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大家好

剛剛看證券時報,一條新聞挺有價值的,

那就是統計發現,3月份私募產品備案出現“井噴”現象。換言之,私募機構在3月份發行了很多新的基金。

私募和公募的最大區別就是,私募的業績壓力要大很多。

今年做不好,明天就沒人再買你家產品了。所以,為了把業績做得漂亮些,必須讓策略更加靈活一些,爭取博得更多的超額收益。

而公募基金大多沒有什麼業績壓力,屬於旱澇保收型基金。

有些基金公司,甚至為了讓更多人買產品,特地選在大盤衝到很高的時候發新基金。這樣大家的熱情高,賣的也好。

不過往往因為建倉在高點,往往業績不怎麼好。

所以,我覺得在A股投資,有三類資金是可以作為咱們參考的:

第一類是北向資金,歷史證明它們抄底逃頂做得最好,比較有參考價值;

第二類是保險資金,它們往往訊息靈通,所以行動上也會比一般人要更靈敏些;

第三類就是私募資金,迫於巨大的業績壓力,它們對於擇時的考究要更加詳細和全面些。

雖說現在全球大環境都不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咱們也要看到事物積極的一面,那就是咱們國內病情控制得很好,並且A股相比歐美股市,估值處於歷史低位。

這種情況下,咱們受到的衝擊理論上也會最小。這個位置哪怕不樂觀,也不能再盲目悲觀了。

別人在克服人性弱點,收集廉價籌碼的時候,咱們也該多一份理性,堅守到光明出現。

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比特幣,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的裝死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