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這類理財產品,難道不是從一開始就不值得相信嗎?

外圍市場接連跳水,美股10天4次熔斷,A股無奈遭連坐,全球金融市場都不好過。

眾所周知“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但不乏一些夥伴認為“只有股市有風險”,而忘記了“風險與收益相伴而生”的金科玉律。

近日有關 “支付寶理財產品國壽安鑫利365出現虧損”的資訊在朋友圈、各大網站、自媒體平臺隨處可見。一些投資者無法接受理財出現虧損的情況,並認為平臺存在銷售誤導而發起投訴,進行維權。

是誤導,還是誤會?

一樁買賣,話說在前,先君子如何怪人家“後小人”呢?

產品頁還算清晰的標明“中低風險”換言之沒有任何保本保息的字樣,反而是提示了存在風險,只是風險程度不高而已。

4.56%的年化收益率也僅僅是歷史資料,不是預期,更非保證收益。

有夥伴問國壽發行的產品怎麼可能後虧損的情況發生呢?!

“國壽安鑫利365”聽起來好似一個保險產品,說到保險產品大家自然不會覺得會有收益風險,然而此國壽非彼國壽。

再細看下產品頁明明寫的“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只是國壽旗下養老金資管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更非保險產品,何談絕對的安全性。

不僅如此,產品頁還可以點開具體產品檔案,看到資金投向。下面請看閱讀理解,重點部分已紅框標明。

翻看了產品頁,產品相關資訊,怎麼也沒看到有“保本保息”的字樣,就連個暗示也沒有。

滿屏皆是綠油油時,沒聽說有人投訴大盤。而一款再常見不過的理財產品,一時虧損卻遭來這麼多投訴。

看平臺看品牌投資理財?虧了也難怪

有人認為支付寶這類平臺靠譜,那麼這類平臺上買啥都應該靠譜?

天貓就沒有假貨嗎?天貓就沒有坑人的真貨嗎?

支付寶已經不是從前的支付寶了,已然集合各項業務成為很多第三方的中介平臺。

產品頁上通常會附上一行小字連結“服務協議”用來甩鍋。

主要是說明,買的東西有“供貨方”負責,有問題有糾紛找人家去,與我平臺無關。

如果只是衝著支付寶平臺而選擇消費或投資的,那麼切記要慎重了。

還有一部分朋友理財“看品牌”,然而即便是大品牌的發行方,又能保證什麼呢?

代銷平臺有平(甩)臺(鍋)協議,購買理財還有發行方定製的理財合同,人家也是明確寫的不保收益,甚至不保本金。

只是絕大多數投資者沒有認真看過合同,包括線下各種代銷渠道的理財產品,合同寫的還算直白,翻譯過來就是“你負責投錢,我負責努力,誰也不負責結果。對了,我還要收你管理費的,不管結果如何。”

線下購買理財基本就是一頓簽字,聽聽業務員說的就買了。線上則更簡單,不需要籤那麼多字,直接勾選“同意相關協議”付款即可,當然也不需要點開相關協議閱讀。

但是真的點開協議連結時,就會出現n個甩鍋協議。

之前沒虧過,未來也不該虧?低風險等於無風險?預期收益等於保證收益?……

如果有上面這類想法,都醒醒吧,哪有那麼多歲月靜好?

要安全性,要高收益,有的還要流動性,除了夢裡,哪裡還有呢?

金融市場充斥著嚴重的資訊不對稱,但風險收益對等的基本原則是不會打破的。

更何況不了解理財產品背後的投向,巨集觀經濟的趨勢,還是放棄保本保息高收益的理財夢吧。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國外退單潮來襲,工業產品價格全面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