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使命是建立一個無偏見的世界貨幣和金融體系,可以平等、沒有任何障礙的為所有人提供服務。
Rune Christensen是來自丹麥的創業者,是MakerDAO的創始人。Rune就讀於哥本哈根大學,攻讀生物化學和國際商務專業。2011年至2014年,Rune創辦了一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機構Try。
在創立MakerDAO之前,Rune深度參與了Bitshares社群。
2009年,比特幣上線之後的好幾年出現的都是複製Bitcoin程式碼的AltCoin。
2012年,Sunny King提出了主要基於PoS的Peercoin,開始走出比特幣的影子。
2013年6月2日,Daniel Larimer也就是BM(Byte Master)在Bitcointalk上面釋出了Bitshares的白皮書,並喊出了“Beyond Bitcoin”的口號。
BM為Bitshares設計了獨創的DPoS共識機制和27個超級節點,並一直延續到EOS專案,將交易速度提升到秒級,並完整地實現了穩定幣和去中心化交易所,是一個擁有技術創新的專案。
BM把BitShares定位為去中心化的納斯達克、去中心化的美聯儲,既做資產交易,又做資產發行,試圖做一個集錢包、賬本、交易平臺、貨幣系統、社群於一身的產品,但Bitshares給世界留下的具有開創性的並不是DPoS,而是數字資產。
數字資產更早來自一些Bitcoin X 專案中提到的Colored Coins彩色幣概念,在一個比特幣類似備註的地方新增一些資訊(對這個比特幣進行染色,讓它可以被區分出來),然後這個Colored Coin就可以用來指代/對映現實中的貨幣、金融資產,在比特幣網路上實現資產的交易流通。
這個專案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Bitshares真正讓數字資產流通的設想落了地,完成了數字資產發行(ICO)、穩定幣BitUSD、借貸、和DEX的早期市場驗證。
Bitshares流通的代幣叫做BTS,它推出了錨定法幣的穩定幣——bitUSD 和 bitCNY,發行方如果想要發行一個資產,需要先在系統抵押超額價值(例如三倍)的BTS,然後生成對應的數字資產。
這個做法啟發了社群早期成員Rune Christensen,並開啟了以太坊的DeFi旅程。
2014年,Rune在加利福尼亞成立了MakerDAO。
2015年8月,MKR代幣啟動 ,Nikolai Mushegian以技術合夥人的身份加入,之後幾位行業頂尖的開發者在年底陸續加入Maker DAO。
2016年初,MakerDAO的核心開發者創造了以太坊上第一個去中心化應用Oasisdex,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隨後成立了Dapphub,建立了以太坊上的智慧合約工具和軟體庫dapp.tools。
2017年初,Polychain向MakerDAO投資了第一筆MKR代幣。之後核心團隊開始完善組織架構與治理機制。
2017年12月份,包括市場團隊和系統整合團隊在內,MakerDAO有10名員工在美國聖克魯斯鎮的總部辦公室,同時還有30個開發者分佈在各地,經過三年的開發,MakerDAO推出了穩定幣DAI。
與志向遠大的Bitshares不同,MakerDAO定位非常明確,就是做一個基於穩定幣的借貸市場,希望在該系統中建立一個可靠的穩定幣,併為所有人建立公平的信用體系。
MakerDAO執行在以太坊上,不做自己的公鏈系統,並採用雙幣模式,一種為穩定幣DAI,是使用者最終獲取的資產。另一種為權益代幣和管理型代幣MKR,是使用者在贖回抵押的以太坊需要支付的利息(穩定費用)。
整個系統透過一個叫抵押債務頭寸合約(CDP)進行運作,它是MakerDAO的核心智慧合約,在系統中負責保管抵押品。使用者將手上持有ETH打入以太池中獲取PETH,之後將PETH再打入CDP合約中獲得DAI。抵押的ETH價值和所能創造的DAI的價值比率,稱之為抵押率。
抵押率不小於150%,也就是說當你的CDP抵押率小於150%時,MakerDAO系統就會透過清算CDP並在以太坊的價值不足以支撐Dai之前拍賣以太坊來解決這個問題。
任何使用者都可以清算抵押不足的資產,並且獲得3%的無風險收益。這激勵了很多市場參與者扮演Maker中的Keeper角色,他們不僅可以從系統中獲益,同時也保護了 DAI的償付性,系統還有最後貸款人和全域性清算的機制,來保護DAI的穩定性。
DAI 1:1與掛鉤美元,在使用者提取時生成,還款後銷燬。當DAI的價格低於1美元,貸款利率將會上調,那麼貸款人的成本就會升高,一些人會決定全額或部分還款,還款後對應DAI被銷燬,市場上DAI的量減少,反之亦然。
MKR是整個MakerDAO體系中的權益型和管理型代幣,在使用者贖回抵押的以太坊時,需要支付MKR作為利息費用,這種情況下MKR會被銷燬。隨著使用DAI的人越來越多,利息費也會越來越多,銷燬的MKR也就越來越多,MKR也就越來越值錢,MKR的持有者可以從DAI的廣泛使用中獲取收益。
由於利息用MKR支付,並且支付的MKR會被銷燬,造成MKR的稀缺性會使其價格上漲,因此具有投資價值,由此形成完整的商業模型。
MKR的持有者相當於專案投資者,可參與MakerDAO的共同治理,社群治理也是比特幣留下來的傳統,MKR持有者投票決定各種事項,從引入新的抵押資產型別到觸發緊急關停系統等。
作為以太坊開發的DeFi頭部專案,只要是個體使用者、企業,或者金融機構,都可以無中心化風險地獲得DAI作為流動性和對沖資產,地位相當於現實世界中負責貨幣發行的央行,確立行業地位的Maker逐漸被其他團隊認可。
2018年9月24日,矽谷風投巨頭Andreessen Horowitz給MakerDAO投資了1500萬美元,購買了6%的MKR。
Kraken交易所開始支援MakerDAO的Dai交易對,InstaDApp 和聚息彩票 PoolTogether,以及主打一鍵式組合交易的DeFiZap等聚合工具,開始使用DAI來改善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2019年10月,Ledn使用MakerDAO向沒有銀行賬戶的人發放貸款,通常人們在有資金需求時會選擇銀行貸款以及P2P網路借貸。前者手續繁雜且門檻較高,後者的安全性則飽受質疑。這時,區塊鏈的高效性以及不可篡改性則對整個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DAI創造一個無偏見的世界貨幣,可以為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提供金融服務,不管他們是誰,有多少資本,是什麼樣的身份或許可權等。一個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貨幣,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得優質的金融服務。
特別是在南美、在阿根廷,阿根廷比索每年的通貨膨脹率很容易達到50%或者60%。如果使用DAI穩定幣來避免這種極端的通貨膨脹,可以對日常生活有很大的改善。可以在一臺手機上就能夠真正地以一種安全的、不會隨著時間縮水的方式持有資產,而且在阿根廷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使用,無論他們是誰,不管他們對現有金融系統有多少途徑,都是非常方便的事情。
透過DeFi的大規模增長,我們看到一旦開放金融創新,將獲得意想不到的增長和不可思議的創新。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嘗試消除當今金融領域存在的不公平現象。
另外還可以有利於改善現有的金融系統,透過更快的交易時間,更低的費用,消除目前存在的金融創新的障礙,現有的銀行和機構,實際上並不真正想要任何創新,他們只想像守住自己的那塊蛋糕。
只有特權階層或有特殊關係的大公司,才能獲得資本。而其他人必須透過銀行、中間商、機構,支付額外的費用,而這些費用的存在,根本上是因為金融系統本質上是中心化。
而對於MakerDAO真正的挑戰來自如何在剔除不良資產作為抵押品的情況下,將無偏見世界貨幣發展到數十億美元規模。如何避免低質量的資產鎖定在協議中作為抵押品,因為如果這些資產變得一文不值,有可能會導致DAI抵押不足。
如何選擇正確的資產型別,並且合理地管理風險?如果你想創造一種貨幣,為現實世界真實的人們提供金融服務,你必須把這種穩定性和價值也錨定在現實世界中。
什麼是現實世界的資產?像房地產、股票、大宗商品,任何真正來自現實世界習以為常的資產,可以透過區塊鏈以一種與DeFi互動的方式代表,比如大家比較理解的證券代幣,或者已經存在於區塊鏈上的代幣化黃金。
區塊鏈最大的潛力是想辦法如何將區塊鏈和DeFi協議與真實世界的專案和資產進行互動,並且真正做到大規模的應用。而最主要的機會在低流動性的現實世界資產,因為這些資產恰恰在融資時面臨更多的摩擦,MakerDAO協議是由一種MKR代幣持有人來監管和治理的。這些MKR持有人,他們投票決定哪些型別的抵押品,哪些資產納入協議,以及對應的合適引數。
換句話說是要給誰授信?比如什麼樣的真實世界的資產可以從Maker協議中獲得信用額度,最終的決定由MKR持有者做出。如果協議表現良好,他們也會獲得收益。反過來說,他們也要承擔全部風險。
MKR持有人必須以實際行動來證明承諾,假如因為他們的一些決定,最後把劣質的抵押品納入到系統中,最終變得一文不值,這樣一些流通中的DAI將會抵押不足。
那麼MKR的持有者就必須透過稀釋MKR代幣為自己買單,而這一切完全是由協議自主實現的,當協議檢測到有資本短缺,會立即進行資本重組,透過稀釋MKR代幣,並在區塊鏈上拍賣出售,以從根本上進行資本重組,並確保DAI的穩定性和抵押品組合的償付性,即使在部分抵押品資產失敗的情況下。
2019年11月18日,Maker多抵押DAI(MCD)正式上線,多抵押DAI將給Maker協議帶來更多新功能,包括Dai存款利率 (DSR) 和更多的抵押品型別。
MCD為Maker協議引入了新功能,包括備受期待的Dai儲蓄率(DSR),其他抵押資產型別和品牌重塑,使用者可以使用Maker推出的Oasis交易平臺,將Sai轉成Dai。不同的ERC20代幣可用於開啟Maker Vault並生成Dai,其中包括wBTC的比特幣。抵押品還可以存入USDC,GUSD和TUSD穩定幣,LRC,LINK,COMP,KNC和YFI等中。
2019年12月, Maker Foundation將MKR的控制權移交給Maker Governance。
2020年初,MakerDAO運轉得如火如荼。但到3月份,因為全球新冠疫情爆發,3月12日,ETH的價格暴跌58%,引發交易所、DeFi開始連鎖清算,然後引發以太坊網路嚴重堵塞。
ETH從250美元左右跌至剛好超過100美元,而DAI的損失與美元掛鉤,升至1.08美元。
MakerDAO清算有兩種情況。由於擔保品價格至少是提取的DAI的1.5倍,也就是有0.5的緩衝墊,當擔保品價格下降不是很厲害,擔保沒有跌破1.0時,清算人很願意也有充分時間參與,不會出現問題。但當擔保品價格下降嚴重,低於貸款金額時,情況就比較複雜。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拍賣過程,在限定時間內,清算人對債務出價,用DAI購買擔保品,價高者得。剩餘資本不足的部分,MakerDAO將會生成新的MKR進行拍賣,補充不足的DAI——這相當於對MKR持有者進行稀釋,不過專案投資者總該承擔點責任的,而且這種情況很少發生,量也非常少。
312暴跌事件,造成了兩個問題:
首先是清算困難,第一是清算量巨大。第二是各個DeFi大量的清算加上ETH暴跌導致的大量拋盤塞滿了網路,以太坊嚴重擁堵,每動一步所需的GAS漲到標準的100倍,而且時間很長,不光清算困難,貸款人補倉都困難。
然後是清算能力不足,拍賣使用的是DAI,DAI由貸款生成。在當時的情況下,顯然已經沒什麼人去存ETH提取DAI;面對這麼大量的清算市場上剩餘的流動DAI越來越少,結果就造成清算人即便想要參與,也獲取不到足夠的 DAI,而DAI的價格當時漲到峰值1.12美元。
於是參與清算的人越來越少,拍賣ETH的價格也就越來越低。一個清算人為了降低拍賣起價,直接出價0,也就是無償獲得擔保品ETH,等著別人提價。然後,他的出價成交了……
最後留下的3個清算人,每個人都拿到了幾次免費的ETH。MakerDAO系統的資產不足很快擴大到了530萬美元。
堵住漏洞的思路很簡單,網路擁堵不是MakerDAO能解決的,但是拍賣機制可以改善,延長投標時間,把小標合併成大標,這樣每個標的就有更多清算人參與。
到2020年底的時候,流動性逐漸恢復。MakerDAO在DeFi TVL排行榜上奪回了頭把交椅,但是除了將DAI存入第三方DeFi流動資金池外,仍然沒有辦法透過持有DAI來賺取利息。
自2020年初以來,DAI的市值激增了3200倍,很難相信去年這個時候的流通量不到10萬美元。MKR價格飆升了136%,在2021年1月15日價格觸及近1600美元,目前流通的DAI數量達到了14億美元,創下了新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