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抄底,很多人的第1想法就是,抄底風險太大了!!!
一,什麼是抄底?
假設:90%的股票、基金都隨著大盤漲跌,也就是說,大盤下跌的時候,90%的股票、基金都跟著下跌,而我們抄底的標的,也是在這90%裡。這裡不考慮另外10%,逆勢上漲的品種。
先說我的定義,別人理解的可能不完全一樣,但總體上都差不多。
1,根據歷史經驗,上證指數每一輪中級調整(2-3個月那種),跌幅大概是8~12%。
2,也就是說,從最近一個高點算起,30天之內,上證指數最大跌幅超過8%,就可以嘗試性的進行抄底。
3,為了安全起見,把幅度稍微放大一點,以上證指數下跌10%為標準。
4,這裡再強調一遍,說的是30天之內,上證指數下跌10%,而不是股票或者其他的行業ETF。這個標準對於滬深300可以使用,但對於創業板指數,至少要以-13%為起點。
5,總結,我所說的抄底策略是,最近30天之內,上證指數從最高點,下跌超過10%開始的,越跌越買策略。
二,抄底的風險大嗎?
1,這一點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是不一樣的。別人如果問我,這裡能不能抄底,我肯定回答是不可以。
如果別人問我:抄底風險大嗎?我的回答是非常大。
2,關於風險大與不大的問題,要看放在多長的時間週期裡。
如果今天買了股票,三天之內就要賣出,那真的是風險非常大的。
如果今天買了股票,打算持有三個月才考慮賣出,那風險要小很多了。
如果今天買了股票,計劃持有三年,那風險幾乎就沒有了。
舉例來說,對於當前的2800點,誰會認為三年之內都站不上3000點呢?
從2800來看,三天之內,無論如何上不了3000點,三個月上3000點的可能性較大,三年的時間,是肯定能上到3000點的。
這就是抄底的風險與時間週期的關係。計劃的時間週期越長,風險就越小。
理論上的話,任何一個老股民,說出來都是一套一套的,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3,換一種說法,如果認為2800點以下買有風險的話,毫無疑問,點位越高成本越高,那麼2800點以上買,是不是風險更大?
三,比較重要的內容,抄底買什麼?怎麼買?
1,首先拋開股票不說,只說寬基ETF,如果不知道買什麼,300ETF就是最好的選擇
2,最應該抄底,越跌越買的,就是目前賬戶裡虧損最大的那隻ETF基金
3,如果持有多個持倉標的的話,可用資金有限,在下跌中補倉是比較被動的。我一般都是會買入跌幅最大的那個。
4,2800,2700,2600,2500,誰也不知道哪裡是最低點,任何人也無法做到精準抄底
5,如果能有嚴格的交易紀律,可以按下跌幅度劃分,把可用資金分成幾份,每下跌5%加倉一份
6,我很難堅守交易紀律,經常是一個低開就滿倉了,然後看著繼續下跌,自己不斷的悔恨
四,最近找到一個辦法,可以越跌越買,又不會被套很多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先說說原理,有點類似於網格或者定投,但又不完全一樣。網格是有買有賣,這種方法是隻買不賣;定投是定時買入,這種方法不定時。
這種方法是在下跌中不斷買入,最終買到的是相對低位的平均值.
為更好理解,舉個例子。
1,假設有一個ETF基金,前段時間大盤高點的時候,最高價是1.00元,最近大盤下跌了10%,這個基金下跌了15%,當前價格0.85元。
2,我想投資這個基金,但不知道後面還能下跌多少,認為目前的價格已經比較安全,又擔心大幅下跌,抄底被套太多。
3,我估算大盤在極端情況下,還能下跌10%,而這個基金最多可下跌20%,大約到0.65元。
4,同時計劃在這個基金上,最多投入2萬元,也就是說,每一分錢差價,大約買入1000元的股份。
5,好了,一個很簡單的,越跌越買的策略已經完成了。以當前0.85元為基準,每下跌一分錢,就買入1000元的份額。
(這裡還可以有很多擴充套件功能,因篇幅所限,就不說得那麼複雜了)
五,這種方法的關鍵,如何克服下跌時的恐懼?
1,方法看起來很簡單,就是越跌越買嘛,實際上前幾筆買起來比較簡單,如果真的大幅下跌,可能又開始懷疑人生了,大概率會停止操作,想等等更低價,這就失去了抄底的本意,直到未來大漲之後才開始後悔,但一切都晚了。
2,所以這裡需要一個自動軟體,來幫助實現越跌越買的功能。
軟體的選擇,仍然有兩種,第一種是有自動交易功能的證券軟體,第二種是第三方自動交易軟體。
第三方軟體的好處是支援任何券商,有一點麻煩就是每天交易時間,必須開啟電腦和交易軟體。
3,具體的使用方法都差不多,就是建立一個分批建倉的條件單。
按照自己的規格引數設定好就可以了,軟體會在下跌過程中,不斷的自動買入(前提是賬戶裡必須有錢)
4,下面是我用華Bao證券,做的一個分批建倉條件單,已經成交了幾筆,感覺還不錯。(這裡隱去了基金名稱)
(我的計劃是,先用分批建倉打個前陣,等倉位到一定程度,而且價格上漲一段時間之後,開啟網路交易)
具體操作請根據要投資的ETF,以及資金規劃,自行設定,不要直接照抄。
-----------------------------------
提醒:本文僅作為投資參考,並非投資建議,跟風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