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加強存款管理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存款利率定價具有較強的外部性,存款市場競爭秩序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存款基準利率作為整個利率體系的“壓艙石”,要長期保留。督促地方法人銀行迴歸服務當地的本源,不得以各種方式開辦異地存款。
這是繼1月中旬,銀保監會、人民銀行《關於規範商業銀行透過網際網路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釋出後,監管層2021年第二次強調地方法人銀行迴歸服務當地的本源,不得以網際網路等方式開辦異地存款。
督促地方法人銀行不得以各種方式開辦異地存款,一方面有助於引導銀行合理管理負債、防範流動性風險等;另一方面,也有利於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維護了存款市場正常的競爭秩序;第三讓地方法人銀行迴歸服務當地,為鞏固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成果提供支撐。
網際網路存款為什麼吸引人2018 年資管新規啟動後,銀行理財收益率走低,淨值型產品“打破剛兌”,價效比明顯降低,尤其近年來接連發生包商銀行事件、信託違約、理財浮虧等大量風險案例。在這個背景下,保本保息、合法剛兌的存款有了新賣點,因為大部分居民的理財觀念仍然保守大部分客戶比較保守,保障本金+利息的存款始終是服務零售客戶的重要工具。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就在此背景下誕生。銀行透過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銷售存款產品,產品和服務由銀行提供,平臺提供存款產品的資訊展示和購買介面(債權債務關係為存款人與銀行)。通常平臺會展示銀行名稱、產品期限、起存金額、存款利率、計息規則等資訊,突出50萬元記憶體款保險保障的資訊,且均可隨時支取,收益率均已接近或達到全國自律定價機制上限,具有“開放性、異地客戶為主、客戶黏度低、操作便捷、支取靈活、收益高、門檻低”的特徵,是部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渠道。
1、網際網路存款購買便利。客戶直接在手機上輕點幾下,就能快捷開通不同銀行的 II 類賬戶,將賬戶裡的活期餘額轉為不用的定期存款。無需再去線下網點開通,省去了繁瑣的流程。
2、網際網路存款利率高。目前1 年期、3 年期的存款基準利率為1.50%、2.75%,各類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通常上限為基準利率上浮 50%部,尤其分中小銀行的 3 年期普通存款利率能達到 4.125%,5年期存款利率甚至高達 4.875%。
3、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豐富。部分中小銀行靈活運用計息方式和提前支取規則,提升實際收益,繞過央行定期存款上限的規定,推出了形形色色的“智慧存款”。比如,按月支付利息的長期限存款、對允許提前支付並且“靠檔計息”5年期存款等等。
網際網路存款規模超過1萬億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公開場合透露, 11 家頭部平臺上展示的銀行,涉及存款在售的銀行 50 多家,絕大部分為中小銀行,單戶存款金額大都在 50 萬元(含)以下。
網際網路存款規模有多少?媒體統計,在支付寶、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攜程金融、京東金融、滴滴金融、陸金所、天星金融、360你財富等9家頭部網際網路平臺上,涉及相關存款產品的銀行超過80家,合作的銀行以區域性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等)和民營銀行為主。東吳證券做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網際網路存款規模約1.06-1.18萬億。
網際網路存款帶來的諸多風險商業銀行陸續透過網際網路銷售存款產品,不僅拓寬銀行獲客渠道,也提高了服務效率。同時也暴露出產品管理不規範、消費者保護不到位等風險隱患。
此前,央行行穩定局局長孫天琦指出,網際網路平臺銷售銀行存款產品的一大風險隱患就是地方法人銀行突破經營的區域限制,異化為全國性銀行。藉助大平臺的品牌和流量優勢,地方法人銀行得以從全國吸收存款,偏離了立足當地、服務小微的經營定位。
1、網際網路存款加劇銀行存款競爭,違反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例如,某平臺的存款產品年化利率為 1.95%,3 年、5 年存款產品的年化利率分別為 4.125%和 4.875%,均已接近或達到全國自律定價機制上限。為了阻止存款的大量流失,全國性銀行也不得不對存款利率進行上浮,以應對市場競爭,從而導致整個行業的存款利率水平提升,壓縮了銀行的利潤空間,也不利於落實引導貸款利率下降的政策導向。
2、網際網路存款增加負債端成本,加大了資產端經營。部分銀行透過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高息攬儲,同時需要向網際網路平臺支付“導流”等手續費,這些因素無疑增加了機構的負債端成本。為了覆蓋成本,這些銀行必然要追求高收益資產,匹配高風險專案,導致資產端經營風險加大。
3、網際網路存款突破地方法人銀行經營區域限制。推出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的多為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這些銀行透過網際網路平臺將存款業務擴充套件到了全國範圍,成為“全國性銀行”,已偏離了立足於本地、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定位,違反了中小銀行“區域經營”的監管規定,增加了風險外溢和監管成本。
4、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的靈活支取、門檻低等特性,增加了銀行流動性管理難度。部分中小銀行將平臺存款計入個人儲蓄存款,這些機構自身抵禦風險能力較弱,其網際網路平臺存款佔比過高進一步增加了其負債資金的不穩定性,飲鴆止渴,流動性隱患突出。一旦銀行或平臺出現風險事件,平臺使用者容易發生擠兌行為。
5、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暴露了對消費者保護不到位的問題。在業務展中,部分中小銀行有意突出存款保險保障的宣傳,暗示“零風險、高收益”,沒有充分披露產品基本資訊、風險等情況。而且異地客戶居多,產生跨區域維權等棘暴露了對消費者保護不到位的問題等。
新規對中小銀行影響最大區域性中小銀行無法在異地設立網點,民營銀行業通常也是隻設少數網點或不設網點,因此線下獲客渠道缺乏,更多依賴線上吸儲。停止在第三方平臺進行存款產品的銷售及展示將對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產生較大影響。
由此,中小銀行在三方面加大力攬儲力度。
3、提升線上運營能力,打造可持續的存續模式。透過權威專業性增加服務的廣度,拓展服務生態,成為客戶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時,立足本地區域的發展特色,提升存款產品創新力度,加強精細化運營,增強客戶黏性和和差異化的體驗,讓客戶記的住、留的下、用的久。多渠道一體化、差異化經營模式,構建線上線下數字化協同運營模式,擁有網際網路運營、大資料運營分析、各種會員的運營體系等。
銀行線上攬儲的風險管理《關於規範商業銀行透過網際網路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提到7次“風險”,可見監管部門對於風險的重視程度。《通知》要求商業銀行透過網際網路開展存款業務,應當評估業務風險,完善風險治理架構。同時,持續監測和控制各類風險。強化網際網路渠道存款銷售管理和網路安全防護,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保障消費者個人資訊保安。
銀行線上存款依託大資料和模型進行風險評估、全流程線上自動執行、無人工或極少人工干預等特點,暴露出風險管理不慎等問題和隱患,因此商業銀行有必要對網際網路存款業務進行統一管理,將其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立健全適應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特點的風險治理架構、網路管理政策和內部控制及審計體系等。
頂象為數十家銀行提供數字化營銷和風險管理體系,實現賬戶動態和使用者行為的視覺化,為反欺詐和深度運營做好精準決策,助力銀行產品展示、精準營銷、差異化服務、創新體驗、風險管理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推動銀行跨渠道、跨部門、跨系統的連續性和可持續客戶經營,讓銀行的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的自動化、實時化、智慧化,提升產品與服務的綜合化和人性化,提升客戶體驗和粘性,釋放客戶經營的產能。
網際網路存款監管大事記2019年5月開始,監管部門就開始透過各種方式,對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進行嚴監管。特別是2020年以來,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還多次公開談及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的風險,給其敲響了警鐘。
2020年11月,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撰文《線上平臺存款——數字金融和金融監管的一個產品案例》,提出需要明確網際網路存款業務的准入條件、風險管理等要求,根據監管評級、經營情況、資本金及風險管理能力等設定業務門檻及業務規模上限,尤其需要明確哪類銀行不能做該類業務。
2020年12月,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再次談及網際網路存款,認為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開展存款類金融業務,屬“無證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也應納入金融監管範圍。
2020年12月,支付寶、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陸金所、360 金融等頭部網際網路平臺就已經開始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2021年1月中旬,銀保監會、人民銀行《關於規範商業銀行透過網際網路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依法合規透過網際網路開展存款業務,不得藉助網路等手段違反或者規避監管規定。商業銀行不得透過非自營網路平臺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商業銀行透過非自營網路平臺已經辦理的存款業務,到期後自然結清。
2021年2月4日,人民銀行召開加強存款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存款利率定價具有較強的外部性,存款市場競爭秩序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存款基準利率作為整個利率體系的“壓艙石”,要長期保留。督促地方法人銀行迴歸服務當地的本源,不得以各種方式開辦異地存款。
2021年2月4日,人民銀行召開加強存款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督促地方法人銀行迴歸服務當地的本源,不得以各種方式開辦異地存款;繼續加強對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的監測管理,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
2021年2月8日,央行釋出《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在《加強存款管理 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專欄中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將於2021年第一季度起,將地方法人銀行吸收異地存款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 (MPA),禁止其透過各種渠道開辦異地存款,已發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結清。無實體經營網點,業務在線上開展的銀行除外,但此類銀行展業範圍不受空間限制,實質上已成為全國範圍內經營的銀行,所以存款利率自律要求參考國有銀行執行。
央行還在上述專欄中表示,存款基準利率作為利率體系的“壓艙石”,要長期保留。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發揮利率自律機制的作用,加強對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結構性存款、異地存款的管理,防止非理性競爭,維護存款市場有序競爭,保持銀行負債端成本穩定,為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創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