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變革十字路口,汽車行業的諾基亞時刻?
這幾年新能源汽車的概念越來越火,不同的人對於新能源的理解和認知都有不同,但大多數的時候大家討論都僅限於新能源技術或產業本身去做討論,而沒有跳脫出來,從國家的整體戰略和佈局方面去做思考。國家這些年這麼大的力度在推進這個產業,一定有很多的智囊團隊經過大量的調研和討論做出來的,不僅僅是出於對環保、經濟等方面考量,還有政治、軍事、國家安全、貨幣等多維度的因素綜合在一起,跟我們目前國家的復興大業也有很多的關聯,這裡跟大家也一起來梳理一下這些交織在一起的資訊。
自第一輛汽車於1886年誕生到現在,汽車在過往的135年時間內,經歷了多次的升級換代,但一直沒有太大的革命性變化,還是4個輪子一個發動機一個變速箱,而且一直被歐美日等西方國家所壟斷。汽車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產品,也是一個非常長供應鏈的行業,一輛汽車上有約2萬多個零部件,支撐了大量的零部件廠商,也是多個國家的重點支柱產業。
在過去的汽車上,由於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技術門檻非常高,很難被在短時間超越,更不用說是彎道超車。主要原因是發動機和變速箱上的很多技術是屬於化學和機械加工等基礎領域,需要累積大量的經驗,每一次的技術升級迭代都屬於漸進式創新,很難出現顛覆性的創新出現。
所以我們看到的幾十年以來的汽車一直都變化不大,車廠每一代新車的釋出時的賣點都是發動機又節油了百分之幾,變速箱從6檔到8檔或10檔,百公里加速從8秒到了7點幾秒等等,跟現有的消費電子產品每一年日新月異的變化完全不同,感覺還是上個世紀的產物。
每一次媒體上的興奮點大多是進氣格又變的更大氣,或是外形更為時尚有科技感,好好一個這麼複雜有技術的產品,整的跟服裝行業一樣,每一代的賣點主要集中在外形和款式,其餘的技術升級跟擠牙膏一樣,還每3-5年才一次換代,路上跑的很多車好像還是上古時代的產物。車上的車機產品,全世界人民都在吐槽,連個導航都不好用,還得裝個手機支架用手機去做導航,倒是養活了眾多做手機車載支架的小工廠。
就這樣一個產品,核心技術還一直握在國外主要的汽車廠商手裡面,因為他們才掌握了汽車核心的發動機和變速箱技術,其他廠商只能找第三方發動機或變速箱廠商買一些更為落後的技術。這樣的產業狀況有超過幾十年就沒有過太大的變化,市場上基本上也沒有太多新的品牌誕生及發展壯大。作為一個幾十萬億的產業,格局一直這麼穩定,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全球資本願意進到這個產業,一是技術門檻非常高,另外資金門檻也很高,據說造車的入場券高達200億以上,而且這個行業的利潤普遍不高,最好的廠商賓士一年也就6%左右的純利,而且資金的回報週期特別長。
但汽車工業在一個國家的工業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代表了這個國家的工業化的水平,汽車行業的發展會支撐國家的工業規模和技術不斷向上發展,因此各個工業強國都在不余余力的支援汽車工業的發展。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內,我們國家也對汽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也出臺了非常多的汽車產業扶持政策,但這個行業就像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除了在柴油商用車上還有不錯的突破外,在乘用車領域一直是處於被外資品牌吊打的狀態。
由於沒有大資本的青睞,這個行業也一直很難吸引到非常優秀的人才加入。之前聽一些專家有提過,同樣是清華大學本科畢業,去到消費電子和網際網路行業的畢業生,平均收入要比去到汽車行業的高50%以上,幾年之後的差距可能更大。由於可見,這個行業要想吸引到非常優秀的人才加入,跟其他熱門行業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但在新能源階段,這個狀況有了很大的顛覆。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系統是電池、電機和電控,這三塊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成本佔比超過整車的60%以上。汽車由傳統動力變成新能源之後,整車的零部件數量接近減少一半,電池、電機和電控基本上國內都有成熟的第三方廠商可以提供,沒有車廠壟斷性的現象,整個造車的技術門檻大幅降低。加上智慧化的推進,智慧汽車天然就跟新能源汽車非常匹配,車輛的加減速和轉向透過電控去控制電機和制動,精確度和效率遠比控制器去控制變速箱和剎車這些機械件來的更高。
因此,在電動車時代,整個智慧汽車的體驗會更好,開發和迭代速度會更快。這些基因優勢是傳統內燃機汽車所不具備的,加上智慧汽車未來會有很多的商業化模式可拓展,例如自動駕駛,共享汽車,車內軟體收費等等,特斯拉透過17年的摸索已經證明了這個商業化模式可行,這也是為什麼特斯拉2020年只賣了不到50萬輛汽車,但他的股價是賣了近1000萬汽車的豐田的4倍,未來還有突破1萬億美元的可能,是整個汽車行業最有可能第一家市值突破萬億美元的公司。
特斯拉的成功,帶動了小鵬、蔚來、理想等一批造車新勢力的快速成長,也倒逼著賓士、寶馬、大眾、豐田等百年品牌公司開始全力轉型。
能源安全需求目前全球市場每年開採的石油約40億噸,其中20億噸為產油國自己用,用於市場銷售的約為20億噸,僅在2020年,我國就進口了約5.4億噸的原油,約佔全球市場的27%的份額。
目前中國的汽車千人保有量只有約180輛,日韓為400-600輛,美國超過800輛,以我國目前汽車銷售和經濟增長的速度來看,很快就會到達千人400輛左右,按我國目前石油超過一半用於汽車消費,未來全球石油市場將有約一半由中國採購,到時能否買到這麼多的石油還不確定,但我們石油進口的依賴程度將超過85%以上,到時國際石油市場有一點風吹草動,對於政府來說都是非常大的風險。
我們知道中國的能源目前超過60%都是從國外進口,目前美國在海外有200多個軍事基地,大多數都扼守在一些重要的交通和戰略位置,比如我們海運進口的主要通道馬六甲海峽,隨時可以被美軍以各種因素封鎖。我們為了打通另外一個通路,從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透過陸路運輸能源到我們西部,也花了10多年的時間才幸運開通,但過程中美國和印度也在不斷的挑動這條運輸線的安全。其他的能源通道,比如緬甸、泰國的克拉克運河等等,這一些地方也不斷出現動盪,背後都出現很多大國的影子在干擾。因此要持續穩定的保障能源的輸入,未來的挑戰和難度只會越來越高。
與此同時,我國有大量的煤炭和水利資源,這些都可以用於發電,透過獨步全球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可以遠距離輸送給到東部城市,同時中國領先的太陽能、核電和水力發電技術,將使我國的能源多樣化更為豐富,而不用單獨依賴於石油資源。
產業升級需求在傳統動力的汽車時代,中國汽車行業一直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基本上利潤的大頭都被國際品牌和全球大的T1零部件廠商拿走,能分給我們的只有一點加工製造的苦力錢。由於發動機和變速箱天然的壁壘,導致我們很難在這個產業上有突破,一直追一直落後。
這一點上個人也深有體會,標準的制定權不在自己手上,光是工具鏈這一塊,國外的廠商就賺的盆滿缽滿。比如開發汽車軟體需要用於的AUTOSAR系統,光這個就需要投入上千萬,還有軟體開發管理軟體ALM等等也是幾百萬的支出,這一些基本上都是歐美廠商壟斷的。更不用說晶片的開發工具,很多MCU一個型號的開發工具和授權就幾百萬,產品都沒有開始研發,先要交這麼多的費用。由於很多的標準和技術不掌握在我們手中,很多時候你要進這個產業就得交這麼多的買路錢。這也是為什麼制定標準比製造產品更賺錢的原因。
到了新能源階段,由於汽車裡面的電池、電機中國全面領先,很多的標準我們也由我們制定,同時新能源汽車要用到的上游的原材料,同時控制了超過全球一半的產量。比如現在全球前20的電池廠商,中國佔了16席,電機也是中國廠處於領先地位。在新能源需要用到的材料方面,如鋰礦,鈷礦等等,中國早在10多年前就已經佈局了非洲的礦產,目前電池的核心材料這一塊也是中國佔據主要市場份額。未來歐美的車廠就算是全面轉向新能源,也需要向中國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廠商來採購。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終於有機會領跑全球,美國只有特斯拉一家車廠稍具優勢,歐洲相比日本和韓國還要落後。
人民幣全球化的需求我國的工業產值在2010年就超過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目前我國的工業產值佔全球比例超過28%,比美國+德國+韓國+英國還要多。但我們的人民幣的全球地位並不與之相匹配,目前人民幣在全球支付僅佔1.8%左右,在全球排名第五,美國是我國的20倍以上的份額,我們不僅遠遠落後於美元和歐元,也落後於英鎊和日元,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非常漫長。
美元作為國際貨幣,自從1971年跟黃金脫鉤之後,美元一直跟石油作錨定。這也是這些年為什麼美國要打伊拉克、利比亞,制裁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的原因,因為這些國家開始用其他貨幣取代美元做結算,動到了美元霸權的蛋糕。
而如果全面推廣新能源的話,可以有效減少石油的消耗,同時由於我們在新能源產業的全面領先優勢,未來向全球推廣的話,可以要求其他國家使用人民幣來做新能源產業的貿易結算,這樣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序也將極大受益,對於打破美元和歐元的壟斷起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國家近期大力在推動的數字人民幣技術,就是為了未來加速人民幣落地做的戰略性的結算系統和支付方式,關於人民幣數字化的故事,後面再詳細來寫,也是一個非常高明的戰略佈局。
這些年我國也在海外大力推廣和承接核電、水電、火電和特高壓等電力工程,加上我們在新能源產業的佈局,未來人民幣錨定新能源的話是成為世界貨幣的助力之一。我有個姨父就是做電力工程的,這些年長年在海外各個發展中國家幫忙承建發電站,從南美到東南亞,再到非洲和東歐,我們國家的電力基建已經在全球多個發展中國家全面鋪開。
培育完善汽車產業鏈的需求中國汽車行業除了整車廠商比較弱勢之外,整個汽車零部件廠商也沒有幾家規模大的全球化的公司,全球前10大的汽車零部件廠商只有濰柴1家進了前10,其餘9家都是歐洲、日韓等廠商,而且濰柴還是以商用車柴油發動機這一塊為主,乘用車的業務佔比也非常少。
在傳統動力汽車領域,由於大部分的零部件技術來自化學、材料、加工技術和裝置方面的創新,在這一塊由於我們起步晚,雖然追上不少的差距,但是國外累積下來的優勢也不是幾年時間就可以突破的,比如說發動機裡面的高壓共軌產品,即便國家全力在資金和資源上支援國內廠商,但是這些年下來與國外領先的技術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在新能源這個新的賽道上,完全就用不到了這個產品,而在電池、電機這一塊,由於消費電子和其他工業領域我們有一定優勢,在國家大力推廣這一塊的時候,我們的零部件企業就有練兵的機會。藉著這7-8年累積下來的經驗,加上我們國人肯拼的精神,在這個領域我們還是有一定的領先優勢。而且現代的汽車,用到的電子電器和軟體非常多,這個汽車的產品屬性越來越靠近消費電子產品。
以前3-5年才釋出一代的新車,現在差不多1年就1代新車型出來,迭代的速度非常快。用到的晶片等產品越來越多,晶片效能也越來越強大,現在智慧汽車上對於算力的要求非常高,摩爾定律也開始會作用於汽車產業,加上新能源電池行業的類摩爾定律的作用(汽車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和成本最佳化每年都有約15%的提升),這個行業的產業鏈將迎來顛覆性的變化 。
我們知道,在消費電子領域,由於有摩爾定律的存在,因此以前的大規模投資和經驗不一定會存在壟斷性的領先,而後發的廠商,憑藉著對新的生產技術的投資,可能在下一代的產品上出現新的領先優勢。這些新的生產技術投資往往意味著巨量的資金,沒有大的市場和國家的支援很難做到持續領先。而東亞國家在這一塊有獨特的優勢,在消費電子市場雖然一開始落後於歐美國家,但隨著東亞國家政策的調整和參與,整個東亞的消費電子產業鏈目前遠遠領先於歐美國家。
到了新能源智慧汽車這一領域的時候,這些類似消費電子的特點也逐步突顯出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華為要開始來做汽車零部件,對標的物件就是BOSCH。還有很多消費電子的供應商,也開始跨界到這一領域,蘋果和華為的供應商們如富士康,邱鈦、致伸、瑞聲光學等等。
除了以上的因素之外,還有很多的其他因素在推動,比如說環保,安靜,節能等等,就不一一展開。這裡簡單說一下,以目前中國70%電力為火力發電及電池處理帶來的汙染來看,現階段技術條件下用新能源取代內燃機,在排放總量上來看不見得會有多少環保的好處,但長遠來看隨著技術的升級和能源多樣化的提升,在環保方面還有會有較多益處。
二、大國復興的重要時刻在2020年疫情的情況下,我國整體的經濟政策也作了大的調整,提出來雙迴圈來拉動經濟復甦,其中雙迴圈是以國內大迴圈為主,國外迴圈為輔。除了應對疫情帶來的海外消費市場疲軟外,也是應對歐美目前天量印製貨幣的對策之一,不希望這些滔天的貨幣洪水進入中國市場氾濫,來擾亂國家經濟,影響人民的生活水平,洗劫大家的財富。
以前我們是以出口來拉動國內經濟,其實就是一定程度的“朝貢經濟”,美國用極低的成本,印個美元就買走了中國大量的商品,我們換回來的只是一堆綠色的紙幣。但那個時候中國經濟基礎差,工業基礎弱,只能透過世界加工工廠的方式來帶動產業的提升。我國2025計劃,其實就是希望快速提高中國工業的水平,未來產業提升上去之後,主導一些行業的技術和發展方向,爭取行業的話語權,不僅僅是淪為血汗工廠的打工者。
新能源產業就是2025計劃中的重要一個部分,透過新能源產業的帶動,來佔據全球新能源產業的核心位置。等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之後,我們也可以享受到鑄幣權帶來的紅利。但國際鑄幣權的爭奪註定是一個刀光劍影的過程,技術上的領先,強大的軍事上保障才有可能讓這一切發生。
在過去的5000年過程中,我們領先了世界4500多年的時間,只有在近代400左右的時間,我們在技術上才落後於西方國家。我們的GDP在唐朝的佔世界50%,宋朝佔70-80%,明朝佔70-80%,一直到1840年甲午戰爭之前,我們的GDP還佔世界30%。但甲午戰爭之後,我們受到了近百年的屈辱,GDP一度滑落到不到世界的4%。經過全體國人70年的努力,我們現在已經到達全球第二(17%)的水平。以我國現有的發展水平來看,我們在2028年有望超過美國重新回到世界第一,約24%左右。然後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新中國建國100週年的時候,我們有望回到我們的歷史上的高位和榮光。
這些年我們不再提大國崛起,因為崛起是指之前從來沒有發達過,第一次到達這個高度才叫崛起。我們現在的提法是大國復興,回到我們歷史上本來應有的位置才是復興。新能源產業作為國家的重要戰略之一,對於我們的產業興國和大國復興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支撐,也是我們復興盛宴中的一個開胃前菜,接下來我們可能在各個方向上都會有所突破和引領,比如說晶片設計、製造,高階材料,精密機械加工,人工智慧等各個方向。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來見證祖國強盛的榮耀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