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之間的“石油價格戰”得到階段性緩和。據俄羅斯《觀點報》9日報道,歐佩克訊息人士稱,在當天召開的“歐佩克+”會議上,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已同意大幅減少石油產量。
“沙特大買歐洲石油股,意圖拉抬油價。”美國《華爾街日報》此前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最近在公開市場上買入挪威Equinor ASA、荷蘭皇家殼牌、法國道達爾及義大利埃尼等公司的股份,累計購入約10億美元。報道認為,沙特發動“石油價格戰”後又大筆抄底各歐洲國家石油股票的反轉舉動,意味著石油戰可能以產油國達成減產協議而結束。
OPEC+會議鬧出大烏龍!油價上演暴漲暴跌一幕
在經過長達7個小時的馬拉松式談判之後,OPEC+產油國緊急會議週四終於宣佈達成全新減產協議草案。
這場被描述為“拯救油價唯一希望”的OPEC+產油國線上視訊會議在週四收盤後宣佈,各產油國達成一致,自2020年5月1日起進行為期兩個月的首輪減產,減產額度為1000萬桶/日;自2020年7月起減產800萬桶/日至12月;自2021年1月起減產600萬桶/日至2022年4月。
至於OPEC+部分重要成員國的減產份額,OPEC+減產協議草案中作出了詳細說明:俄羅斯和沙特將於5-6月各減產250萬桶/日;伊拉克將於5-6月減產106萬桶/日;阿聯酋將於5-6月減產72萬桶/日;科威特將於5-6月減產64萬桶/日;哈薩克和奈及利亞將於5-6月各減產約40萬桶/日。
其實,這部分協議內容已經在收盤前幾個小時,由OPEC內部人員陸續透露給了媒體。
最初,路透社援引兩名信源說每天減產幅度最高可達2000萬桶。因此,這個數字引發了油價大漲,美國WTI的漲幅一度飆升了12%。本來此前市場的預期就在每天減少1000萬到1500萬桶的區間,現在市場預期一下被調動到了預期的高位。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情況是,彭博社又援引OPEC組織代表說,第一輪的減產幅度只有每天1000萬桶,立刻,油價迅速跳水。截至收盤時,WTI跌幅9.29%,報收22.76美元每桶;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4.14%,報收31.48美元每桶。
這樣的資訊前後差距說明:第一,本次談判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說明OPEC各國以及俄羅斯在內的其他產油國之間的分歧仍然存在。第二,市場依然對於這樣的減產幅度是否會有效,打了一個問號。
由於減產不及預期,美、布兩油迅速抹平早前漲幅,並雙雙轉跌,美國能源股也全線走低。
美油盤中最高漲幅達12%,截至收盤,大跌7.57%,布油也跌了2.47%。
這樣的資訊前後差距說明:
第一,本次談判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說明歐佩克各國以及俄羅斯在內的其他產油國之間的分歧仍然存在。
第二,市場依然對於這樣的減產幅度是否會有效,打了一個問號。
有分析師評論說,1000萬桶是穩定目前局面的最低要求。另外一位分析師在歐佩克官方宣佈之後表示,儘管在供需上,1000萬桶每天的減產會在短期內幫助平衡供應過量的現狀,但對於市場來說,這仍然是讓人失望的,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需求疲軟,使得供求基本面完全失衡。
簡單來說,“歐佩克+”今天的會議只給出了60分的及格線,而市場將關注週五舉行的20國集團能源部長會議,看看是否能在全球合作上進一步提振油價。
歐佩克衰減的控制力
實際上,自從歐佩克成立近60年來,其最重要武器,就是通過增減產的方式控制原油市場:增產降低油價,打擊新興非歐佩克產油國和化石能源替代產業;減產提高油價,保護本國原油資源的同時保證財政收入。
坐擁全球最廉價也是最豐富的石油資源,沙特領導下的歐佩克,在增減產的遊戲裡進退自如,無往不利。
2014年,崛起的美國頁岩油讓沙特感受到了危機,於是掀起了一輪瘋狂的增產活動以打擊頁岩油產業;這一行動也順便打擊了沙特在原油市場上最大的競爭對手——俄羅斯,盧布在當年徹底崩盤,俄羅斯進入了至暗時刻,迫使本就遭受制裁的俄羅斯加速了轉向亞洲的戰略,中俄之間長期以來難產的各項能源協議在此期間接連落實,雙方關係進入了“蜜月期”。
風頭正勁的歐佩克沒有想到,這次增產帶來了難以承受的後果,本就處於供大於求的市場,國際油價從2014年高點150餘美元/桶一路狂瀉至2016年1月28美元/桶,所有產油國都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2016年底,迫於財政和外交壓力的沙特與俄羅斯握手言和,歐佩克和非歐佩克達成了170萬桶/日的減產協議,揭開了本輪減產的序幕。從實施效果看,這毫無疑問是雙方最為成功的一次合作,減產聯盟也成為全球石油市場最重要的影響力量:國際油價在2017、2018、2019年的均價分別上漲至54.74、71.69和64.16美元/桶。
但在國際油價的持續回暖中,沙特一直承擔了最多的減產配額,是最大的犧牲者,可油價回升的最大受益者,卻是得到了中國大規模原油進口支撐的俄羅斯,和肆意擴張頁岩油產能的美國,此消彼長之下,沙特(歐佩克)與俄羅斯、美國之間的產量差距被抹平。
在實力對比的變化之下,甚至歐佩克成員國之間也產生了不可彌合的矛盾,卡達、厄瓜多接連退出這一組織;被美國製裁的伊朗、委內瑞拉屢屢與沙特在減產方面產生分歧,歐佩克對於國際原油市場,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控制力。
沙特由守轉攻
從“兄終弟及”到“子承父業”,沙特改變的不僅是權力更迭上的秩序,這個在石油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大國正在重塑他們的強硬格局。
長達三年的連續減產期間,沙特實際上採取的更多是防守策略:主動承擔了更多的減產份額,三年期間的平均減產率高達146%,這導致市場份額拱手讓給俄羅斯,還讓美國頁岩油得有了喘息之機。
在沙特王子阿卜杜勒·阿齊茲擔任石油部長後,他決定重新樹立沙特在石油領域的權威。阿卜杜勒王子更注重公平地分擔責任,強調各成員國要更嚴格地遵守減產協議。也是因此,在這次減產協議的會議過程中,咄咄逼人步步抬價向俄羅斯施加更大的壓力,不再容忍後者在減產過程中,表面一套實際一套的虛假遊戲。
也因此,就在減產協議宣佈流產後不到24個小時,沙特的國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就宣佈了規模巨集大的降價促銷和產量擴張計劃,大幅度削減其出口向亞太、歐洲和美國的原油價格,並承諾在4月份將產能擴張至1300萬桶/日,再度衝擊全球原油生產第一國。
這背後代表著沙特在石油市場上採取的根本策略的轉變,從“低產量*高價格”轉向“高產量*低價格”;短時間推出降價和增產計劃,並擺出強硬態度拒絕再度協商的姿態,也讓外界很難相信減產協議的流產是一個“意外”,更像是沙特預謀已久的一場豪賭。
而沙特參與這場賭局的底氣,來自於豐富的儲量和極低的開採成本。
據沙特阿美招股說明書,2018年,公司平均開採成本和上游資本支出分別為2.8美元/桶、4.7美元/桶,兩者之和也僅7.5美元/桶。這種優勢是俄羅斯和美國不具備的,依據公開資料俄羅斯的石油開採全成本約25美元/桶,遠高於沙特。
沙特阿美招股書中也披露,截至2018年底,沙特阿美擁有資源儲量為2569億桶油當量;其中探明液體儲量2268億桶油當量。沙特阿美的現有富餘產能已有230萬桶/日,且根據其表態,其富餘產能可提升至330萬桶/日;而根據俄羅斯的表態,其富餘產能僅有約50萬桶/日,這也意味著一旦價格戰正式開打,沙特能在短時間內向客戶提供應有盡有的低價石油。
沙特過去奉行的策略已經被證明是失敗,新策略指導下的原油價格戰能否讓最終得以和解的關鍵,握在了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小薩勒曼)的手中。
俄羅斯的如意算盤
可以說,俄羅斯在這一輪會談開始,就已經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時間回溯至2014年,被沙特肆意增產而嚴重打擊的俄羅斯,開始尋求與中國的合作,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陡然加速:2014年開始一直到2018年,俄羅斯超越沙特,成為中國原油進口的第一大國。
在抓住了中國這個連續數年原油進口量保持兩位數增幅的大客戶,再加上俄羅斯為了擺脫對石油依賴的各種努力,大力發展農業、機械製造等基礎產業,讓俄羅斯最終擁有了在原油市場上進退自如的底氣。
從結果來看,石油出口在俄羅斯經濟中的佔比,從2014年的70%大幅下降至2019年的50%,而歐佩克國家則均在80%以上。過去三年,俄羅斯對減產協議一直保持平均62%的執行率,名義上減產實際上增產,其能源出口量也從2016年的2.53億噸增至2018年的2.68億噸。
這讓俄羅斯擁有了更加充裕的財政盈餘和外匯儲備,當前可動用的國家財富基金高到1500億美元,積累外匯儲備更是高到5630億美元,俄能源部長諾瓦克就表示,即便油價在25-30美元/桶,也能維持其巨集觀經濟保持長期穩定。
同時,和沙特相比,俄羅斯的處境也是好了不少,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2019年沙特的財政赤字為-476億美元,為連續第六年出現財政赤字;俄羅斯財政盈餘153億美元,為第二年實現財政盈餘;財政預算平衡油價僅為42美元/桶,比沙特整整低了40美元/桶。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和沙特的分道揚鑣是必然的:在俄方的如意算盤裡,保持50-60美元/桶的油價是其政策首選,即便需求因新冠疫情降低也沒必要減產;就算出現了價格戰這樣的最壞情況,也有充分的資金和政策空間閃轉騰挪。
同時,在俄羅斯的謀劃中,美國頁岩油一直是一個需要打壓的物件,擺出強硬的姿態退出減產協議引發價格戰,還能借勢打擊美國頁岩油,在未來可能的和沙特甚至美國的談判中,增加自己的籌碼。
普京 資料圖
小薩勒曼的“權遊”
小薩勒曼是現任沙特國王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的兒子,今年年僅35歲,2017年6月,老薩勒曼終結了沙特建國以來堅持的“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度,罷黜前任王儲納伊夫,改由“父死子繼”,冊封小薩勒曼為王儲。
在世人眼中,他的作風強硬,性格“衝動”且“任性”。
上任伊始,他的雷霆手腕就震驚了世界:2017年11月4日,有11名王子,38名現任或前任沙特大臣被“請到”了沙特的一個五星級酒店,其中包括素有中東首富之稱的阿勒瓦利德王子。這次行動波及數百名王室和沙特顯貴,最後是“交錢走人”。
今年3月6日,小薩勒曼動用皇家衛隊以又以迅雷之勢逮捕了其親叔叔艾哈邁德親王、堂兄弟納伊夫親王(前王儲)、納瓦夫親王這三位王室權貴及其追隨者,這被認為是為他的登基掃除障礙之舉。
經濟方面,小薩勒曼於2017年推出了規模巨集大的“2030願景”計劃,希望重塑沙烏地阿拉伯的經濟體系,減少對石油產業的依賴,為沙特確立“阿拉伯與伊斯蘭世界的心臟、全球性投資強國、亞歐非的樞紐”三大願景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沙特必須通過石油來獲得大量的資金支援。
“雷霆手腕”也從政治延伸到了石油:任命阿卜杜勒·阿齊茲王子擔任石油部長,打破了沙特王室外成員擔任石油部長的傳統,也一改前任部長法利赫的風格,通過大幅削減價格搶佔市場份額;一反常態對特朗普停止價格戰的要求置若罔聞,並強硬表示和俄羅斯之間沒有和解的可能。
價格戰的大棒揮向俄羅斯、美國甚至伊朗的同時,也傷害了包括自己在內的全部產油國。
儘管自2016年以來,沙特大幅延長石油產業鏈、增加煉化、新能源等方面的投資,但是,嚴重依賴原油出口的基本面沒有變化,國內財政赤字已連續六年,去年為-476億美元;此外,沙特阿美上市籌劃了三年之多,不僅沒有在國外找到合適的上市地點,即便在本國發行之後,股價也是一路下跌,在這一週跌破了發行價。
強硬的措施也讓歐佩克內部,那些對石油出口依賴度高的中小國家叫苦不迭。奈及利亞能源部長無奈表示,價格戰對本國原油出口傷害極大,3-4月70%的原油沒有找到買家;伊拉克能源部人士則表示,在當前供大於求的狀態下,增產只會導致油價步步走低,打擊所有產油國,並嚴重傷害全球經濟。
但截至目前,達成了短暫的協議,圍繞沙特、俄羅斯和美國三方的賭局,薩勒曼手中能夠撬動另外兩家的籌碼,也只有價格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