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銀行業的大小几十家之多,通訊運營商最鼎盛時期的數量也就6+3,最後分分合合成為“三國爭霸”競爭格局。但通訊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卻是銀行業遠不能達。為什麼呢?銀行業可以相安無事發展,通訊業被推上市場經濟後,早先幾年互相之間的趕盡殺絕手段層出不群,基層連互剪電纜光纜的情況都曾出現過。說起來,還是這三家運營商缺少行業前瞻,短時的價格戰雖說在KPI和政績上效果明顯,但長期看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卻有害無益。比如現在通訊行業沒有社會地位,通訊員工沒有幸福感就是其一表現。
所以,在進入5G時代後,國家也認識到通訊行業惡意競爭帶來的不良後果,在2019年6月份發放4張5G商用牌照時,應該對四家運營商有私下的行為約束。同時,主管部門不再進行市場考核,也讓各運營商的運營壓力大大減弱。故在2019年10月份,三家推出5G商用套餐時,在價格方面基本上都趨於一致。這就像簽訂了一份托拉斯協議一樣,形成了價格同盟。按預期計劃,以後三家的競爭主要以服務和網路質量為第一,價格不再成主要的競爭手段。
三大運營商(中國廣電還未商用5G,暫時不算)和諧發展一年多時間後,現在又有價格鬆動現象,價格戰雖說沒有以前激烈,但基層的競爭依然壓力深厚,個別省市推出的套餐價格,同樣有了價格大戰傾向。再考慮到中國廣電商用5G後,不論是網路規模還是服務質量,抑或技術支援度等,自然無法與沉浸通訊幾十年的移動、電信、聯通相比,那如何打市場呢?除過價格戰外還真沒有太多能短期明顯見效的舉措。而通訊行業講究的是規模,只有達到一定的使用者規模,才能維繫網路的正常收支平衡,否則就是一個無底洞的投入。
另外,從5G日益成熟的發展趨勢來看,基於市場、管理等各種因素考慮,三家的預期不一樣,預計同樣有打價格戰的可能。比如中國聯通,在王曉初董事長今年退休後,新上任者要掄“三把斧”,必須要用市場成績來說話。而聯通的網路質量相比移動和電信都有差距,如何更進一步,市場打法或許就是最好切入點。
再論中國電信,一直以來電信的執行力最強,再加上底子好有積澱,不安於當前市場老二的地位,電信同樣尋求市場改變。比如當前已有部分省市出現了價格鬆動現象,有些地方推出了9.9元10GB流量包,安徽推出的29元校園套餐等,無一不顯示出電信對現在的位置不滿,想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雖說中國移動最不想變動,但若是聯通和電信正式打破價格同盟,移動自然也不得不跟。到時價格戰也就必不可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