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孫正義“虧慘了”的訊息一再刷屏。
孫正義?虧慘?認真的嗎?
孫正義可是軟銀的大佬,那個投資阿里、成為阿里第一大股東的軟銀!
鉅虧近880億!
4月13日晚間,軟銀髮布2019財年業績預測,首次公佈了一組資料:基於市場環境惡化的判斷,預計本財年經營虧損1.3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75億元),淨虧損7500億日元(約490億人民幣)。
之前市場預期可是對軟銀十分看好的,還預估其全年盈利將達到302億元人民幣……現在竟然來了個鉅虧……
875億!怎麼回事?
據軟銀的解釋,主要是因為旗下軟銀願景基金的投資在2019財年將出現1.8萬億日元(約1176億人民幣)的巨幅虧損,再加上現在遭受疫情衝擊,該基金所投資的公司價值出現了大幅下跌。
更難過的是,在2020年第一季度,軟銀投資的公司就有兩家公開破產了,分別是美國知名電商平臺Brandless和明星創業公司OneWeb。據說,可能還不止兩家。
投資接連踩雷,身為日本首富的孫正義,似乎也變得“缺錢”了。
虧了這麼大的窟窿,孫正義該如何自救?
出售部分資產
據說,孫正義在悄悄質押軟銀股票……
日本證券備案的檔案顯示,截至3月19日,孫正義直接控制的4.62億股軟銀股票中,向貸款機構質押的股票總數攀升至2.8億股,股權抵押比例從2019年6月的48%提高至60%。
之後,在3月23日,軟銀宣佈一項價值41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該計劃涉及出售部分資產,以支撐軟銀的股價並減少債務。
注意了,這其中,包括軟銀持有的部分阿里巴巴集團的股份。
出售阿里巴巴股份?孫正義這是要“拋棄”阿里的節奏?
並不是。此次涵蓋的阿里股份約佔2.8%,計入約1.2萬億日元利潤。在此番交易之後,軟銀依然是阿里的最大股東。(據之前招股書披露,軟銀持股25.8%,是阿里巴巴最大的機構股東,馬雲持股6.1%,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持股2.0%,其他董事和高階管理人員合計持股0.9%,其他公眾持股65.2%。)
此外,4月14日上午,根據日經新聞報道,由於軟銀投資業務的業績惡化加速,1號願景基金獲得的收益已經“清空”,準備成立的2號願景基金因為未能吸引足夠的外部資金,作為當前代替舉措的自有資金也將被凍結,將暫時不進行新的投資。
一再踩雷
全球最大的風投基金會,何至於淪落到變賣資產的地步?
財大氣粗的軟銀,在過去投資過不少大佬,當然也出過不少“事故”,還是血本無歸那種。
在過去三年,孫正義累計投出了700億美金。
就說在共享出行領域,軟銀就投資了美國優步、中國滴滴、印度Ola、東南亞Grab以及巴西99打車等,而且每一筆投資都不是小數目。
要說孫正義被坑,更慘的一次,是投資的WeWork。從2017年7月開始,孫正義對WeWork的投資一步一步追加,到成為WeWork的最大股東,該公司估值還一度達到470億美元。
之後,眼看著就要上市了,卻在招股書披露的那一刻,啥都變了。
據當時的招股書顯示,該公司在6個月的時間內虧損9億美元,此外,還涉及公司管理方面的問題。之後,WeWork估值開始縮水,跌至78億美元。而作為最大股東的軟銀,因為WeWork市值狂跌,虧損3740億日元,損失慘重。
同樣的坑,優步也是其中之一。軟銀對優步前前後後投了百億美元,把優步捧的開始設想佈局未來空中出行。但在IPO後,優步的市值和股價也在不斷下滑。
而這次,被曝出的電商平臺Brandless和明星創業公司OneWeb,是孫正義踩的又一新坑。
值得注意的是,Brandless是第一家願景基金投資後倒閉的公司。投了2.4億美元。
Brandless被稱為“美版拼多多”,2017年上線,以其“去品牌”、“低價格”、“走直銷”等特點,在一眾電商網站中脫穎而出,也讓孫正義決定投資。
然而,想法總是好的,但現實總是殘忍的。Brandless的自產自銷的模式,雖說可以讓價格有所規限,但產品品質方面就無法保證了,就如同拼多多的假貨事件頻發。之後,僅一年時間,Brandless的客戶流失就高達30%。甚至,創始人都離職了。
孫正義的2.4億美元飄了。接下來,再飄走10億。
OneWeb。據說,這一投資,是孫正義“最傻”的一次。
Oneweb在爭取孫正義投資時,誇下海口說“可以為世界各地提供高速網路接入”。孫正義信了,投了10億美元。
結果,Oneweb一顆衛星也沒有發射。今年3月,宣佈破產了。
……
之前,因成功投資阿里巴巴而“封神”,其投資理念不斷被放大的孫正義,在投資一再踩雷之後,也公開反思了自己的投資風格,表示“在戰術上,我有遺憾”。
有人說,“靠運氣和巧合的機會賺來的錢,孫正義正在憑實力虧掉。”
還好意思調侃別人?人家憑實力虧掉的錢,總會靠運氣再賺回來。看看你,還別說實力了,連運氣都沒有。扎心了。
人生不就是這樣嗎?用已得到的東西,去賭那些沒到手的東西,玩的就是“看運氣先花光還是機會先來到”。
下一個阿里巴巴,並不是那麼容易尋找的。
大家都在賭:在窮途末路之前,“機會”會先一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