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三甲排位正式變更,美團點評(03690.HK)以超過5%的盤前漲幅達到市值高達5168億港元折(合約659億美元),成為繼阿里、騰訊之後,市值排名第三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
今日(10月9日),美團點評股價繼續上漲,收盤價格為89.45港元,總市值5188.74億港元(合約661.45億美元),較前一日市值增長超20億港元(合約18億元),增長勢頭仍在持續。
進入2019年以來,美團的好訊息不斷。二季度首次盈利,第三季度市值飆升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的新三巨頭之一。
隨之而來的是行業格局的改變。相比以往的BAT三巨頭,除百度以搜尋工具為主體外,阿里基於電商,騰訊基於社交,後兩者都是更偏向生活化場景的公司。而美團更明顯的生活化場景服務提供商屬性,也讓網際網路下半場的競爭脈絡更加清晰:流量日益見頂,生活化的剛需服務業務越多,增長機會也就越大。
此次美團上位,也意味著“中國網際網路提款機”矩陣ATM形成。
ATM出爐2016年7月,美團CEO王興首次提出網際網路下半場。後來的成功上市則為美團注入強心劑,美團一經上市便市值便超過獨角獸京東、小米,並在一年時間裡趕超了百度和拼多多。
現在的美團業務版圖,由單一的團購業務擴散到覆蓋幾乎所有的生活化場景,美團正朝著王興的無邊界公司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從10月8日的網際網路公司排名來看,阿里以市值4382億美元排名第一,騰訊市值3940億美元排名第二,美團市值661億美元位居第三,京東市值418億美元排名第四,拼多多以366億美元市值位列第五,百度則以約354億美元居於第六。
這意味著,新的網際網路格局形成。阿里、騰訊領航第一梯隊,美團成為第二梯隊的引領者。不過顯而易見的是,即使美團市值甩出第四、第五名數百億美元,但與阿里、騰訊兩巨頭的市值差距仍然巨大。目前阿里市值是美團的5.6倍,騰訊市值是美團的近5倍。
這個新的座次表,也顯露出一些新的規律。虎嗅注意到,即使忽略美團,排名前五的網際網路公司其主要業務都與生活場景服務領域相關。阿里、京東、拼多多都是以電商平臺為核心;騰訊的核心是社交;美團則是生活場景服務。
根據美團2019年年中財報給的資料,活躍商家590萬, 使用者4.226億,這兩個資料的同比增長都超過了10%,並且活躍買家和使用者的月活僅次於市值第一的阿里巴巴。
現在看來,美團的業務上升趨勢很大可能不止於此,此前花費大力投入的新業務正逐漸顯現效果,至2019年第二季度,美團點評新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超過85%,一個季度收入達到46億元。
美團加入後形成的ATM陣容,亦顯示出基於日常生活場景的網際網路服務,未來會有巨大的潛力與發展空間。
“印鈔機”組合回顧美團這8年,會發現美團的觸角越來越多。以往拖盈利後腿的新業務,現在成為美團多元化生態的一部分。本地生活服務、酒店旅遊、出行業務三個板塊已形成美團的“印鈔機組合”。
根據財報資料,到店和酒店旅遊對美團的盈利貢獻極為突出。
2019年第二季度,美團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的交易金額由2018年的828億元增至2019年的978億元,同比增長18%。營收佔比上看,其營收52億元,佔比23.1%,毛利潤47億元,毛利率88.8%,是目前美團所有板塊業務中毛利率最高的。
和二季度營收貢獻最大的外賣業務相比,美團外賣營收佔總營收56.6%,佔總銷售成本超67%。而到店、酒店及旅遊成本僅為6億元,佔比不到5%。不僅如此,到店、酒店及旅遊的變現率由去年的8.2%升至10.0%。
不出意外,酒旅到店將會在長時間內成為美團盈利的主力軍。
當然,除了收入多,成本低的酒旅到店,美團新的現金牛業務在第二季度也露出端倪。二季度新業務營收46億元,同比增長高達85.1%。
美團第二季度淨利潤由負轉正,關鍵點是,新業務較2018年同期的毛利率-76.4%轉正為9.1%。這其中,到期的摩拜單車使得資產折舊費降低起了很大作用。
共享單車使用期限為3年,經過一輪風口的資本洗劫,這個生意看起來已經不再划算。無論是週期性的折舊費用,還是逐漸平均到每季度的折舊費用,與其能帶來的可見營收並不成正比。
但如王興所說,新領域業務“有助於提高以使用者的交易次數和黏性”。美團目前正在逐漸用美團單車替換摩拜單車的投放資格,這不僅意味著美團的品牌輸出和鞏固,更多情況下,是為美團出行鋪路。
至二季度,美團網約車業務已經滲透到包括北上深廣航等42個城市。在出行企業利用二輪開拓四輪網約車業務,或者反向操作的時候,試圖用二輪和四輪聯動,將使用者引入美團豐富的消費場景下,才是王興的最終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