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週,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的日子似乎並不好過,瑞幸財務造假、愛奇藝被做空、好未來自曝,但這並非華爾街針對中概股的集體打壓,因為與此同時,也有多個華爾街分析機構看好百度,稱“百度是目前中國網際網路領域最被低估的股票之一”,並給出了150美元的目標價,相較目前100美元上下的價格,有50%的上升空間,算是給中概股打了一支強心劑。例如美國知名財經資訊網站The Motley Fool分析師Leo Sun直言“百度仍是中國最好的科技股之一”,New heater分析師Daisy Galbraith表示“是時候關注百度股票了”,而包括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在內的多個分析機構均對百度股價給出了良好的預期。
百度披露的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9億元;實現淨利潤92億元,同比增長95%。而從業務資料來看,“百度APP保持強勁增長勢頭,12月日活躍使用者數達1.95億,同比增長21%;百度APP內,搜尋次數同比增長近30%。”
第一:被分流的使用者流量,大多都是不能產生商業價值的、對純免費內容的搜尋流量,這部分流量的流失,並不會傷害到搜尋引擎本身已有的流量變現能力。這部分免費內容閱讀的使用者流量,雖然可以通過資訊流廣告而成為新的收益點,但只是拓展出來的一個新的盈利方向,而並不是對已有盈利方式的取代。甚至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搜尋引擎在失去了部分內容分發的價值後,反而令它在商業化搜尋方面的價值更突出了。具體來說就是,以前使用者想看什麼或者需要什麼,都會去搜索引擎上找,而“想看什麼”的需求,已經被基於興趣的內容聚合平臺滿足了,只剩下“需要什麼”了,而恰恰是後者,才是搜尋引擎的立命之本。
第二:營銷就像煲湯,可能一開始或快結束時,需要來一波大火,但總的來說,小火慢燉還是常態。而企業用好搜尋引擎,無疑是可以起到小火慢燉的作用的。搜尋引擎可以說是常態化全網營銷的基石所在。我們在與很多企業交流或協助他們規劃全網營銷時,很多企業都對搜尋引擎的營銷價值表示了認同。不少企業,每個月總有一些商機來自搜尋引擎,雖然相比砸錢做推廣的效果差得多也慢很多,但兩者並不衝突,這其實也是上面一點提到的,資訊流廣告和搜尋引擎營銷,本就是兩種幾乎不存在衝突的營銷模式。而絕大多數企業,即便加大了資訊流廣告的投放力度,但卻並沒有削減在搜尋引擎上的人力投入或成本開支,包括SEO(搜尋引擎優化)和SEM(搜尋引擎營銷)。這也是為什麼搜尋引擎公司的收入並沒有減少的原因。
第三:企業選擇在網際網路上做營銷,顯然是希望更多地獲取新客戶,而什麼樣的平臺能夠以較低的運營成本源源不斷地獲取外部流量呢?公眾號包括群組:封閉的平臺,企業不推廣,寫100年都不會有人訪問,而且所謂的六度傳播理論,只適用於超級熱點話題,一般企業的內容根本帶不動;自媒體:內容要乾貨滿滿,而且時效性極短,一天不寫,流量就會停,隨便發個廣告就可能都會被封賬號;貼吧、問答、論壇發帖回帖等,明目張膽發廣告,被抽樓、禁言、封禁也是常有的事,而且渠道非常雜,很難對效果進行量化評估。想來想去,好像除了企業自己的獨立網站通過搜尋引擎獲取流量之外,沒有什麼更好的了。也許企業官網的使用者流量確實在降低,包括很多企業會把私域流量運營的主戰場放在公眾號上,但只要基於搜尋引擎訪問到企業官網,仍然是很多新客戶尋找到企業的第一觸點,那麼企業對企業官網和搜尋引擎的依賴就不會有絲毫降低。
下面再說說SEO。無論是獨立的搜尋引擎還是其它一些熱門應用的內部搜尋功能,想辦法把自己的網站或自己釋出的內容,在使用者搜尋時的展示排名提前,以便獲得更多的搜尋流量,這就是SEO。
與其說SEO是一門技術,不如說SEO是一項藝術,但它需要科學的手段、經驗和反覆的試驗。優秀的SEO可以帶來如下好處:
第一:流量品質高:優秀的SEO,可以洞悉使用者搜尋意圖,通過對關鍵字的駕馭,使目標客戶更精準,並帶來更高的轉化率;
第二:價效比高:SEO絕不是免費的,但確實是成本相對較低的;
第三:可擴充套件性強:只要掌握了相關技術和方法,可以靈活運用於企業的各類網際網路渠道中;
第四:長期有效:SEO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勞永逸的,經優化的搜尋排名能夠長期有效,而不像廣告投放一樣,只要停止付費了,流量就會立即消失;
第五:改善使用者體驗:SEO關注使用者的精準性,因此很多SEO的優化,同時也是對使用者體驗的優化,以確保網站或內容與使用者的需求是一致的。
關於SEO的乾貨,這裡兩本電子書[SEO的藝術第2版]和[SEO實戰密碼第3版],一本是國際視角,一本是國內視角,可以全面了解SEO,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根據下面線索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