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月19日,小米港股受造車訊息影響尾盤異動拉昇。雷軍一直有個造車夢,在業內這早已不是新聞。但資本市場仍然對這一訊息表現出了相當的敏感性。專注消費電子、智慧硬體生態鏈的雷軍,曾在近些年多次造訪特斯拉位於美國的工廠,與特斯拉CEO 馬斯克多次探討智慧汽車相關議題。

2月19日小米股價的直線拉昇,曾一度漲幅達10%。對2018年港股上市後股價始終低迷的小米,顯然是關注“造車”的熱錢湧入帶來了這一波動。

受外部環境及公司市佔率、營收等因素影響,小米的股價自2018年上市以來的一年多始終呈現陰跌形態。在上市時曾被戲稱“年輕人的第一支股票”的小米港股,相信曾經讓不少跨市場購入小米股票的“米粉”心中感到涼涼。

不差錢的小米,會“燒”出怎樣的車?

和眾多造車新勢力企業相比,創立於2010年3月3日的小米,其創立時間早過絕大部分造車新勢力。而網際網路的江湖規矩是不看創立時間,找對風口才是成功的關鍵。拼多多等企業的快速崛起,也驗證了這一點。

和純資訊服務類企業不同,製造類企業對供應鏈的管理和資源整合能力,是需要時間來打磨的;造車是公認的燒錢遊戲,藉助小米10系列成功品牌上探的小米,如今是不缺資金這個彈藥的。在2021年初的小米11釋出會上,小米向公眾反覆輸出了其對供應鏈具備極強控制能力的資訊。有錢、有供應鏈控制力,小米會“燒”出怎樣的車?

此時就要提到正在純電動車風口上的蔚來了,以及作為蔚來汽車背後第一位機構投資者的雷軍。在2017年12月蔚來發布之前,五位身價超萬億的投資人為蔚來站臺,雷軍是其中之一。

雷軍與李斌之間的關係,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更近一些。在蔚來的使用者服務體系中,可以找到很多小米粉絲經營的影子。考慮到雷軍和李斌之間的投資關係,以及先有小米後有蔚來的時間順序,可以大膽猜測李斌在使用者的服務方面,向雷軍取了不少經。把雷軍視作蔚來在使用者服務方面的老師,並不為過。

如今“老師”準備親自出馬造車,至少在服務方面不會差過曾經“拜師”的蔚來。服務是蔚來在純電動車市場上所向披靡的核心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蔚來ET7轎車產品正式量產上市之前,蔚來的ES8、ES6、EC6三款產品均需面對來自對其NEDC與實際續航之間大幅打折的質疑,這也是目前市場上所有純電動車都需要面對的問題,蔚來目前產品線的三款產品均有考究的低風阻係數設計,但SUV的大撞風面積,使蔚來的產品普遍能耗表現不佳,這也導致了其車主群體對補能服務有極高的依賴度。如果小米造車,服務必定是雷軍打造的重點。

至於車輛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在2021年,吉利為百度、法拉第代工的訊息先後不脛而走。儘管吉利在車輛製造領域距離麥格納等頂級方案商仍然有一定距離,但其已具備相當高度。江淮為蔚來代工生產車輛的模式,也並未成為阻擋蔚來使用者購車的關鍵因素。因此小米只要拿的出業界頂級的PPT,以及足夠多的錢,國內並不缺乏把PPT變成實物落地的代工廠。

“製造”和“品質”在中國已不是問題,問題是掛什麼商標。在有限的價格內提供儘可能好的品質,不會缺乏使用者,這一點在主打年輕人市場的領克品牌身上早已驗證。

小米造的車能成功嗎?

從消費電子到汽車,小米的跨界會很難,從澄清公告中也看得出小米的謹慎。智慧手機、智慧硬體的“相對低價”、“高頻消費”特徵,使創立10年有餘的小米在今天仍然需要為每個季度甚至每個月的市佔率波動而努力抗爭。7000餘億的市值,也反向印證了小米是諸多新巨頭中市值偏低的選手。

將智慧硬體的生態鏈“上車”,為自家消費電子建立起一道“護城河”,是小米已經做出的選擇。面對消費者誠實投票的“腳”,小米的如履薄冰不無道理。無論是未來的車價是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在對待大件耐用消費品和消費電子類產品上,國人所表現出的態度截然不同。“不差錢”也不差使用者數的小米,在2020年也少不了面對大把買了redmi K30丐版,內心卻渴望獲得小米10Pro體驗這樣的使用者群體。從純電車銷量排行榜中,也能看出車價對消費的情緒影響。

對目前已經買過一輛車的消費者,車造的好不好,不是決定其購買的重點。同樣,服務也不是。定價才是關鍵。宏光MINI印證了這一點,沒有快充?可以,沒有ABS?可以,只要夠便宜。所以小米造的車會成功嗎?當然,只要夠便宜。對供應鏈的高效管理也是為了對採購價格的有效控制。

10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美股語音龍頭股價半年4倍,從1到10增長的科大訊飛有更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