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真是活久見啊,全球市場的瘋狂震盪沒完沒了,暴漲暴跌也成了家常便飯。

面對這種百年一遇的行情,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赴考場。但無論抄底的、觀望的,還是套牢的、割肉的,菜雞最近明顯感覺,身邊的朋友們普遍呈現出一種情緒——焦慮。

俗話說,牛,韭菜苦;熊,韭菜苦。前幾天,我正好看了一份官方最新發布的《全國股票市場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裡面講到,在中國的1.6億股民中,虧10-50%的人最焦慮。

(投資者產生焦慮情緒的虧損區間分佈)

而最近這種行情,隨便一個追漲殺跌,虧的可能就不止10%了……

根據調查,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這種因虧損而產生的焦慮,主要還是因為自己證券知識儲備及對市場的理解不夠造成的。

那麼,對於這種困擾比較少的專業投資者,焦慮感會不會少一點?報告裡沒專門做分析,但提供了另外一組資料——就去年而言,九成受調查專業機構投資者所在機構或所管理的產品在2019年投資獲利,而普通投資者只有一半賺到錢了。

基金公司都賺得盆滿缽滿,應該也沒啥可焦慮的,羨慕吧!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基金公司專業水平能力碾壓我們,那是不是把錢扔給他們去投資,自己當個甩手掌櫃,就能不焦慮坐等數錢了?

顯然,並沒有。

更普遍的情況,是大家不斷倒騰自己手上的基金,整天操著華爾街的心,卻眼看著賬上的錢越來越少。對了,管理費還被基金公司掙去了。

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自開放式基金成立(2001年)以來至2016年6月末,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7.47%,超出同期上證綜指9.91%。但同期偏股型基金投資者累計虧損2763萬。

(基金投資者是如何把錢輸掉的)

事實一次次證明,人類能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年初疫情還沒爆發、市場一片火熱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有爆款基金問世,無數投資者湧入基金市場,單日認購金額超100億的基金一隻手都數不過來,更有單日認購資金上千億的“新基王”誕生。

等到最近這一波全球市場震盪,不少人紛紛割肉贖回,新基金更是“無人問津”。

但是,如果我們站在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現在2700點的市場,真的比之前3000點的市場風險更大嗎???

回到最開始談論的焦慮。我想,大多數人焦慮的根源,還是浮虧超過了自己的預期或者承受能力,加上專業水平不足,這種情緒下更容易做出錯誤的投資選擇,惡性迴圈。

那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給大家三條建議,實際上這也是我自己的投資原則:1、目光一定要放長遠。

巴菲特買的第一隻股票是1942年,當時還正在打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且美國還在太平洋戰場上失了利,可以說沒有比這更糟的現實影響因素了……

再說一個很多人可能不會相信的資料——截至3月31日,剔除2020新成立的基金,今年普通主動型股票、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是-0.47%,其中有46%的基金還實現了正收益。

所以你看,哪怕只把目光稍微放長一點點,這輪暴跌都沒那麼可怕,患得患失不可取。

就像我之前說的,如果你抱著長期投資(至少一年以上)的念頭,是可以考慮趁現在買入一些A股核心資產,然後趴下裝死、長期持有。

2、買基金求精不求多。

按照上面資料,將近一半的基金在第一季度是賺錢的,那也就是說,還有一半多是虧錢的。因此,選對基金也很重要。

目前市場上有4000多隻基金,比A股的上市公司還多。上市公司裡有很多垃圾公司,基金同樣如此——如果拿捏不定亂買一氣,踩坑的可能會比較大,道理是一樣的。

那怎樣才能買到好基金呢?我分別講過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的挑選指南,大家直接去連結裡抄答案就可以了。

3、通過基金組合和資產配置來保持心態。

投資這件事情,心態非常重要,心態崩了,什麼都完了。

而心態,又跟你的持倉回撤和投資金額佔家庭總資產的比例直接相關。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全部家當都在股票或基金上,最近這種壞訊息滿天飛,金融市場到處都在暴跌的行情下,想不焦慮都難。

資產配置的問題,我也剛講過,大家去回顧一下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基金組合,簡單點說就是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放在一起買,為什麼要這麼做以及該怎麼做,我其實已經寫完了,擔心大家最近沒這心思,還壓在箱底呢(需要的朋友,請讓我聽到你們的聲音)!

焦慮是投資者的常態,有時我也焦慮,這很正常。基於上面這些原則來操作,也許不能徹底撫慰自己的心情,但能確保我們不被情緒影響而犯錯——這一點,在當下尤為重要。

你還有什麼緩解焦慮的妙招,來聊聊吧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醫藥七大核心板塊:投資機會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