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以前,一想起以色列,更多人想起的是各種苦難、紛爭與不幸。然而,這兩年關於它的敘述陡然一變,它搖身一變,成為了投資者和創業者眼中的樂土,是納斯達克上僅次於美國的創業大國。

作為一個曾經飽受戰火硝煙干擾,連三分之二國土被沙漠覆蓋的彈丸之地,以色列是憑藉什麼創下這個經濟神話?

9月,一部由國際新聞記者周軼君執導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引起巨大反響!她以媽媽的身份走訪了日本、芬蘭等六個國家,探尋各個國家教育的奧祕。在最近一期節目中,周軼君便帶領我們走進了以色列,探尋是什麼樣的教育成就了以色列人的“創業力”!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曾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在以色列!”如果你此前對以色列教育並不了解,相信在看完這一期的《他鄉的童年》後就會明白,周教授並不是在誇大或恭維對方,而確實是被他們的教育“祕訣”所震撼。

鼓勵創新 支援創業

在以色列,你可能會接到一個十幾歲少年遞過來的名片,上面寫著某某企業創始人、CEO或CFO。這不是一個為了某個演出而特地製作的道具,而是切切實實存在的事實。

在周軼君製作的這部紀錄片中,她就親眼見到並且和一批十幾歲的創業者進行了交流。

這些孩子之所以敢於在這樣的年齡做出這樣的壯舉,跟學校鼓勵創業創新的教育息息相關。片中提到的阿克發·阿亞洛克高中裡的Green Start學院,就活躍著13個創業團隊,團隊裡成員,年齡最小的只有13歲,最年長的也才17歲。

他們在專注於自己的產品(做工程,電子,給機器人程式設計)時,也會同時尋找贊助,著手商業部分。

他們認為創業和學業並不矛盾,不會互相取代,而是可以同時進行。為了保證自己不會因為創業而耽誤學業,他們會安排和分配好在兩者花費的時間和進度,力求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能勝任這一切。

儘管他們的創業並不會一蹴而就,也可能引起父母的不滿,但他們在言行舉止間所表現出超乎其年齡的成熟和自律,實在令人不得不驚歎。

他們堅信:自己從創業中所學到的知識,發現問題以及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校的傳統教育所無法給予的。

Green Start學院創始人耶胡達·奧爾也對這些成員頗為肯定:“這些孩子一定會成長為一群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確決定的人。”

在以色列,不管男女,只要年滿十八週歲都必須參軍。為了激發他們的活力和新意,以色列部隊乾脆成立了創業部門,舉辦創意馬拉松競賽,讓一群來自不同地方、互不相識的年輕人在一起,在24小時內拿出方案。

無限寬容失敗

鼓勵再次嘗試

在以色列的文化裡,“英雄”是即便失敗了很多次,但是依然敢去嘗試的人。老師、父母乃至整個社會都不會用結果來定義孩子。

因此,在以色列,失敗並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一個人並不會因為創業失敗而被輕視。在他們看來,那只是一次行不通的經驗。大家不會因為這個失敗的結果,而否掉他們曾經的經歷。

比如曾經有三個猶太人大學生自費嘗試登月,雖然他們的登陸艙最終在距離月球表面的5公里墜毀,但大家並沒有因此嘲笑他們,反而將他們視為民族英雄。

在這個國家中,當失敗者在重新選擇創業時,甚至還能從投資者獲得更多的支援。理由是:這個人已經嘗試過,知道錯誤在哪裡,可以避免再次犯錯。

片中接受採訪的以色列企業家媽媽,當談及兒子在“Green Start學院”裡的創業專案時,儘管言語之中都透露出為兒子的出色表現感到自豪,但也非常客觀地表示並沒有認為孩子會因此就一直成功下去。

她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學會懂得如何應對失敗,而孩子即使目前不成功也沒關係,因為他們能夠從中學會這門“必修課”。

在這個國家,“失敗”早已被視為是常態,他們更為看重的是失敗者能否從中汲取經驗,然後再試一次,繼續前進!

沒有絕對的權威

人人都可以質疑

在猶太人文化裡,思辨是流在血液裡的傳統。他們會鼓勵猶太人就某個問題進行辯論,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得出一個正確的答案或錯誤的答案,而是要勇於質疑,挑戰權威,鼓勵每個人有自己的觀點。

即便你的年齡較小,或級別較低,你也同樣可以提出質疑。

比如特拉維夫管理學院主任烏迪·阿哈羅尼以自己與4歲的孫女的對話,向周軼君展示猶太人的質疑精神幾乎與生俱來。

“你現在該去睡覺了”她會問:“為什麼?”

“你應該穿這條裙子”“為什麼?”

“你現在要吃飯了”“為什麼?”

在以色列,猶太人父母不會好奇小孩今天在學校學到了什麼,他們更樂於聽到孩子今天在學校提出了什麼問題。

而在軍隊裡,即便是軍階最低的士兵也無須盲目聽從指令,可以去質疑長官的權威。

以色列軍方製藥創新部門主管阿里爾博士就坦承,他的士兵可以挑戰他,甚至可以提出疑慮並和他辯論。他們甚至還會提供平臺讓下屬有機會表達自己,鼓勵下屬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所需要的東西,這也是他們的組織靈活的原因所在。

寫在最後

這期關於以色列教育的記錄雖然只有短短四十多分鐘,但這個國家如此鼓勵思辨、關注個性化和創造力的培養,著實讓不得不讓人驚歎!

以色列的教育理念之所以能震驚世人,也不是憑空而來的。比如在猶太人崇尚質疑精神的背後,實際上是因為經歷過太多的苦難,經歷過大屠殺,讓他們不會對太多事情想當然。因為對任何事情都有危機感,他們才會習慣性地質疑一切,去想出解決方案。

以色列教育也不見得是最完美最先進的。猶太人雖然很擅長創業,但卻不太擅長建立大公司,因為大公司更講究組織和紀律;由於不太尊重權威,喜歡辯論和試驗,他們的耐心也有限。

如果你試圖從這部紀錄片中獲得關於教育的最佳答案,那你可能會失望。因為它並沒有過多地追捧某個國家的教育體系,觀眾跟隨鏡頭領略了各國的教育魅力之後,也會同時了解到每種教育的不足之處。

周軼君曾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這個片子不會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開闊眼界的東西。”

是的,教育從來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其他國家的教育經驗也未必就能移植到我們身上,很多時候是特定環境下的產物。我們看完之後,在更新自己的認知的同時,能夠做的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地調整自己,完善自己。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賣了!雀巢完成700億出售面板健康業務,新東家瞄準中國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