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本黑
外貿首當其衝,其次是旅遊、民宿、實體餐飲店等,總之這段時間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之前看到過一份報告,講的是在春節七天,餐飲行業的堂食被禁止,零售額直接“蒸發”5000億元,所以大家只能依靠外賣進行止損。
這段時間海底撈和西貝因為漲價的事情而道歉,雙雙上了熱搜,全國上千萬的餐飲工作者叫苦不迭,都陷入了生產生活和經營的難題。
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100%,九成餐飲商戶面臨資金短缺,挺不過的直接關門倒閉。
相反的,外賣業務在這時候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拉動餐飲行業經濟復甦的關鍵一環。
但與此同時,網上開始出現了一種聲音:大家都認為外賣佣金抽點過高,一單下來,平臺要向商家抽取20%,這20個點在因為疫情影響,生存越發困難的餐飲行業,可以說是當頭一棒。
所以很多外賣商戶都希望外賣平臺能夠減少抽傭比例,或者是直接免除佣金。
實際上真是如此嗎?外賣平臺的抽取佣金過高,這個說法成立嗎?
外賣平臺抽傭20%是否屬實?
前面也提到了,有九成的餐飲商戶面臨資金短缺問題,不少餐廳直接就倒在了解封之前,這一點想必大家觀察自家樓下餐廳的營業狀況就能有所了解。
商戶們之所會反對這個抽傭比例,本質上其實是因為大家認為這20%的佣金最終都歸屬外賣平臺。
想要回答外賣平臺抽傭20%是否真實合理,還得先觀察觀察外賣平臺的經營狀況和相關財報。
以美團為例,從其釋出的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來看,美團全年外賣交易額3927億元,外賣營收548.4億,佣金貢獻了496億。
但是有一點,美團配送服務費的成本就在410.4億,佔了外賣佣金的83%。
也就是說,2019年全年,美團光給騎手發工資就支出了超過400億,福斯口中每單20%的抽傭,實際上八成都給了外賣小哥。
而剩下的17%,除去各種營銷、運營費用,美團實際到手其實是低於5%的。(這其中還不包含應扣所得稅)
抽傭這一商業模式,其實是平臺型公司最基本的商業模式之一,你哪怕在菜市場賣個菜,還不照樣得交佣金嗎!軟體開發者想要上傳自己的產品,應用市場也得抽取一定的佣金。
平臺和使用者都是共生的關係,本質的問題還是在於抽傭比例是否合理。
而美團外賣低於5%的抽傭比例,算下來其實和淘寶、京東的抽傭比例是旗鼓相當的。這對於線上銷售而言,算是一個合理的範圍,況且電商平臺還並不承擔快遞費。
所以本質上來說,外賣實際上是平臺提供給商家和使用者的一種服務,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八成的佣金都會給到外賣騎手的原因。
反之,如果免除商家的佣金,商家的外賣體系就得自己建立,比如麥當勞和一些披薩品牌就有自己的配送團隊。
建立自己的配送團隊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不僅體現在效率低下,流量上來說,商戶也是無法享受平臺流量紅利的。
所以大部分商家權衡下來,都是願意花錢買配送服務的,這部分錢也就是所謂的佣金。
這樣看下來,美團之所以會把佣金的八成給到騎手,其實是想讓整個外賣生態得以健康的迴圈下去。
可以說,外賣平臺、餐飲商家、外賣小哥,三者是相互、共生的關係。
如果減少商家的抽傭比例,勢必會給外賣小哥造成降薪的壓力。
要知道,光美團一家的外賣小哥就將近400萬人,一旦減傭,平臺將無法支撐這400萬人的工資支出,那後果不堪設想。
加上人力成本逐年上漲,各行各業的工資都是往上加的,外賣行業要減薪,是逆潮流的做法,這行不通,也不合理。
配送時間延長,單筆外賣平均配送範圍擴大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外賣小哥的日均送餐數量降低,到手工資減少。就這樣了,還要給他們減薪?我想一個企業但凡有點良心,都不會做出給外賣小哥降薪的決定。
如果不減薪,那麼這筆錢就只能由平臺出,那麼後果將會是平臺倒閉,騎手失業,而餐廳更加無以為繼。
平臺-餐廳-騎手,這三者從來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不存在所謂的對立關係。
將佣金用於騎手工資,實際上才是外賣行業得以正向發展的基礎。
要說難,那還是商戶難。最近廣東餐飲行業聯合起來給美團發了聯名函,要求全面減傭5%或以上,同時需要重點扶持百強企業。原因是美團對於部分新商戶的抽傭比例高達26%。
對多數餐飲商家而言,外賣平臺上的經營是他們的生機,當此困難之際,我們有責任和商家一起扛,幫助幾百萬商戶開源節流,促進餐飲市場回暖。
2019年美團外賣八成以上商戶佣金在10%-20%,真實的數字遠低於各種傳言和想象,而且每單外賣的利潤其實是不到2毛的。
這些收入的絕大部分還需要投入在幫助商戶提供專業配送、獲取訂單和數字化建設中
總的來說,美團外賣今年首要的任務,是幫助300萬餐廳活下去,並獲得更好。”
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廣東省的餐飲業能迅速實現復甦,和美團的助力是分不開的。
為了促活餐飲業,美團推出了“春風行動”,針對新上線商戶,可享受到7-14天的“新商戶扶持流量”。
也就是說新上線商戶可以獲得更多的推薦和曝光機會,而美團在這項計劃的支出為4億元每月。同樣的,對於老使用者美團也有流量扶持計劃。
我之前總是說,幹網際網路的,拼的就是流量。外賣同樣也不例外。
流量代表曝光和排名,只要商家的東西不是那麼難吃,轉化率的提升不是問題。
加上春風行動,很多商戶通過流量卡、代金券等形式得到了幫扶,平均營業額增幅超過80%。
這當然是出於雙贏的考慮,做平臺不是做慈善,想盈利就必須得依靠商戶,只有商戶活得好,平臺才能賺到錢。
不管是流量幫扶還是佣金返還,美團的目的都不是為了逼死商戶。
流量扶持只是幫助商戶開源的一方面。
前面也提到過,不少餐飲店面臨現金流問題,倒在了疫情結束之前,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是可以在美團申請低息貸款的,中小微商戶貸款,可享受原價7-8折的優惠。
佣金無法決定一家餐廳的生死,營業額才是。和佣金比起來,租金才是餐廳固定支出的真正大頭。如何利用好流量幫扶,在疫情期間實現突圍,才是餐廳能否渡過難關的關鍵。
如果你在廣東生活過,那麼你一定聽過八合裡。
品牌曝光讓消費者“知道”,配送範圍擴大讓消費者能買到。對於餐廳而言,這就是機會。
做餐廳,做的就是味道,做外賣,做的就是流量。
想要依靠外賣逆襲,商戶必須學會利用流量,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平臺提供了工具,商戶也得學會利用工具。
餐飲業想要重煥生機,除了給商戶甜頭,最主要的還是提升使用者的消費慾望。
以深圳和杭州為例,在政府倡導下,前者將胡開啟為期一個月的美食節,後者則下發了代金券刺激消費。
美團也應時推出消費包。消費券與代金券促活線下消費,消費包提升線上下單率。
雙管齊下,才能給餐飲業復興提供雙重動力。
不管是哪一方,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大家都是為了讓商戶能渡過這次難關。
此時向商戶收取高佣金,相當於殺雞取卵。美團不可能這麼幹,逼死了商戶就是在自斷後路。
產業復甦的關鍵不是互相拆臺
汶川地震之後,不知道是年輕一代成長起來了,還是大家受了天災人禍的影響,很多人開始及時行樂超前消費,過著有了今天沒有明天的生活,網上也開始各種鼓吹,刺激消費。
老一輩人批評年輕人月光,不是沒有道理的。經此一役,作為網際網路衝浪前端的,剛工作的年輕人和靠生活費度日的學生族們,消費觀念有了不少改觀。
我看到很多年輕人都在說,就算以後月光,也要先存夠三到六個月的生活費,以防這樣的天災人禍降臨時無法生活。
前一段時間,我們說不要自我犧牲式的救助,不要強制剃頭的感動,不要雪上加霜的幫助,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在力所能及之內進行付出。
可相反的,總有人,覺得自己受到了天大委屈和災難,並企圖讓其他人把這份傷害來進行償還。
火神山醫院的病人,指著醫護人員辱罵他們工作不力;某些員工,在自己幾個月沒有工作的情況下不同意老闆降薪。
Emmm,我沒有立場說他們做的對與不對,只能說,大家都難,你還要強人所難,目的是為了自己沒這麼難。
我看你這是難上加難。
回到美團外賣的事情上,美團說到底就是個外賣平臺,搭了個梯子把三方人合在一起方便你我他,然後收點佣金和租金。
商戶覺得美團佣金高,外賣員覺得平臺工資低,顧客覺得商戶賣的貴,平臺覺得商戶太容易流失。
一環扣一環,說白了,給錢的才是老大,誰都得向別人低頭,經濟迴圈嘛,百因必有果罷了。
更何況,美團也不是坐地起價死皮賴臉,人家配送範圍擴大了,投資補助提升了,商家推廣賣力了……
你們別笑,這是真事兒,這個邏輯反正我現在都沒想明白,但是那是我第一次見識,原來真的有人這麼想。
還是那句話,受疫情影響,整個外賣生態影響的是平臺、商戶、和顧客,三者是利益共同體,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大家都不容易,不能因為特殊時期的短暫利益,就把曾經幫助你的人變成害你的人。
任何行業在疫情面前都不可能成為贏家,外賣平臺和商戶更是如此,本就是利益共同體,這個時候在平臺給出了扶持,商戶努力做好自身服務,才是現階段應該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