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P2P網貸、現金貸、消費貸、借條、白條……

這些年,網路貸款平臺打著“網際網路金融”的旗號像雨後的蘑菇一樣蓬勃生長,以其門檻低、操作簡便的優勢培養了大批的受害者。

好在最近一年多以來,各大P2P平臺在國家力量的干預下逐漸停止放款、隨即開始大量清盤、轉型,越來越多的網貸也開始納入人民銀行徵信體系,開始從不規範向規範轉變。

今天看到網路上流傳了一份最新的被納入徵信的網貸平臺名單,一共113家。經過核對,大部分都是P2P網貸、現金貸、消費金融公司旗下的貸款,大家有借過錢的可以對照著查一下,看自己所借的平臺上沒上徵信。

不知道大家對於這份名單作何感想?

記得兩年前,除了消費金融公司、信託機構、銀行旗下的貸款,其他網貸幾乎都不上徵信,現在上徵信的網貸平臺已經達到了數百家之多了。

據筆者觀察,很多借了網貸的人,往往會因為一個網貸還不起,害怕被花式催收,於是便拆東牆補西牆去擼更多的網貸,導致以貸養貸的情況出現。

所以呢,網貸上徵信這事兒吧,有利有弊。

一方面,上徵信的網貸越多,意味著借款人想要同時借到很多網貸的難度也會更大,因為通過央行徵信系統,借款人名下的負債情況是一覽無遺的。這從某種角度來說,對借款人其實是一種保護。

但同時呢,指望把平臺熬死然後欠賬自動消失可能行不通了……

說起來,筆者有些擔心,這份名單被披露出來可能會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有些借款人因為網貸逾期已經陷入焦慮狀態,他們無法通過上徵信的網貸來借錢。此時,他們是否會刻意去找名單以外的平臺去借錢呢?那可真是神仙難救……

但願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當前市場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