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節後10月8日週二,正式進入第四季度,2019年陽曆年就只剩2個半月了(10月假期回來的那一週一般是以震盪為主,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都沒有實際意義,因為是充分消化過節這幾天的訊息面的)。

其實我每年第四季度都是休息的,因為每年的第四季度其實沒有什麼普漲行情,而結構性行情是我不擅長的領域。我是個比較懶的人,懶得選股。所以更喜做每年3月開會之前的那波行情。

結構性行情我一直覺得做起來太累。不過假期正好閒著沒事,就來分析下四季度的走勢和板塊可能存在的機會。純屬交流目的,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薦股。

大勢

雖然是分析板塊和個股的結構性機會,但仍然要提當前的巨集觀環境和大盤整體走勢。我們不可能跳過巨集觀而直接觀察微觀。

從基本面來說,目前可以非常明確的就是,處於經濟下行週期:經濟增速和貨幣發行規模都創出了新低,仍然在努力的轉型中。GDP增速(可視為經濟總量規模的增速)創出了1991年以來的單月新低,而M2增速(可視為貨幣供應量的增速)也達到了1991年以來新低的水平,特別是近十年來(08年後)的新低。

從7月的政治局會議上,高層特意強調了“房住不炒”的概念,同時也對下半年經濟增速有了很深刻的認識和充分的心理預期。緊接著8月份,特別是8月中下旬和9月中上旬,一系列的重大政策和產業政策密集出臺,同時加速開放資本市場,改革力度可謂空前。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對衝了外部衝擊帶來的影響,被市場解讀為節前的維穩。(但是別忘記,10月15日還有一波談判呢,同樣屬於重大事件)。

無論是外部經濟萎縮對出口增長的壓制,還是內部自主性需求的疲弱,都令經濟增長面臨較大壓力,這恰恰是8月底以來穩增長政策陸續出臺的核心背景。然而,一方面考慮到管理層對“穩中求進”總基調的堅持,另一方面考慮到財政刺激所面臨的諸多侷限(財政政策終歸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對於GDP增長改善的程度不應過分樂觀。

那麼是穩定壓倒一切,還是要改革?這是一個辯證的問題。市場有解讀認為維穩是第一位,但觀察近年來高層重要會議的論調,我發現高層一直在強調允許經濟增速出現緩衝的類似話語,這意味著高層對經濟轉型帶來的經濟增速下行是有很高的容忍度的。是穩還是進,要辯證看待。“穩”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為了“進”構建更為有利的前提環境,因此既要穩住經濟,不能出現斷崖式下行,同時也要降低“進”的阻礙與成本。

一切都要用發展的眼光向前看。而資本市場的加速放開,科創板的建立,其實正是給經濟轉型鋪墊好道路。中小企業只有融資渠道順暢,那麼才能加快發展,優勝劣汰,這是一個很殘酷的過程,而結果必然是大量被收割的案例,可以預見的是,科創板大部分企業都會被註冊制和退市制度自然淘汰掉,絕不會像主機板那樣N年不退市,而同時被收割的也是中產的小散們。

我們必須對此結果保持清醒的頭腦,但我們仍然要在下一次重大科技改革到來之前,參與進去,以此來獲取這一波泡沫帶來的財富。前20年隨著地產作為經濟支柱產業,帶來了快速的發展,那麼下一個階段,必將是資本市場的崛起。只有資本市場發育完善,中小企業快速發展,我們的科技才能進步,不然如何在大國博弈中獲取金融戰和科技戰的勝利?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是軟實力的交量。

以上是我對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一個大勢的觀點。就今年四季度而言,考慮到“房住不炒”原則的堅持以及新開工面積增速的下行,房地產投資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製造業投資也將維持低位水平,基建投資將伴隨維穩措施的落地而逐級抬升,但對衝並不充分,由此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可能會繼續維持在低位甚至回落;

消費方面,儘管收入預期不佳及槓桿高企將繼續壓制消費需求,但是汽車消費將有望受益低基數而減輕拖累,加之CPI高企的影響,其增速水平的回落幅度將較為微弱,全年消費累計同比仍將維持較高水準(某些剛需沒辦法);

出口方面,在外部需求走弱影響漸趨強化的情況下,出口累計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至0值附近,疊加國內穩增長措施對進口的推動,衰退式順差有望萎縮;雖然需求的不振將繼續抑制生產的增長,但是2018年同期基數的快速降低有望令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速企穩並小幅反彈。

價格方面,新漲因素(比如豬肉和油價)將繼續支撐CPI,令其累計同比達到全年最高水平(甚至有機構預計四季度CPI可能達到3%);PPI則受制於需求不足而維持低迷,全年累計同比增速或進一步降低。

一句總結,巨集觀資料暫時不用看了。我們更需要關注高層的態度以及財政、貨幣政策的制定與落地(特別是貨幣政策)。

9月底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三季度例會,表述很值得玩味。央行認為穩健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

同時,易行長在9月24日新聞釋出會上指出,要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以改革的方式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雖然未對記者有關是否跟隨降息的提問給予直接否認,但是從表述中不難看出,行長在提到逆週期調節時,更多地關注點在於“量”,對於“價”則放在“進”的範疇之內,及更傾向於以改革疏通貨幣傳導機制來實現企業融資成本的下降,可以說變相地否認了近期有關降息的傳言。(本段援引渤海證券研報)

既然否定了降息的傳言,那麼總不能很快就自己打臉。對於四季度的貨幣環境,恐怕又是“鬆緊適度”了。市場暫時不要指望以前的“大水漫灌”、央媽呵護。恐怕這種事以後都很難有。那麼對於股市而言,至少貨幣政策是維持中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三季度例會上,再次強調了控制房地產行業的要求:

定向寬鬆,加大對民企和中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金融支援力度,優化信貸投放結構,控制房地產行業金融資源佔比,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雖然定向寬鬆支援中小微已經是近年來多次強調的老生常談,但今年三番五次的把控制房地產拿出來說事,我覺得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央行的表述是和高層會議是一致的。

大勢段落總結:

1. 資本市場是下一個發展階段的主要戰場,而房地產目前從資金源頭控制的很厲害,我們要引起高度重視,積極參與進資本市場這波發展中來。

2.目前的經濟資料很爛,沒有看的必要。在一個大的經濟下行週期下,又恰逢科技變革的前夜,我們此時正是佈局的良機,這就是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真實應用。當前大盤整體估值無論是PE還是PB都是極低的,雖然經歷過年初一波的上漲,但各行業估值大部分都沒有達到歷史平均水平。

3. 在一個巨集觀資料很爛的時期,重點觀察高層意志以及政策制定方向,從而把控投資機會。尤其是貨幣政策的方向與態度。目前貨幣政策在積極實行市場化改革,今年引入了LPR報價機制,利率市場化改革在加速進行。而資本市場也在加速對外放開、引進外資。

我認為,這些動作,恰恰是為了機構們抄底做好了前期鋪路準備,從政策層面放開,把股價殺下來,人家才好抄底。大家現在不要去糾結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是能跌到2800還是2600,如果以下一個十年為視角來看,現在投資,低價掃貨,無疑是黃金時間,而至於接下來即使再有震盪和下跌,其實也無需擔心。在明白大勢後就可發現,下一個階段資本市場的飛躍,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一定要儘早佈局,儘早參與進來。

而從盤面上來看,周線級別,從二季度到現在,就是一個震盪行情,接下來兩週可能仍然會有下跌,如果以中短期(3個月)來看,那麼等到10月第三週和第四周再觀察,就比較好。但如果以長期(按年算)來看,其實對於這些是無所謂的。每年的第4季度,如果有行情也是在10月底11月中上旬,耐心等待就是了。不必節後就一股腦的殺進去。

行業板塊

股票投資,教科書上的定義是兩種賺錢方式:一是買賣差價,二是資本利得(分紅)。我們這裡只談買賣差價。

而買賣差價,我們是如何賺錢的呢?目前主流的研究方法其實就兩種,一種是賺趨勢的錢,二是賺均值迴歸的錢。(A股由於小散眾多,其實還可以賺情緒的錢,只不過我認為賺情緒的錢其實可以歸結為賺趨勢的錢,因為情緒是在趨勢來臨時,助長助跌的,情緒只是催化劑,不是決定因素)

有句話說的好,和趨勢作對,你很難發財,但如果和均值迴歸作對,你卻很容易傾家蕩產。

均值迴歸,表象上其實是在賺估值的錢。均值迴歸,顧名思義,就是市場給這個行業或者個股估值過高或者過低,你採用某種方法判斷了一個“正確”的估值,從而做多或做空,理由是過高的估值未來一定會迴歸到正常水平(所以你此時做空),而過低的估值未來也一定會迴歸到正常水平(所以你此時做多)。這就是均值迴歸。我們常說機會是跌出來的,風險是漲出來的,其實也是在講這個事情。

由於A股市場只能做多,所以我們只說被低估的情況。

國內外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低估值策略是一個非常賺錢的(關鍵是非常穩定的賺錢)策略。但是追溯歷史,為何大家明知道當時行業或個股被低估時,卻沒有買呢?比如茅臺去年500塊錢的時候,你買了嗎?但是茅臺和金融股(比如券商、保險股),盤子通常很大,他們的上漲速度是沒有中小盤快的。老股民都知道,流通盤越小的股票,股價越容易拉起來。所以即使那些大盤股被低估,機構也是不敢買的。

機構沒買的原因,其實本質是考核機制決定的,以公募基金舉例。每季度尤其是全年,公募是要有排行榜的,基金管理人的薪水直接跟你的業績掛鉤,那麼為了衝榜,肯定就要去做相對收益,而不是絕對收益。因為衝榜這件事,是看你比別人如何,而不是比你自己如何。這是一個選拔性的考試。

如果堅持價值投資的原則,買了那些低估值的股票,結果年底收益跑不贏別人,工作都要沒了還談啥價值投資呢?所以大家都覺得這個行業處在價值窪地,但卻沒買,不買的的原因是還沒開始漲。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邏輯。

但一旦這個板塊開始上漲,那麼機構就會瘋狂湧入,加速推動他上漲,也就形成了所謂的抱團效應。而股價拉起來後,其實也就產生了均值迴歸。而一旦股價拉起,估值迴歸,就走入了正向的迴圈,越漲越快,今年的茅臺就是最好的案例,從500到1000再到1200,用了多久?而之前從一二百到500,用了多久?那些被低配的行業,只要進入正向的迴圈,就是很好的投資機會。

那麼,我們就可從二季度公募基金的行業配置上,可以看看現在哪些行業被高配,哪些行業被低配,從被低配的行業上,我們或許能挖掘到一些未來的潛在機會。

目前來說,公募超配前三的行業是非銀金融、食品飲料和醫藥生物。而低配的是公用事業、文化傳媒、汽車零部件以及銀行。

公用事業裡,就在這個假期,一個訊息引起了我的注意,長江電力斥35.9億美元現金收購祕魯最大電力公司,而這次收購是中國首次收購國外成熟市場配電資產。

文化傳媒裡,根據貓眼專業版最新統計,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上映7日票房突破20億元大關,《中國機長》票房17.2億元,《攀登者》票房7.38億元。公開資料顯示,近3年來的電影市場,十一檔前四天的日均票房在2017年、2018年時依次為3.65億、3.07億,而今年這個資料高達7.12億。馬力十足的十一檔使今年票房在500億的目標前成功超車,突破500億的10月3日比去年提前了1天。

從估值上來看,文化傳媒已經跌至低估值區間,目前估值比過去10年70%以上的時間都要便宜。文化傳媒作為申萬二級行業,其下面又有4個細分的三級行業,其中的平面媒體目前的估值分位為5%,也就是說這個細分板塊比過去10年95%的時間都要便宜。

汽車零部件行業,隨著刺激政策的不斷出臺,不斷地出現了各種利好訊息,行業的關注度也逐漸上升,尤其是智慧駕駛、汽車電子這一塊會帶來大量的增量市場。隨著5G的落地,車聯網、智慧駕駛這些以往在科幻電影裡的場景,正在向我們走來。這是一個很好的賣點。

最後一個,銀行行業,這行業說實話有點特殊,作為一個大盤穩定器的行業,用來留一部分底倉,每年享受下分紅,其實還是很值得的,分紅的資本利得可是比貨幣市場的利息高多了。

行業板塊段落總結:

1.我們首先不能跟趨勢作對,其次,要賺均值迴歸的錢。

2. 由於A股市場只能做多,那麼我們重點需要關注被低估的行業板塊。

3.根據二季度公募基金的行業配置來看,目前低配的板塊行業有:公用事業、文化傳媒、汽車零部件以及銀行。

4. 以上的分析其實不止四季度佈局,但當前公募基金從食品飲料、非銀金融、醫藥生物裡調倉換股,是最有可能調到目前低配的板塊上來的,所以目前值得重點關注。金融投資的那些理論知識,基礎都是那點兒東西,並沒有什麼高深的,所以大方向的把握上,我們或許是可以大概猜出來的。

寫在文末

洋洋灑灑寫了那麼多,其實我重點放在了巨集觀分析的研判上,我一直十分重視大勢的判斷,我們不可能脫離時代,而規則和玩法都是上層制定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緊跟著吃肉者的步伐,在資訊有限的情況下,試圖理解當前所處的環境,然後儘快、儘早的去適應環境,讓自己更好的生存。一切的一切,僅僅是為了活下去而已。無論是在投資領域還是生活中,只有活著,才最重要。特別是在寒冬來臨,但還沒有春暖花開時。

巴菲特告訴我們,保護好你的本金。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德國工業競爭力緣何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