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月21日,小米釋出公告稱一直關注電動汽車生態的發展,並就相關行業態勢進行持續評估及研究。本集團就電動汽車製造業務的研究還沒有到正式立項階段。

從小米的回覆上,能看出小米在造車這件事上有很深的顧慮。該公告發布後周一小米股價下跌5.38%。市場也對於小米澄清造車訊息給予迴應。

其實小米造車傳言已久,小米很早就進行了相關專利的申請,並佈局相關產業鏈公司。此前分別對於蔚來和小鵬進行了投資,去年亦入股了比亞迪半導體。

本人是個堅定的米粉,19年9月份8.69第一次買入。20年3月份10.00元第二次買入,並打算長期持有。買入小米的原因是非常熟悉小米,對於小米的業務、財務資料都有持續的研究。之前也對小米的造車有所猜測,去年12月還給雷總微博留過言(建議造車有關業務)......僅從個人情感意願上,我是希望小米能堅定造車。

對於我這個資深的米粉和小米投資者來講,我認為智慧電動車業務是小米完整生態模式的一塊重要拼圖,也是提升公司層次的關鍵臺階。我想下面從優劣勢兩大方面談談:

先談造車能給公司帶來的提升:

可以形成手機、智慧家居、智慧電動車三面包圍的完整生態,小米一直被定義為新型網際網路企業。它是在硬體為基礎上提供廣泛網際網路服務的一家公司。這個模式決定了小米不惜在放棄在硬體上的利潤也要將各種硬體(手機、智慧裝置、智慧家居)廣泛鋪開。再在此基礎上提供軟體服務從而獲取利潤。例如最近米聊關停,顯示出小米的基因裡還是不太有純粹的網際網路服務。小米是需要硬體先行,硬體是小米的最大護城河。

特斯拉引領了智慧電動車變革浪潮。它繞過了傳統車企的廠商和客戶間短暫服務關係,透過OTA、訂閱自動駕駛付費等模式形成持久的服務關係。從這方面來看,確實可以將特斯拉比作蘋果。雙方的關係變得緊密且持久,軟體的服務可以極大的提高廠商的收益,汽車也會在人的社會活動中變得更重要,承載更多的人的社會行為和功能。這與智慧手機的出現後的趨勢是相同的。(可以參照本人的《淺談FF、吉利、特斯拉、百度》)

今年1月28日,特斯拉釋出了新款model s 和model x,配有每秒 10 萬億次浮點運算能力的處理器,媲美目前市面上最新款遊戲主機,相容無線控制手柄。從官方宣傳圖中也可以看出,該系統將可以執行《巫師3》級別的3A大作,馬斯克甚至表示未來可以玩《賽博朋克2077》。座艙成真遊戲機,是的,處理效能可以媲美PS5。特斯拉在車載軟體多方面的嘗試雖不能代表正確的路線,但確實探索了更多使用方式的可能性,讓人不斷思考一輛電動車究竟能做什麼。

特斯拉現7000多億美元市值,從傳統車企角度看,是高估到了火星。而從未來可能得賣自動駕駛服務的角度上來看,結合可能的銷售規模加上自動駕駛等服務的銷售預期來看,這個市值是符合其期待可能性的。

目前智慧電車的模式本身與小米的業務思路是一致的,都是追求在硬體的基礎上透過軟體服務獲得利潤。小米有廣泛的手機使用者,目前最完善的智慧家居產品佈局,已經覆蓋了“個人”、“家庭”場景,目前只差一個“出行”場景即可覆蓋消費者所有生活方面。三個場景全面打通後小米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戶進入這個圈裡,進一步鞏固使用者粘性。

當然,小米本身在生態上的造詣與蘋果還有較大差距,但依然屬國內頂尖。MIUI系統是安卓陣營最好的系統,每一代MIUI迭代都給使用者新的驚喜,其兼顧美感、安全、高效。小愛同學也是頂級的智慧語音助手,與siri相比並不遜色。小米一直堅持AIOT佈局,對於開發智慧車載系統小米是有極大的優勢的。

綜上,開發智慧電動車能極大提高公司天花板,提升小米的估值。

對於企業的弊端

智慧電動車是現在最燒錢的行業之一。也只有在特斯拉身上能看到盈利。進入這個行業需要大量的資金儲備和做好打長期戰線的準備。

作為一個資深的小米投資者,小米長時間都在錢緊狀態,由於硬體的低利潤率,小米上市以後現金流狀況依然無明顯改善。可以說掙錢是小米的一大難事。造車業務投入並非小米不能接受,但是一旦開展,小米其他業務的運轉會受很大影響,也會放大公司的財務風險。如今新能源車企市值已經有了較大的泡沫,何時戳破尚未可知。我判斷這也是小米對於電動車行業鑽研這麼久卻遲遲不能貿然做決定主要原因之一。

下圖為小米各年度現金流量表:

19年至15年現金淨增加額為-46.39億、176.52億、25.42億、7.24億、-11.60億。

如果僅看經營性現金流19年至15年為238.10億、-14.15億、-9.96億、45.31億、-26.01億。

根據業務和財務資料分析,小米的現金流極不穩定,即使19年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增長幅度極高,但當年集團應付供應商賬款數額巨大,所以這個238.10億的數字並不能說小米具備了持續高效的盈利能力。

整車研發、電池業務、自動駕駛、建廠等等每一項都會使小米本不太掙錢的基本面承受壓力。因此在自產和代工的問題上,擺在小米麵前更好的選擇即是投入更少的代工模式。目前滴滴正與比亞迪合作造車,百度已與吉利牽手,蘋果與起亞正在就合作事項溝通,走的都是代工模式。而國內網際網路大廠也都選擇與傳統車企合作,一時間風起雲湧。

代工造車越來越像手機生產,在手機行業中大家最後比的是晶片、系統、生態等核心能力,除晶片外基礎硬體上已經難拉開差距。而電動車未來也會在幾項核心技術例如電池、車載晶片、自動駕駛、車載系統上形成差別。在這些關鍵技術上小米都沒有積累。

汽車市場競爭激烈,未來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現在中國的車企格局基本是3+3+3+3進行角逐,3家央企是一汽、東風、長安,3家地方國企是上汽、廣汽、北汽,3家民企是吉利、長城、比亞迪,3家造車新勢力是理想、蔚來、小鵬。未來依舊可能會有一半企業出局。而小米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想要生存,確實是需要反覆權衡決定是否入局。

造車不易,技術積累同樣艱難。目前國內智慧電動車相關產業鏈完備。從時間上講算是入局的好時機。造車業務確實能提升小米的業務維度。在行業老大蘋果已經決定造車的情況下,小米跟不跟確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

小米本身堅持的是高性價比走量路線。如若造車,我預測第一款車目標應該會瞄準十萬元左右市場,這樣也可以避免和目前的主流電動車直接競爭。且依照訊息面來看,如果入局很可能選擇由比亞迪來代工。

本人看好小米主要出於以下幾方面,一是我認為手機業務其實是被低估的。二是智慧家居市場規模未來潛力巨大,隨著消費升級,以小米在智慧家居市場的領先地位,可測算未來會保持高增速上漲。三是對於雷總個人的欣賞。投企業某種程度就是投人、投管理層,以雷總的能力,小米必然會持續精進。

我選擇買入小米時並未將汽車業務納入估值考量範疇。在現有業務的基礎上,小米依然有極大的機會觸控萬億市值。而按照當前市場對於造車新勢力估值水平來看,蔚來、恆大汽車的估值在五千億市值左右。傳統新能源車領先者比亞迪市值六千億。目前小米估值七千億港幣,小米假若決定入局,市值應該會在短時間衝破萬億。未來有機會我會寫一篇在現有業務上小米估值的分析。

3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一個網際網路創業失敗者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