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淘寶天貓Quattroporte夫人隔空喊話網紅張大奕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隨後張大奕和淘寶天貓Quattroporte蔣凡都做出了迴應,但是事情目前撲朔迷離、真相未明,而張大奕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如涵控股已經受到波及跌去市值一億多。隨後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會受到波及嗎?這個目前真的很難說,看看瑞幸咖啡在被做空時,那些做空機構調查的如此仔細,最後放出調查資料令瑞幸毫無反駁的餘地,只有承認道歉,可以說,美國有些做空機構一直像餓狼一樣盯著市場上的不良資訊,伺機做空,而且極致耐心和細心,想想瑞幸咖啡細思極恐,如涵控股和阿里巴巴後市難料、不得不防。如果僅僅是感情糾紛一般問題不大,但是如果涉及公司利益輸送,那就給了做空機構一把刀子,所以不得不防。
我們回顧前不久的瑞幸咖啡做空過程之詳細令人深思:美國東部時間1月31日,公開的一份做空報告稱,瑞幸咖啡平均每店貨物資料在2019年第三季度虛增達到69%,在2019年第四季度虛增更是高達88%。同時還指出,瑞幸咖啡將2019年第三季度的廣告支出誇大了超過150%以上。該訊息一出,瑞幸股價應聲大跌,最大跌幅超過26%。
股市開盤中,調查機構渾水研究機構稱收到了一份來自匿名者的做空報告,這一份長達89頁的詳細報告曝光了瑞幸咖啡(LK.US)正在捏造公司財務和運營的資料。當渾水收到報告後,認為報告中指控瑞幸造假真實成立,並在Twitter上發文:“我們收到了一份長達89頁的不明身份的報告,指責瑞幸咖啡是個騙局:‘在2019年第三季度和2019年第四季度,每店每日商品數量分別誇大了高達69%和88%,有11260小時的門店流量監控視訊為證。’我們認為這項工作是可信的。”
公佈的做空報告的細節相當讓人震驚:報告者不惜代價派了92個全職和1400個兼職調查員,收集了25000多張瑞幸咖啡門店小票,進行了長達10000多個小時的門店錄影,並且收集了大量內部微信聊天記錄,認為瑞幸的平均每店貨物資料在2019年第三季度虛增69%,在2019年第四季度虛增88%。同時還指出,瑞幸將2019年第三季度的廣告支出誇大了150%以上,特別是在分眾傳媒上的支出。
前些年曾經報道阿里巴巴多次遭遇美國資金做空,並且早就被渾水機構盯上,但是最終做空都以失敗賠錢告終,這次阿里巴巴會因為淘寶天貓Quattroporte緋聞事件再次被做空機構盯上嗎?市場流傳過這麼一句話:被渾水盯上,輕則股價“腰斬”,重則倒閉破產。以做空中國概念股聞名的美國渾水機構,曾先後做空過東方紙業、綠諾國際、嘉漢林業等,無一失手。被做空的港股企業輝山乳業慘遭洗倉,市值瞬間蒸發280億元,渾水也被認為是這場股價跳水的“幕後黑手”。
之前渾水創始人CarsonBlock在接受騰訊財經的採訪中談到,儘管阿里巴巴有很多非常出色的表現,但美國投資人依然對阿里巴巴比較擔心。一個維度是,這家公司這麼大且這麼有影響力,這個狀態在中國是有點敏感的。另一個維度上,阿里巴巴的各項資料有點好得不真實。這已經不是CarsonBlock第一次表達出對阿里巴巴的質疑。在2014年阿里進行上市前的路演時,CarsonBlock就在巴魯克學院表示,“阿里巴巴如果想欺騙投資者,那是絕對有可能的。”
美國渾水公司也不是唯一一家看空阿里巴巴的做空機構。去年,因為做空安然公司而一戰成名的全球最大空方基金尼克斯聯合基金公司的創始人吉姆.查諾斯也在接受CNBC媒體採訪時稱,仍在企圖做空阿里巴巴集團。“阿里巴巴的財務資料類非常似於安然,阿里有很多表外實體,這使得追蹤阿里的實際收入變得不可能。”吉姆.查諾斯表示,阿里巴巴的財務部分中物流部分最有問題,由於阿里很大一部分業務在於包裝並運輸其平臺銷售的物品,但這一部分在對美國投資者的披露中並不存在。
同樣,注重信譽的華爾街,曾因為馬雲在軟銀、雅虎等股東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支付寶悄然轉給自己及高管控股80%的公司,而對阿里和馬雲本人的信用質疑仍未消除。做空機構為何不看好阿里?首先,就是避不開的假貨問題,一直被認為是阿里旗下電商平臺淘寶的“致命傷”,而淘寶恰巧又是阿里的一大主業務。應該說,阿里巴巴在打擊“惡意售假”方面也不遺餘力,但要徹底讓淘寶上面沒有假貨出售,肯定在很長時間內難以做到。舉例來說,淘寶最直接的收益來自頁面上的廣告位,俗稱“直通車”、“鑽展”,賣家可以通過競價的方式來獲得指定的“關鍵詞”,售假商家只要給出比別人高的“直通車”競價,就能獲得推薦展示。
還有,就像渾水說的,阿里巴巴的各項資料也很容易受到攻擊。去年,美國證監會就曾對阿里巴巴“雙十一”購物節資料的真實性提過質疑。令人驚奇的是,在使用者量已經達到4億的“天量”級別後,淘寶、天貓上的人均購物資料仍有所好轉。更關鍵的是,阿里巴巴在過去的幾年中成長迅速,但這樣的增速或許不會持久,它將面對中國本土競爭者與目標市場競爭者的多重威脅。今年以來,阿里新增使用者的資料已經開始大幅縮水。在技術壁壘與客戶、渠道等多方劣勢下,如果阿里巴巴未來無法保持高增長,其估值可能會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