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劉強東卸任京東法定代表人的背後,就僅僅只是退位這麼簡單?

幾天前,天眼差資料顯示,京東發生工商變更,劉強東卸任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總經理,徐雷接任執行董事、經理和法定代表人。

據天眼查統計,早在2018年初,劉強東已經相繼卸任了京東旗下46家近50家公司的高管職務。而這次卸任的是北京京東世紀貿易公司的法人代表、執行董事、總經理等職務,這可不同於以往其他公司,要知道,這家公司承擔了京東集團90%以上的收入。這種行為也使得業內對他產生了更大的關注,目前京東集團給出的迴應是,這是很正常的管理動作,但這樣的說法顯然不會被人們所買賬。

2018年發生的“明州事件”被很多人視為是劉強東卸任京東的重要原因,因為不得不說,該事件不僅對於劉強東還是京東來說都帶來了重大的損失,京東市值狂跌168億,劉強東身家縮水76.5億,這都代表著這帶來的極大的負面效益。

為什麼一個人的醜聞,竟可以讓一個品牌在一瞬間一落千丈?這就不得不提到京東品牌與劉強東的深度綁定了,藉著劉強東的人格形象並投射於品牌中,雖說能使得品牌更有立體感和人格魅力,給品牌帶來的連鎖效益固然少不了,但同時也存在弊端。

在人們心中,完全可以說劉強東就是京東,而京東就是劉強東。當兩者中的其中任意一者有任何負面影響,另一方也必定受到牽制;同樣,劉強東在此前的頻頻出鏡與亮相同樣也無形中在給京東加分。因該事件的影響,劉強東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而是轉戰於幕後。

退到幕後這一舉措,也代表了京東開始“去劉強東化”,這也確實使京東有所好轉,上個月,京東釋出了2019年報。資料顯示,京東集團全年淨收入為57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9%,這也表明了資本市場對其的肯定。

雖然大多數訊息都說劉強東已退位,但實際上,這所謂的“退位”並不影響在京東內部劉強東的掌握權。

即便此前股權已被大大稀釋,但劉強東仍掌握著京東的話語權,並且京東最新財報顯示,劉強東持有京東集團15.4%股權,為第二大股東,投票權高達79%。所以可想而知,法定代表人對其,也許只是一個頭銜。

在商界,像劉強東這種卸任的做法,還有很多,去年9月馬雲宣佈退休,馬化騰卸任騰訊徵信公司法定代表人,滴滴創始人程維卸任董事長職務等等,這些做法也都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從這些,我們都可以看出,對於發展進入穩定階段的公司來說,“去創始人化”是一條必經之路。而一味的將公司與創始人深度繫結,一旦一步走錯,將會帶來無法預料的後果。若想企業的成功之路能走的長遠,人才的培養與高層體系的自我革命極為重要。

現在,可以說就是京東去劉強東化的最佳時機。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只有減少公司對創始人的依賴後仍能不斷的創新與發展,才是長久之計。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上市心不死,坐擁6.5億使用者無法變現,墨跡天氣難逃工具類App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