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在世界煤炭產量中的佔比基本接近50%,中國煤炭生產發生的變化也對世界煤炭產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文 | 焦敬平 張浩天
作者供職於能研智庫
近年來世界煤炭生產格局發生演變:即在履行“巴黎協定”要求和推進“能源轉型”的雙重背景下,西方發達經濟體正在通過增加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在發電結構中的佔比,逐步實現低碳化;與此相反,亞洲新興經濟體近年來經濟發展迅猛,煤炭作為可獲得性高且廉價的能源,在其能源消費中的佔比日益提高。世界煤炭生產和消費格局繼續東移。
煤炭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不同境遇2015~2018年,世界的經濟發展總體呈穩步上升趨勢。GDP年增長率穩步保持在2.5~3.5%。其中,2016年世界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相對應的是該年世界煤炭產量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同比下降5.4%)。
隨著世界經濟短期內觸底反彈,這種狀況在2017年有所改善,世界煤炭產量也出現了回升,2017年世界煤炭產量同比增長3.4%。2018年世界煤炭產量為78.13億噸(同比增長3.3%),維持了增長的態勢。
近年來,中國在世界煤炭產量中的佔比基本接近50%,中國煤炭生產發生的變化也對世界煤炭產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2016年,中國煤炭行業開始施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引導和市場出清“雙管齊下”,落後產能加快退出,當年中國原煤產量為34.1億噸,同比下降9.07%,中國原煤產量的大幅下降對世界煤炭的產量產生了較大影響。
中國對2016年世界煤炭產量貢獻了其中的50%左右,美國則貢獻了約六分之一,與之相對應的是,澳洲的增長抵消了煤炭總體產量的部分下降。
2017~2018年,伴隨著中國煤炭消費需求上揚,優質產能逐步釋放,中國的煤炭產量逐漸回升,受此影響世界煤炭產量也開始回升。中國在2017~2018年的產量上升之中貢獻了約三分之一,印尼在世界煤炭產量增量中大約貢獻了十分之一。而澳洲則在2017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抵消了世界煤炭產量部分增長。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得在電力部門天然氣相較煤炭更有競爭性,天然氣持續“蠶食”煤電的市場;此外近年來美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加速,風能、太陽能也正在擠壓煤電在發電結構中的份額。電力部門煤炭消費下降,2016年美國煤炭產量也出現了明顯下滑。儘管之後在出口的帶動下,美國的煤炭產量在2017年出現了一個“小陽春”,但好景不長,2018年煤炭產量再次回落。
雖然最近3年世界煤炭產量出現了反彈,且2018年世界煤炭產量超過了2015年的水平,但是大部分發達國家的煤炭需求實際上正在逐步下降。
在實現“巴黎協定”目標以及能源轉型的背景下,德國、美國和英國等國家能源政策導向逐步轉向清潔能源,其煤炭需求正在逐步下滑。
其中德國作為“能源轉型(EnergieWende)”的提出者,扮演著能源轉型“領頭兵”的角色;從開始“棄核”,之後提出2038年前“煤炭/煤電逐步退出(Coal Phaseout)”的政策目標,德國為低碳轉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2018年德國退出了最後一個硬煤(hard coal)煤礦,國內的褐煤產量也在逐漸下滑;2018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為228.7太瓦時,同比增加5.6%。而硬煤發電量則同比下降11%。英國則發力天然氣發電和海上風電,並在2015年關閉了本土最後一處煤礦。
從世界煤炭生產結構方面來看,美國、德國等國家在世界煤炭產量中的份額總體呈下降趨勢,從2015年的10.5%和2.4%分別降至2018年的8.8%和2.2%。
與之相對應的是亞洲新興經濟體(如印度、越南等國家)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工業化程度持續提高,帶動煤炭消費,煤炭需求快速增長。
作為全世界最具發展潛力之一的經濟體,印度在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兩個方向同時發力。從生產側看,印度煤炭第一大煤炭生產商,即印度國家煤炭公司(Coal India Limited,CIL)近年來煤炭產量快速飆升,2018年已接近5.7億噸的水平,並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煤炭生產商,該企業曾提出2020財年10億噸煤炭產量目標,CIL只是印度煤炭生產的一個縮影,未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繼續推進,印度煤炭消費需求還有很大增長空間。而越南近年來利用“後發優勢”,利用廉價的勞動力、穩定的政府政策、規模較大的本地市場吸引住了外國資本,在全球製造業分工中取得了“一席之地”;越南經濟發展迅猛,煤炭消費大幅增長,從煤炭淨出口國轉變成為淨進口國,並且消費缺口持續擴大。
從世界煤炭生產結構方面看,印度的佔比伴隨著煤炭需求的上升而不斷增加。印度在世界煤炭產量中的佔比從2015年的8.8%,增至9.9%;2015~2018年煤炭產量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
此外,全球最重要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中國的煤炭消費仍處於峰值平臺期,在2013年達峰後,消費量仍處於高位。從世界煤炭生產結構方面看,中國在世界煤炭產量中的佔比基本維持穩定。總體看,世界煤炭生產、消費中心或將繼續東移。
左右世界煤炭變化的動力煤世界動力煤生產整體變化趨勢和世界煤炭生產整體趨勢相似,在2016年處於近幾年以來的產量低谷之後,2017年開始回升,當年同比增速達到4.9%。儘管2018年產量增幅有所收窄(+4.4%),但依舊保持增長態勢,產量達到59.8億噸。由於動力煤在世界煤炭產量中的佔比約為75%,因而世界煤炭產量主要受動力煤產量變化的影響。
從下游消費來看,亞洲經濟體驅動全球動力煤消費。其中,中國的電力消費增速在2015年觸底後,逐漸反彈,帶動了上游動力煤的消費,中國國內動力煤產量連續3年增長。受益於中國動力煤需求反彈、動力煤進口政策放寬以及印尼國內煤炭產能釋放,2016~2018年印尼煤炭產量出現快速增長,年複合增長率達到8.8%,產量從2016年的4.9億噸躍增至2018年的5.5億噸。
印度、越南等新興經濟體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加快,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建設持續升溫,動力煤需求上揚,2018年印度動力煤消費佔比已經約佔全球動力煤消費總量的14.2%,相較2015年增加了1.5%;而越南在全球動力煤消費總量中的佔比則從2016年的9.0%增至10.4%,不遠的將來就可以看到越南取代波蘭成為世界第10大動力煤消費國。
南韓除2017年三季度經濟增幅較大,整體經濟發展較為平穩,從能源生產側看,南韓現任政府明確提出“核電逐步退出”的政策,宣佈未來將停止建設更多的核電站,且近年來該國核電反應堆故障頻發,部分發電份額被煤電所替代;2015~2018年南韓動力煤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而日本雖然由於2011年福島核事故而導致近年來轉向煤電作為替代,但從2017起伴隨著核電的重啟,動力煤的需求再次回落,日本在世界動力煤消費總量中的佔比從2015年的2.5%降至目前的2.3%。
“變幻莫測”的煉焦煤煉焦煤生產情況與動力煤大相徑庭,2015~2017年,世界煉焦煤產量呈小幅下滑態勢,這與世界鋼鐵產量變化基本吻合。2016年,中國鋼鐵行業實施“供給側結構改革”,嚴打“地條鋼”,粗鋼產量顯著下滑,與此對應世界煉焦煤產量也出現了相應回落的情況。
世界煉焦煤產量到2018年才出現正增長(+2%),為10.3億噸。從消費側看,這主要歸因於中國房地產市場回暖,新開工面積保持高增速,鋼鐵消費攀升。此外,印度的基建與地產行業發展旺盛,也拉動了煉焦煤的需求。
從消費側看,中國仍是煉焦煤最大的消費市場,儘管2018年煉焦煤進口出現回落,但對優質煉焦煤的需求一直處於較高水平。
從生產側看,蒙古的煉焦煤出口量不斷攀升,從2015年的1300萬噸增至2018年的2600萬噸,完成翻番。由於2012年蒙古國出臺法律限制外國投資,導致大量外資撤資,特別是中國企業的撤資,導致支柱產業採礦業持續低迷,2015年蒙古國經濟幾近崩盤,經濟增速大幅下滑。
為扭轉頹勢,蒙古國先後修訂《投資法》和《礦產法》,放寬外資限制,礦業成為該國扭轉危機“創匯”的主要手段,此外,近年來蒙古國優質煉焦煤礦投產,支撐了蒙古對外出口的增量。
2016年開始俄羅斯經濟觸底反彈,化石能源出口仍是其支柱性產業,近年來該國煉焦煤的出口量一直維持著上升的趨勢,從2015年的1900萬噸增至2018年2600萬噸,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2.6%。
而澳洲在煉焦煤生產方面,產量增量存在瓶頸,同時面臨鐵路工人罷工風險,此外俄羅斯的增量進而取代了澳洲出口的部分市場,澳洲煉焦煤出口量逐步回落。
美國的煤炭出口主要以煉焦煤為主,雖然煤炭出口中煉焦煤佔比有所下滑,但煉焦煤總量保持上升趨勢,這也減緩了美國煤炭產量下降的速度。2015 ~2018年美國煉焦煤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