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01

比特幣突破55000美元

今天(2月20日),比特幣首次跳過55000美元,並且漲勢仍未出現減弱跡象。

(2月17日)比特幣重新回到50000美元的價格之後,比特幣的價格在18日凌晨有所回落,經過幾個小時的休整,比特幣的價格突破了52000美元的大關,價格新高為52601.09美元,較日內低點漲幅超過3000美元,24小時漲幅超過7%。

如果以55000美元一枚來計算,比特幣市值高達1萬億美元,體量已超騰訊市值。

伴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上漲,一些區塊鏈概念股高漲,RIOT區塊鏈漲幅超過30%,Marathon Patent漲近10%,SOS漲幅超過8%,嘉楠科技漲超4%。

55000美元是個什麼概念?

根據中國特斯拉官網的報價,Model3高效能版一輛339900元。

現在一個比特幣可以購買一輛Model3高效能版,還有多餘。

“一幣一車”的夢想已經實現了,比特幣正在朝著“一幣一別墅”的偉大夢想進軍!

不僅如此,比特幣已經成為過去十年最賺錢的資產。

十年前,2010年,一枚比特幣,價值0.0025美元,換算成人民幣,不到一毛錢;十年後,2021年,比特幣價格,突破52000美元。

什麼概念?

十年前,你投資100塊錢,今天就是20億。

投資回報率是2000多萬倍。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地球好像都已經無法阻止比特幣的腳步了,再這麼下去,比特幣恐怕要漲破宇宙邊際。

02

機構紛紛入場比特幣

比特幣價格飆升成功地引起了華爾街機構們的“反水”,之前不少唱空比特幣的機構,都開始轉向唱多。

摩根士丹利

摩根士丹利旗下Counterpoint Global正在內部探討加密貨幣是否適合投資,推進投資需要公司和監管機構的批准。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網站資訊,此前摩根士丹利已收購

MicroStrategy(MSTR.US)近11%的股份。

該公司過去幾個月對比特幣進行了大量投資,並將比特幣作為其主要儲備資產,大摩此項收購也相當於間接投資了比特幣。

如果真的入場比特幣,大摩資管無疑是重量級選手,也意味著在機構層面,比特幣的影響力再次得到認可。本輪比特幣的邏輯,無疑將得到強化。

梅隆銀行

萬事達卡

就在2月10日,全球支付巨頭萬事達卡宣佈,計劃今年晚些時候在其網路上支援某些數字貨幣。公司還稱,正積極地與全球計劃推出數字貨幣的主要央行保持聯絡。

目前,萬事達已經為客戶提供了進行數字貨幣交易的卡,將增加數字貨幣支付功能,這一變化可能會讓商家向已經湧向數字資產的新客戶敞開大門。

特斯拉

為比特幣添了一把火的,還有特斯拉。

日前,馬斯克將其個人推特的簡介修改為了“比特幣”,同時馬斯克宣稱特斯拉支援比特幣支付購車。特斯拉公司宣佈已經購買了15億美元的比特幣。

摩根大通

對於比特幣,摩根大通甚至強調,如果從較長時間內比特幣對黃金的替代作用來講,比特幣的潛在長期上升空間是相當大的,因為比特幣的市值必須從目前的3400億美元上升8倍,才能與黃金ETF及金條、金幣等實物黃金(除去央行所持有的實物黃金儲備)總市值相匹配,後者總市值已達到2.6萬億美元。

要知道,三年前,摩根大通的CEO戴蒙曾稱比特幣是一種“騙局”,並預測它“行不通”,而三年後,摩根大通在很多方面都顯示出對比特幣的底層技術產生興趣。

至此,摩根士丹利(大摩)、摩根大通(小摩)兩大投行,已經集體強烈看多比特幣。

cointrapper資料顯示,將近3%的流通比特幣由機構投資者長期持有。24家實體已經持有超過460500枚比特幣,按比特幣當前價格計算,相當於220億美元。

其中,MTGOXKK持有有近141690枚比特幣(66億美元),Block.one持有約140000枚比特幣(65億美元),MicroStrategy持有約71000枚比特幣(33億美元),上週特斯拉(TSLA.US)購買了38500枚比特幣(約18億美元)。

比特幣,對於不少人和機構來說,已經是未來了……

03

比特幣是未來嗎?

有人說,比特幣具備不可增發性,總量被限定在2100萬枚,同時具備去中心化特徵,可以有效抵禦央行放水,抗衡通貨膨脹。

說這個之前,先看一下去年全球的貨幣供應量,去年美國、中國、歐元區、日本和其他八個大型經濟體的總貨幣供應量已經高達14萬億美元。

根據彭博社彙編的資料,上述12個大型經濟體的總貨幣供應量規模已激增至94.8萬億美元,增幅超過了自2003年以來所有年份的資料。

從這個數字來看,全球貨幣放水似乎已經失去了制約,沒有最多隻有更多。

如此無限制的放水,造成的結果就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所以不少人開始尋求放棄信用貨幣,持有更優質資產。

所以,有人提出,比特幣是未來的人類經濟命脈,會取代所有國家的信用貨幣。

這個理論成立邏輯上是走的通的,但是真的能實現嗎?

首先說去中心化,總量被限定,黃金和比特幣都擁有這個特點倒沒錯,但是這也是當年黃金被紙幣取代的原因。

回顧歷史,黃金在中世紀曾經完美地行使了商品貨幣功能,但其數量的有限性到金融工業時代就顯得有點兒力不從心,最終誕生了現代意義上的部分存款準備金,令信用可以依據需求自由創造。

比特幣數量恆定,這構成了其價值不受攤薄威脅的基礎,但也限定了它(到目前為止)只能用於支付,難以起到擴張債務債權關係的作用。

簡單來說就是,限定2100萬枚的比特幣,無法滿足人類不斷膨脹的慾望。

再說一下,比特幣有效抵禦央行放水,抗衡通貨膨脹的功能。

實際看一下“股東”持倉資料,大多數有過股票投資經驗的人都會震驚於其類似龐氏騙局,或者金字塔傳銷的架構:

百萬分之8.8的地址(人),控制了17.5%的比特幣;

萬分之1的地址(人)控制了20.5%的比特幣;

千分之1的地址(人)控制了28%的比特幣;

4%的地址(人),持有97%的比特幣;

96%的地址(人),僅持有3.5%的比特幣;

42%的地址(人),僅持有萬分之1的比特幣。

而美國的財富分配現狀是:

頂層1%的人擁有美國30%的財富;

底層50%的人只擁有2%的財富;

頂層10%的人持有美國93%的股票和共同基金(2016資料)。

比特幣的貧富分化,其令人髮指的程度,遠遠超過了現實世界的財富分配。

既無法促進商品流通,經濟發展,又無法抵禦通貨膨脹,比特幣剩下的價值恐怕只有炒作。#比特幣的狂熱還能持續多久#

9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2021.02.21比特幣凌晨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