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在多家銀保監局相繼發文提示“代理退保”相關風險之後,“退保黑產”的問題在2020年再度引發關注,不過這回是直接驚動了銀保監會。

4月9日,銀保監會官網釋出《關於防範“代理退保”有關風險的提示》,警示“代理退保”中存在的種種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揭示其中存在三重風險:失去正常保險保障風險、資金受損或遭受詐騙風險以及個人資訊洩露風險。同時提示廣大消費者要充分考慮自身保險需求,謹慎辦理退保;注意保護個人重要資訊;以及通過正規渠道依法合理維權。

“退保黑產”在2019年愈發猖獗,並引起了全行業的高度關注,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全年,在國壽、太保、新華等上市險企退保率都有顯著下降的同時,平安人壽的退保率卻出現了一定的上浮,從2018年的1.3%升至2019年的1.4%,在解釋退保率的上升之時,平安人壽相關負責人也提及“退保黑產”,稱有專門機構誤導客戶進行退保,這是退保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退保黑產”損害險企利益的同時,也嚴重危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業內幾乎人人喊打,但不容忽視的是,退保黑產存在的最根本原因還在於保險銷售誤導的廣泛存在。

01、銀保監會發文揭示“退保黑產”三大風險:失去正常保險保障、資金受損或遭受詐騙、個人資訊洩露

2019年備受行業關注的“退保黑產”在2020年終於引起了銀保監會的高度關注。

4月9日,銀保監會官網釋出《關於防範“代理退保”有關風險的提示》(以下簡稱“《提示》”),全面揭示“退保黑產”中存在的種種風險。

銀保監會在《提示》中稱,監管部門收到反映,一些個人或社會團體以牟利為目的,通過網路平臺、簡訊等方式釋出“可辦理全額退保”資訊,以慫恿、誘導等手段讓消費者委託其代理“全額退保”事宜,並以此收取消費者高額手續費,主要涉及傳統壽險、健康險等人身保險產品。

《提示》指出,“代理退保”行為隱藏至少以下三種風險:

一是失去正常保險保障風險。為牟取利益,一些從事“代理退保”的個人或團體冒充監管部門或保險公司工作人員進行虛假宣傳,稱消費者所購保險產品“存在欺詐行為,已有多名消費者投訴”或“繼續持有保單將蒙受經濟損失”等,挑唆、慫恿不明真相的消費者終止正常的保險合同,使消費者喪失風險保障。消費者未來再次投保時,由於年齡、健康狀況的變化,可能將面臨重新計算等待期、保費上漲甚至被拒保的風險。

二是資金受損或遭受詐騙風險。某些“代理退保”行為並非真正為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而是以牟利為目的。退保前要求消費者支付高額手續費或繳納定金,退保後誘導消費者“退舊投新”,購買所謂“高收益”理財產品或其他公司保險產品以賺取佣金。部分組織還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費者銀行卡及身份證影印件等,截留侵佔消費者退保資金,甚至有不法團伙誘導消費者參與非法集資,一旦落入騙局,消費者資金損失難以挽回。

三是個人資訊洩露風險。一些從事“代理退保”的個人或團體打著“維權”幌子獲取消費者信任,並與消費者簽訂所謂的“代理維權服務協議”,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證、保單、銀行卡、聯絡方式等涉及消費者隱私的敏感資訊。除“代理退保”外,有的組織還從事信用卡套現、小額貸款業務,消費者個人資訊資料存在較高的被洩露或被不法分子惡意使用的風險。有的組織甚至在消費者想終止“代理退保”協議時,採用極端手段騷擾消費者,迫使其再次投訴。

《提示》指出,通過投訴反映問題、提出訴求,是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正當手段,但一旦被別有用心者利用,則可能會對行業經營造成不良影響,最終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02、吃完險企吃消費者,“退保黑產”引保險業公憤

“退保黑產”在2019年快速做大,並引發行業高度關注,引得多家銀保監局就此發聲。

“退保黑產”猖獗到什麼地步?只要在淘寶中搜索“退保”,就能檢索出為數不少的專業從事退保的店鋪。

這些店鋪大同小異,都是打著為遭遇銷售誤導的保險消費者維權、伸張正義的名義提供退保、理賠、諮詢等顧問服務,並聲稱“通過正確的方式方法以及機構渠道進行申訴維權”。

以下就是一家頗具典型性的店鋪,及其相關“服務”介紹:

該店鋪目前顯示有44條評價,均為好評,內容均為消費者退保成功之後對該團隊的感謝。幾乎每條評價都帶有截圖,根據這些截圖,波及的公司涵蓋中國人壽、太平人壽、新華保險、平安人壽等等大型險企,其中,有關平安人壽的數量尤其多。當然,並不能判斷這些評價的真實有效性。

據了解,從事“退保黑產”的,很多都是原來保險公司的代理人,對於保險公司自身的銷售話術、各個環節存在的漏洞都非常了解,而他們要做的就是找出每個案例在銷售環節可能存在的漏洞,並存證,以此實現退保目的。

據悉,一些“退保黑產”團隊甚至進行了細分,根據自身經歷,只專注於某一家大公司進行退保操作,由於十分熟悉其中流程,導致這些大公司如臨大敵。

2019年全年,在國壽、太保、新華等上市險企退保率都有顯著下降的同時,平安人壽的退保率卻出現了一定的上浮,從2018年的1.3%升至2019年的1.4%,在解釋退保率的上升之時,平安人壽相關負責人也提及“退保黑產”,稱有專門機構誤導客戶進行退保,這是退保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在損害保險公司利益的同時,“退保黑產”實際上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退保黑產團隊往往會收取大量佣金,導致不少消費者在退保後卻發現,實際所得與通過正規渠道退保所得相差無幾。

更危險的是,操作退保需要掌握消費者非常詳細的個人資訊,這些資訊由於非常完備,在資訊黑市當中也具有相當價值,一旦完成退保操作,不少退保機構會將這些資訊進行二次出售,再度獲利,將消費者置於更加危險的境地。

正是因為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多地銀保監局在2019年紛紛發聲,根據慧保天下的統計,2019年至今,銀保監會及各局共發出保險相關的消費者風險提示超50次,其中有北京、福建等11家銀保監局釋出了關於代理退保的風險提示。

03、根治退保黑產,關鍵在於減少銷售誤導

面對愈發猖獗的退保黑產,不少保險公司如臨大敵,也引發了業內人士的深度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退保黑產”所利用的,一方面是消費者的專業知識匱乏,另一方面,則是充分利用了保險公司銷售環節普遍存在的不規範。

不能否認,銷售誤導依然在業內廣泛存在,根據銀保監會最新發布的資料,2019年全年累計接受消費者投訴93719件,同比增5.95%。其中,保險合同糾紛投訴88745件,同比增長2.61%,佔投訴總量的94.69%。

也正是由於銷售誤導的廣泛存在,一些消費者在投保之後,對於保險仍然不了解,急用錢的時候,才發現退保是有損失的。

因此對於行業而言,要想徹底解決“退保黑產”問題,根本上還是要從解決銷售誤導開始。

從某種角度來看,退保黑產的興起就像是一種反噬,行業在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同時,也需要倒逼自身更加規範發展。

對於消費者而言,該怎麼辦?銀保監會在釋出的《提示》中,也給出了詳細的回答:

一是充分考慮自身保險需求,謹慎辦理退保。保險產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風險保障,不同的人身保險產品其保障範圍、繳費方式等有所差異。消費者退保後如想再次投保,由於投保年齡、健康狀況等變化,可能會面臨費率上漲、被拒保等風險。消費者應了解所購保險產品的保險責任、保障功能、除外責任和退保損失等重要資訊,根據自身風險保障需求,謹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終止保險合同。尤其要慎重對待所謂“退舊投新”“高收益”產品等宣傳,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念,防止上當受騙。

二是注意保護個人重要資訊。保單是重要的金融單據,包含重要個人資訊,消費者要注重保護個人隱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妥善保管重要身份資訊、敏感金融資訊。不要將銀行卡、身份證、保險合同等重要單證輕易轉交他人,以免被非法使用,蒙受損失。如果受到不法侵害,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反映,保護自身權益。

三是通過正規渠道依法合理維權。消費者如果對保險產品有疑問或相關服務需求,可以直接通過保險公司公佈的官方維權熱線或服務渠道反映訴求;也可以通過撥打12378銀行保險消費者投訴維權熱線等方式,向監管部門反映。

< END >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千方科技:上升空間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