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聖農發展釋出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公司原本預計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24.5億元至25.5億元。修正後,預計實現淨利潤27億元至27.1億元,同比增長235%至236%。益生股份今日亦釋出公告,公司預計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14.65億至14.7億元,同比增長993%至997%。兩家公司均表示,業績增長是因為報告期內肉雞價格上漲。
禽肉是中國第二大肉製品消費品類。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中國禽肉消費量已從2000年的1200萬噸增加到2018年的2000萬噸左右,佔肉製品消費的比重從2000年的19.8%提升至2018年的23.4%。
分類別來看,2018年,中國禽肉消費量達到2000萬噸,豬肉消費量5540萬噸,牛羊肉等消費量1128萬噸,佔肉製品比重分別為23.4%、63.4%、13.2%,禽肉已經成為中國肉製品消費中僅次於豬肉的第二大品類。
作為中國第二大肉製品消費品類,雞肉與豬肉之間具有較強的替代關係。從歷史經驗來看,每一次生豬供給短缺都伴隨著雞肉消費量的急劇拉昇。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995-1996年,豬肉消費同比減少13.56%,雞肉消費同比增加16.68%;2006-2007年藍耳病在國內大面積爆發,豬肉消費同比減少6.74%,雞肉消費同比驟升10.07%;2014-2015年豬肉消費同比減少2.45%,雞肉消費同比增加3.41%。受非洲豬瘟影響,雞肉替代有望達到歷史高點。
中國年出欄約132億羽禽,其中,白羽肉雞佔比32%,黃雞佔比30%,水禽佔比29%,蛋雞佔比10%。
白羽肉雞為進口品種,黃羽肉雞為國內品種,地方性品種繁多。目前市場上的肉雞有白羽肉雞和黃羽肉雞兩個品種,其中白羽肉雞屬於國外進口品種,主要品種有艾維茵、AA+、羅斯308、科寶,具有生長速度快、產肉量大等特點,主要用於快餐及食品加工行業。白羽肉雞是中國農牧業中集團化、產業化程度最高的子行業之一,是中國現代化農業的典範。
黃羽肉雞是中國自主培育的肉雞品種,至2016年,國家審(鑑)定黃羽肉雞地方品種113個,主要品種有嶺南黃雞、新廣黃雞、雪山草雞等。黃羽肉雞具有品種繁多、生長週期長、價格較高的特點,其肉質口感鮮美,更適用於中國傳統的烹調習慣。
全年來看,由於非洲豬瘟導致豬肉供需缺口千萬噸,扣除進口肉增量彌補仍有近900萬噸的供需缺口,預計將有近三分之一轉移至禽肉替代消費,未來兩年雞肉需求量有望快速增長。國內豬肉蛋白消費將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並帶動國內整個禽行業養殖量的提升,從而帶動雞肉價格進一步上漲,禽產業鏈量價齊升的局面有望持續。
展望2020年,在2019年祖代引種回升態勢下,預計2020年白羽肉雞供給或將增加。祖代種雞引種回升,2016-18年白雞引種量年均提升8%左右。2015年,美國、法國相繼封關後,中國白羽肉雞祖代種雞的引種量從2014年的115萬套左右,下降到2016年的64萬套左右,之後企穩小幅回升,2018年,白羽肉雞祖代種雞引種量達到75萬套左右,2016-18年,引種量年均增幅在8%左右。
當前A股禽養殖行業主要有四家上市公司:益生股份、聖農發展、民和股份和仙壇股份。四家公司的產業佈局重點及優勢環節有所區別。其中益生股份、民和股份主要從事上游雞苗生產;益生股份主要發展祖代、父母代,民和股份在商品代優勢明顯;聖農發展、仙壇股份主要從事下游肉雞屠宰;聖農發展在產業鏈上下游均有所佈局,但主要側重肉雞環節;仙壇股份則在商品代和肉雞環節有所佈局。從趨勢上來看,為了能提高規模效益及生產效率,四家公司均積極向產業鏈上下游發展,努力實現全產業鏈覆蓋。
從盈利趨勢的波動性考慮,下游相對穩定些。其中,聖農發展是唯一“自繁自養、全產業鏈”一體化白羽肉雞龍頭企業。2019年5月,公司成功培育出自有白羽肉雞種雞品系,打破了中國白羽肉雞種源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聖農全產業生態模型(來源:聖農官網)
豬肉價格大幅上漲,作為替代品的雞肉消費理應相應增加,居民日常消費的黃羽雞肉可能更為收益。白羽肉雞四家公司業務產業鏈分佈非常清晰。
目前中國畜牧業整體規模化率為39.6%,十三五期間的目標為50%。近年來,年出欄5萬羽以下的肉雞養殖戶不斷減少,5萬羽以上的規模化養殖戶逐漸增多,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雖然中國2015年的雞肉產量僅佔肉類總產量的15.54%,但肉雞產業的集團化、產業化程度高,一批國家乃至世界級的龍頭企業正在快速崛起。
長期看,中國人均雞肉消費偏低,提升空間大。在人均雞肉消費量方面,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巴西和歐盟。根據FAO(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料,2016年中國人均雞肉產量9.1kg,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為14.3kg,美國更是達到58.1kg,與中國大陸地區可比性更強的臺灣省人均雞肉產量達到21.8kg,人均消費量28.3kg。可見中國人均禽類消費增長空間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