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也愈發壯大起來了。在國內的網際網路行業中,“二馬”旗下的集團,算得上是數一數二了。但是這兩大巨頭,如今卻被曝出是給老外“打工”!
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卻說是在給老外打工?這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呢?
對於阿里巴巴的成長曆程,大家都知道是馬雲艱苦奮鬥了二十年,才把阿里巴巴壯大至如今的規模。但是在創業初期的時候,馬雲也遇到了很多苦難,首要的一個就是資金問題。
企業的成立離不開資金的加持,而馬雲作為白手起家的成功典範,創業初期的時候,自然也要到處去拉投資。而在阿里巴巴如今的股權架構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最大股東並非是中國的個人或企業,而是一家日企!
除了阿里巴巴之外,騰訊也不免俗。雖然馬化騰創業時有點財力,但是騰訊在擴張過程中,需要的資金是龐大的,馬化騰僅憑一人之力,是無法完成這個高難度任務的。
在騰訊的股權機構中,最大股東是MIH,這是來自南非報業集團旗下的一家公司。它在騰訊的持股比例,已經達到了31%,妥妥的第一大股東。
馬化騰和馬雲,雖說都是公司的創始人,但是他們真正的持股比例其實並不高。馬雲持股比例不超過5%,而馬化騰也僅持有8.5%的騰訊股份。
如果按照股權的比例來看,馬化騰和馬雲,其實都是妥妥的“打工人”。而他們服務的物件,都是各自集團中,持有股權比例最高的那個外資。
對於兩大巨頭被外資“佔領”,從本質上來說,也怪不得任何人。網際網路初期的發展,基本上只有兩個字:燒錢。
當初馬雲成立阿里巴巴的時候,曾去香港尋求李嘉誠的投資,但是最終被李嘉誠拒絕。原因是網際網路前景太過渺茫。最終日本的軟銀集團帶資進入阿里巴巴,同時成為其最大股東。
而另外一位網際網路巨頭騰訊,創業初期的燒錢比阿里巴巴更甚。就拿QQ為例,由於註冊使用者增速過快,當時的伺服器根本跟不上,最終只能找外援投資,然後研發新的伺服器。
在網際網路發展初期,外界對它的態度都是比較排斥的。這也是為什麼,兩大網際網路巨頭的大股東,都是外資的原因。
至於大家認為的,“二馬”是給外國人打工,也不見得如此。就拿阿里巴巴來說,雖然軟銀是最大股東的,但是軟銀不具備最終決策權,甚至還不如馬雲的管理權大。
兩家網際網路巨頭,雖然大股東都是外資,但是他們透過同股不同權的方式,來弱化各自大股東手裡的權利,是以,大股東雖然不是本土企業,但是真正掌權以及決策的人,仍是兩位實際領導人。
至於外資頻繁投資本土企業,對待這個情況,我們可以從長遠角度出發,雖然外資在本土企業中,佔有的角色比較重要。但是他們帶動了國內的經濟增長,而且大多數都是隻拿分紅不管事兒,這樣一看,外資做大股東,也沒什麼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