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近日出臺的《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通知》,普遍認為利好於國有大行而利空於地方小行以及互金公。爭議不斷的網貸業務從起步到瘋狂直到今天的規範操作時代,前後大約有五、六年的時間。儘管一般認為貸款是銀行傳統的業務(勢力)範圍,在如此長的發展過程之中,那些體量幾十萬億的國有銀行們從未體現出存在感來,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相比於當今在網貸領域中風頭正勁的網際網路頭部公司們(螞蟻、微眾),我們的國有大行們在資金、人才、行業經驗以及國家政策方面並未處於下風甚至還有優勢。但在表現搶眼的網貸市場上表現著實差強人意(錢沒賺到,在討伐網貸的浪潮中倒也是捱罵)。同樣的產品儘管價格更低,就是無法形成像借唄、微粒貸這樣的優勢。即便銀行業中以零售聞名的招商和平安兩家銀行,在網貸市場中也沒什麼表現(同一個集團下的平安銀行至今也沒有達到平安普惠的業績)。問題可能還是出在了網際網路上的運營與理念方面。在缺少入口流量支撐的情況下,僅獲客一項就讓銀行們輸在了起跑線上。拿著業內零售之王的招行的APP去對比支付寶,本質上都是金融產品的銷售平臺,基礎的金融產品能力(金融企業背後實力的體現)不相上下,但在“有趣”的體驗方面,差距就立刻顯現出來。銀行的APP做生意基本都是直來直去,產品和功能都擺在上面,喜歡哪個買哪個,沒想過做一些公益性的成長類的遊戲提高日活量,與社保合作了這麼多年的代繳與代發業務,就是做不出來一個通行全國的掃碼支付醫保的產品,網點遍及全國也沒整出來個乘車碼功能。只看到了前期鋪路時的資源投入與困難,看不到後期流量帶來的巨大紅利。沒有了流量,產品再好也沒人光顧,還得靠用順手的模式打電話地推,搞得老百姓總覺得像騙子頻頻投訴。這回政策一出臺,頭部平臺與地方小行讓出的空間,國有大行們總算有的發揮了,國家普惠的任務也順帶著完成。要說國有銀行們有一點好,就是緊跟國家政策,什麼套路貸、高利貸從不沾邊,信用那是剛剛的,但是普通人去了能不能借得出錢來,看運氣吧。

7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科創板225家上市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排行榜,聯盟有5家企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