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移動支付產業在經歷爆發式增長後,逐步進入規範化發展的階段。伴隨央行釋出《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以下簡稱《規劃》),從監管頂層設計層面,對“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明確提出了技術、渠道和安全性等要求,未來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有望促成移動支付新一輪變革,重塑支付競爭新格局,引領支付行業走向統一化、集約化和規範化。
一、條碼支付遇發展瓶頸,移動支付格局亟待改善在移動支付平臺割據的情況下,作為當前移動支付發展的重要體現形式的條碼支付,潛在弊端愈發突出。
1. 碼支付平臺數量眾多、碼資源各有不同,影響支付效率和便利程度。目前,中國支援不同場景的條碼支付APP就有近400個,有近10種條碼支付標準,但不同的APP與碼資源尚無法實現互認互掃,存在使用者重複註冊、資訊多次使用等現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支付效率,嚴重影響使用者體驗。
2. 支付格局趨於壟斷、差異化競爭不足,導致行業資源浪費。現階段第三方支付機構已接近飽和狀態,支付寶、財付通佔據寡頭壟斷地位(如圖1所示),所佔市場份額超過90%。各大中小平臺的支付模式和場景大同小異,在支付碼不能互認的情況下,造成行業資源的極大浪費。
圖1 2019Q1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份額
3. 大量資金和資料資訊集聚,違法違規風險增加。由於第三方平臺掌握大量的使用者資料資訊和沉澱資金,中小平臺的風險管理能力有限,潛在管理風險巨大。據央行公開資訊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7月,央行在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已開出涉及近30張反洗錢、境內外清算的罰單。
此外,近年來“聚合支付”新業態一度興起,推動了第三方支付在技術上的“一碼通用”。目前聚合支付服務商被監管層定義為收單機構(非持牌),可以為商戶提供統一的收款碼或掃碼裝置,掃碼後可以自動識別多種支付App進行交易,有效解決了線下商戶設定多種支付App收款碼的痛點,一定程度上為碼支付互通奠定了技術基礎,衝擊了現階段支付機構的競爭割據局面。 但同時,聚合支付接觸敏感支付資訊,聚合服務商由於准入門檻較低,受逐利心態影響出現利用使用者資料資訊、洗黑錢等違規行為的可能性較大,行業監管風險有所增加。
二、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是移動支付改革的必然趨勢自2016年以來,監管部門開始加快推動條碼支付的互聯互通。2016年底,銀聯聯合各大商業銀行推出“二維碼支付標準”,實現了銀行間的“一碼通用”。央行於8月23日釋出《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再次強調將“條碼支付互聯互通”列為重點任務之一,這也延續了2017年以來對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嚴監管態勢,監管的重點不斷向支付渠道、資金流通等轉移(如圖2所示)。
圖2 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監管程序
從技術和渠道的頂層設計角度,央行《規劃》對條碼支付互聯互通設計思路提出方向性指導。一是統一賬戶標記。《規劃》要求優化支付技術架構,建立基於支付標記化等技術的統一編碼規則的技術標準,主要目的是對不同場景支付的虛擬賬戶進行統一標記,才能最終實現不同支付渠道和場景下條碼支付的互聯互通。二是統一規範報文介面。《規劃》要求通過優化支付技術架構,實現 APP規範介面和交易集中路由,主要考慮是大多支付平臺的交易報文介面存在較大差異,互聯互通的壁壘難以打破,通過對報文格式、要素標識以及欄位等報文介面要素的標準統一,有助於打通條碼支付的服務壁壘,實現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同時對於降低聚合支付的違規風險也有重要作用。
三、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的路徑展望目前,第三方移動支付的交易資訊全部通過銀聯、網聯平臺進行轉接清算,未來兩大清算機構將成為支付渠道標準化的重要推動者。在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的技術路徑設想上,銀聯和網聯的角色也顯得至關重要。
1. 銀聯力推二維碼支付模式
早在2002年,銀聯就通過 “金卡工程“,發行了統一標識的“銀聯卡”,實現了銀行卡的互認互通,極大提升了行業的規模和效率,有效推動了支付市場的良性競爭。2016年以來,銀聯也在持續推動二維碼支付的標準建設,先後釋出了《中國銀聯二維碼支付安全規範》、《中國銀聯二維碼支付應用規範》等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為規範化“碼支付“產品的設計和開發提供了很多標準依據。
目前銀聯設計的碼支付互聯互通的技術路徑,主要是與各大銀行合作,建立“App綁卡+支付標記化技術“,即在碼支付中嵌入電子令牌(Token),通過Token將銀行卡賬號轉換為虛擬賬號,避免使用者資訊洩露。由於在此模式下,只有銀聯可以發放的卡號(bin號),所以支付機構必須升級改造終端裝置,進一步適應支付標記化技術的應用。這與央行《規劃》中要求的“利用支付標記化等技術”“實現賬戶統一標記”等發展方向基本一致。
2. 網聯推行基於賬戶協議號的二碼模式
網聯平臺自2017年成立以來,作為線上的銀聯,就承擔著連線支付機構與銀行通道、整合第三方支付資料、實時監測線上資金流向的功能,其特殊的地位也決定其將在未來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此次網聯設計的路徑是基於賬戶協議號+通用標記技術,該模式下利用現有支付機構普遍適用的通用標記技術,將出現銀聯碼和網聯碼兩種碼制,但或可能無法真正打通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間的條碼互通。
此外,在手續費分成方面,在銀聯或網聯體系下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或可借鑑銀聯體系下“金卡工程”成功經驗。“金卡工程”中,銀行卡的互聯互通是通過對刷卡手續費分成實現的,如圖3所示,以 POS 機刷卡交易為例,POS機所在商戶需要在交易中繳納一定的手續費(交易金額X費率),手續費由髮卡行、收單機構和銀聯按7:2:1進行分成。銀聯或網聯體系下,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聯互通,簡單的手續費分成可能如圖4所示,即使用者通過掃碼槍等裝置進行付款,交易手續費在平臺和銀聯/網聯之間按比例進行分成。
圖3 “金卡工程”與 “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的手續費分成機制
四、三方支付機構應調整角色適時發力
基於央行《規劃》對條碼支付技術標準化的新要求,結合現階段銀聯和網聯體系下的路徑探索,嚴監管時代“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的落地指日可待,但也勢必會對現階段移動支付競爭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在此過程中,各大第三方支付機構亟需審時度勢,調整角色、適時發力。
1. 積極參與監管部門“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標準制定。未來3年監管部門對於支付機構的資料、資金和風控的要求將更加嚴格,因此第三方機構更要及時跟蹤監管政策趨勢,參與監管部門有關技術標準的研究討論,適時調整自身支付業務的技術架構和執行模式,促進行業公平有序競爭,保障使用者資訊和資金安全。
2. 最大可能參與銀聯或網聯的條碼支付的技術驗證和應用試點。在銀聯或網聯體系下的“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路徑設想,對現階段的支付技術渠道、終端裝置改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在通過城市試點推動試行碼資源共享的過程中,三方支付機構只有積極參與新技術模式的試點,在試點過程中突破技術研發壁壘,發揮技術研發和渠道優勢,才能在各方競爭中搶佔一席之地。
3. 加強條碼支付的技術和資料資訊保安管理。一方面,從《規劃》對賬戶標記和報文介面的要求來看,三方支付機構有必要加大力度提升支付標記化等技術研發,及時調整報文介面的有關要素,保證在監管制度下推行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的技術合規安全。另一方面,從資料資訊保安角度,《規劃》對資料資訊保安性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支付平臺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對使用者資金和資料資訊的風險控制能力,注重聚合支付模式的合規化發展,有效避免資料違規營銷、資料洩露等事件發生。
李萌 京東數科研究院產業與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張月 京東數科研究院產業與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