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聊一聊幾家創業公司及其創始人的情況,看看是否有似曾相似的感覺:
1、高階大氣的戰略家
原來是世界500強公司的高管,財務自由,管理經驗豐富,在國內外、政商界,人脈都很廣。從跟某國內500公司簽了一紙合作協議開始創業,為此搭建了豪華的創業團隊,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商業計劃,然後憑藉這個協議和商業計劃,成功從國外行業頭部公司融資上億元人民幣。
這個規模宏大的合作協議,遲遲得不到落地,雄心勃勃的商業計劃也無法實施,公司不得不拓展其他的合作渠道。但公司的理念和使命過於超前國內市場,多次嘗試無果,也沒有找到轉型的方向,最後不得不終止了業務。
2、充滿熱情的佈道者
覺得這輩子一定要創業直到成功,人生才有意義,博覽群書,是網際網路創業的狂熱信徒和佈道者。趕上移動網際網路興起,依靠O2O概念成功融資數千萬元。其時各行各業都在尋找O2O的機會,透過佈道O2O,獲得了多個行業夥伴的支援,比如零售、餐飲、洗衣、汽車後、教育、農產品等等,準備轟轟烈烈大幹一場。
為了解決管理問題,空降了一位高管,建立了品牌、市場、銷售、客戶服務部門,公司規模開始急劇擴大,為了養活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拓展更多的客戶,由於產品不足以支撐多行業客戶需求,導致多個定製專案同時進行,交付壓力越來越大,研發人員規模也開始膨脹,為了解決產品研發短板,又空降產品、研發高管。公司就這樣“狂奔”,直至現金流斷裂,關門了事。
3、躬身入局的實幹家
外企工作多年,人到中年後,開始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創業。早期主抓銷售,為公司開啟局面,經歷幾輪融資後,公司規模迅速擴大,產品線也越來越複雜,產品和技術的短板越來越制約公司發展,於是親自下場抓產品、技術,同時積極引進人才、重建團隊。
每當公司或業務出現較大短板或危機,創始人親自主抓,和團隊一起拜訪客戶、梳理業務、重構產品、最佳化技術架構,等於二次創業,創始人的死磕精神、商業洞察和資源整合能力等,都是業務恢復成長的保證;如果寄希望於空降高管來挽救已經陷於危機的關鍵業務,無異於飲鴆止渴,看似背景能力匹配,實則風險無限放大(可以空降高管來增強優勢業務)。
4、草根創業的堅持者
從為開店的家人寫的第一個簡單的會員生日管理程式開始起步,透過口口相傳獲得來第一批客戶,第一家代理商也是合作伙伴主動聯絡過來的。10年來在自己的領域穩打穩紮,已服務60萬小微商戶,除了早期的天使輪和A輪融資,也沒有拿大筆投資。
創始人自嘲出身草根,沒有太多一夜暴富的想法,沒有激進地空降高管、快速擴大團隊,而是聚集在目標客戶群上,一個一個地切實解決客戶問題,在細分領域站穩了腳跟。
看了上面這些創業者的經歷,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1、不是有錢有規劃就能成功。找不到擅長、合適的市場切入點,也只能到處碰壁。
2、不是拉起隊伍事情自然就能成功。創始人不躬身入局,事情很容易失控,最後無法挽回。
3、不是一定要拿投資人的很多錢、請很牛的高管才能成功。以客戶為中心,真正解決客戶的問題,客戶就會依賴你,這就是最好的護城河。
創業者的認知能力和知行合一
創業者的認知高度決定了公司能不能走在正確的賽道上,以及能走多遠。勤奮好學的創業者透過各種學習,一般可以解決認知的問題,但認知到了,能否執行到,做正確的事,就很考驗創業者的真正功力了。
作為公司的操盤手、最高決策者,執行動作變形,其結果對公司也是不可承受的。就跟大家吐槽中國的父母沒有經過培訓就上崗教育子女一樣,很多創業者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走上創業的道路,只能自己修行,提高自己的修為,眼到心到手到,使公司少走彎路,業務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