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繼續主宰全球資本市場的走向。
昨晚他老人家一條推特讓全球油市沸騰,他說:他的老朋友沙特王儲剛與普京聊過,他預計並希望沙特與俄羅斯能減產1000萬桶原油。
不知這1000萬桶指的是否為日產量。按美國能源資訊署(EIA)預計的全球油品及其他液化品日產量1.02億桶計算,則相當於9.79%。
國際油價應聲大漲:WTI原油期貨上漲24.7%,報每桶25.32美元,ICE布倫特原油期貨上漲21%,報每桶29.94美元。
與此同時,不顧美國上週首次失業申領人數大增一倍以上等不利訊息,美股止跌回升:道指漲2.24%,收報21413.44點;納斯達克指數上漲1.72%,收報7487.31點;標普500指數上漲2.28%,收報2526.9點。
油氣勘探、油氣綜合服務和裝置以及油服板塊領漲,其中油砂業務貢獻佔近一半的加拿大綜合石油公司Cenovus能源(CVE-US)一改今年年初以來的頹勢,大漲23.56%;美國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龍(CVX-US)大漲11.03%;第一大石油企業埃克森美孚(XOM-US)漲7.65%。
就連預託證券在美國上市的中資油企也有不錯的表現,甚至跑贏其對應的港股收市價:中石油(00857-HK)ADR上漲14.91%,相當於3.15港元;中石化(00386-HK)ADR上漲10.27%,相當於每股4.06港元(來自騰訊APP的換算資料)。
這似乎為幾個鐘頭後的亞洲交易時段開了個好頭。然而特朗普的言論遭到打臉,普京否認與王儲通話,而沙特似乎也沒有正式確認減產,僅呼籲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小夥伴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一下“公平的協議”,從“公平”、“協議”等字眼來看,讓步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油價已無法覆蓋成本?從下邊兩張來自wind的走勢圖可見,近期的油價暴跌確實難得一見,而目前的價位已接近2002年初的低位水平。
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顯示,如果按每桶25美元的價格計算,目前全球大約有500萬桶/天的油產成本無法獲得覆蓋。也就是說,在原油價格報每桶25美元的水平時,全球有大約5%的產量是虧損。
美國憑藉頁岩油技術成為原油市場黑馬,完成了從依賴原油進口到成為主要原油出口商的完美變身,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及加拿大的頁岩油技術成本不低,若原油價格跌至30美元以下,它們的原油生產基本無利可圖。而據外媒報道,沙特等主要產油國的原油生產成本或約10美元,俄羅斯或約15-17美元,在當前的低油價下還撐得住。
但這僅僅是賬面成本,沙特等產油國主要依賴石油出口來支撐國內龐大的財政開支,以此來看,其機會成本並不低。同樣,俄羅斯雖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能源,這些創收仍需要彌補其他產業的虧損,擔子也不輕。所以對於產油國來說,油價下跌並非好事。
那麼為什麼沙特和俄羅斯互不讓步,併發起壓價式增產戰?原理很簡單——爭奪市場份額,目的是以低價逼走高成本產能,同時讓替代能源無路可走,以鞏固市場地位。
上一次的OPEC+增產就是一個囚徒困境的怪圈:1)我減產你不減產,2)我不減產你減產,3)大家都減產。蒙著眼在不知對方如何抉擇時選出綜合來看對自己最有利的選項。然而互相猜忌的減產導致了最終的分崩離析,也許只有依靠瓶子摔碎般的教訓才能實現秩序重構,來恢復信任。
先不論沙特和俄羅斯究竟談沒談妥減產,我們先來看看目前國際油市的境況:
需求現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全球經濟放緩,經濟活動的減少導致對油品的需求下降;疫情擴散,多國社群封鎖,飛機停飛,令飛機燃料和交通設施燃料的需求顯著下滑。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20年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日均原油產量同比增長2.5%,至53.3萬噸,合計原油進口量同比增長5.22%,至8609萬噸,而規模以上工業日均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4.84%,至165.3萬噸,這可能與疫情期間開工不足有關。
筆者用規模以上工業產量與進口量推算出原油供應量,見下圖。2020年前兩個月期間,供應量與加工量之間的分歧擴大。煉油廠開工不足,加上前期對抗疫情經濟暫緩,對油品需求不足,可能意味著囤積的原油大幅上升。
但是中國以外各國正處於對抗疫情的高峰,經濟活動基本上停滯,對原油需求銳減。也就是說,儘管中國的需求回升,但世界其他地區的需求銳減可能抵消了中國的正面影響,從而對油價構成沉重的下行壓力。
產油國/商面對的問題:正如前文所述,需求下滑導致油價下挫。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的一則報道指,由於陸上石油儲存地點快被用盡,石油貿易行正在尋求更多油輪儲存石油,目前海上石油庫存達到8000萬桶,逼近2009年紀錄高位,由此可見供應過剩的問題有多嚴重。
然而原油生產商卻無法停產,因為關閉油井的成本更高,而且會引發現金流中斷,加上儲存空間已不足,原油生產商寧願接受更低的價格處置原油。早前有報道指委內瑞拉已用盡原油儲備空間,並開始以每桶不到10美元的價格快速處理原油。
需求受抑制,同時原油生產商搶灘式不斷加碼生產,導致短期油價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重,可以預見如果目前的情況得不到改善,短期原油價格仍會繼續下跌。
從長遠來看,如果供過於求的時間延續得足夠長,市場的優勝劣汰將令原油生產商的集中度提高。例如,最近美國的頁岩油生產商Whiting Petroleum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第一家在這輪油價暴跌中被淘汰出局的產油商。
供過於求也將使得新產能的投資萎縮,現有運營商勒緊褲頭過日子,放棄原有的產能投資計劃,另一方面無利可圖也嚇退了想進入的新產能。據國際能源署的預計,2020年生產商或降低20%-35%的新產能投資。綜合來看,這將令產能下降。
除此以外,如果原油價格下降的時間足夠長,也將影響到能源格局的變化。較低的石化燃料價格,將令開發成本高昂的替代能源被迫出局。
這就是國際油市面臨的境況,那麼有何破局之道?
2.沙特和俄羅斯在瓶子摔碎後終能放下成見達成並實現減產。
3.某一個主要產油國突然停產,令原油產量大幅下滑。
誰將受益?無疑在這場暴跌中,最早從疫情恢復同時也是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的中國,將可受惠:1)物流恢復,煉油廠,生產鏈銜接上;2)需求回升降低儲存壓力;3)率先受惠於低油價。這就好比大富翁中的冬眠卡,大家都在冬眠時,醒著的玩家可以搶佔更多地盤。
中石油(00857-HK, 601857-CN)和中石化(00386-HK, 600028-CN)的煉油業務應能受惠,主要依靠進口原油的中石化應可看高一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年初需求下跌可能導致兩桶油收入中佔大頭的營銷及分銷業務貢獻下降。不過,考慮到國際原油價格已跌至十八年新低,不知國內成品油地板價機制能為它們的盈利能力增厚幾分?
油品運輸企業,尤其VLCC(超大型油輪)船東:包括主要走TD3(中東-遠東)航線的中遠海能(01138-HK, 600026-CN),以及最大的油輪船東招商輪船(601872-CN),在今年上半年應該可以受惠於運價的上升,見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