以有的。

1、 經濟危機,不會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全球範圍撒錢,只要不是央行著急的抽走流動性,那麼金融危機的傳播路徑就被切斷了。

2、 經濟衰退會來。這次疫情,從突發的事件加速了這個過程。本身經濟衰退或者全球增速降低在2019年年底的IMF和WTO的預測和報告當中就不斷的在調低全球經濟的增速預期。所以,全球的增速降低必然會更低,需求整體的減少,這是必然會發生的。其根本原因是全球都處在換擋增速的歷史週期當中。

3、 百年變局當中的中國佈局,2015年後的降槓桿,實際上給了中國經濟足夠的政策工具和政策空間,加速中國經濟的轉型。

我們來看下中國的外出依存度,實際上在2006年的時候我們的外貿依存度曾一度超過60%,而隨後持續走低尤其是在2013年之後更加明顯,根據2019年的上半年的資料,國內的外貿依存度大約為32%左右。

而2017年之後,我們更加強調的是內需對於經濟的拉動作用。從股票的市場來說也是如此,這次全球大跌的情況下,整體A股的跌幅要遠遠小於外圍市場的下跌,從邏輯上來說是符合現實的。

做個總結吧,這次爆發的危機,影響深遠,但是,短期是沒必要恐慌的,市場也將逐漸的恢復理性。經濟危機沒有,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會逐漸演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漲停一番:外圍大跌 今天能抄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