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我們是推動時代前進的中堅力量,釋放自己的能量,改變世界吧!

——WeWork創始人Adam Neumann

2016年,全球最大共享辦公室WeWork進入中國,旗艦店坐落在上海淮海路一棟藝術家聚集的歷史建築。

憑藉著空間、智慧、社群構成的一站式服務,WeWork在上海、北京、香港等12座城市佈局了115個辦公空間,員工數量超過千人,35%的中國500強都是WeWork會員。

中國WeWork已完成10億美元融資,全球WeWork估值高達470億美元,曾一度被認為是第二個阿里巴巴。

而現在,WeWork卻站在了“死亡的邊緣”,其估值幾乎“腰斬”。

究竟是什麼讓這家千億人民幣超級獨角獸走上末路?

這些共享經濟巨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獨角獸的膨脹

規模千億美元的願景基金,成立短短兩年已投資了包括Uber、滴滴、Grab、WeWork等80多家公司。

孫正義說過:

越迷茫越要往遠處看

作為最牛的投資人之一,孫正義一直是站在未來看現在。

但問題是從現在到未來,公司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投資標的經營困境和行業前景的矛盾是所有投資人都要面臨的問題。

2017年,孫正義找到了一個跟他一樣有野心的人:WeWork創始人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

孫正義與亞當在紐約會面時猶如“乾柴烈火”

短短12分鐘後孫正義邀請亞當上了自己的車,在車裡孫正義用iPad草擬了對WeWork的投資計劃,預付 44億美元。

孫正義給了亞當三個要求:

WeWork規模要比亞當想象的大10倍

WeWork還不夠瘋狂,在一場戰鬥中,當個瘋子比當個聰明人更有用

WeWork將來的估值要達到幾千億美元

孫正義公開表示:

WeWork就是他的下一個阿里巴巴

可能是梁靜茹給了他這麼大的勇氣把WeWork看成第二個阿里巴巴!

在軟銀的助力下,WeWork擴張得有聲有色。與此同時,亞當也日漸膨脹起來,急於上市的腳步快得連軟銀都壓不住。

隨著孫正義的投資增加到120億美元,WeWork已涉足29個國家、111個城市、共528個WeWork大樓,工位數超60萬個、會員數量52.7萬。

有了這些數字,亞當決定以470億美元的估值申請上市。

愛徒成累贅

大型騙局最讓人不安的地方是長時間的欺詐,媒體機構經常邀請這些騙子公開演講,來教我們如何成為“有遠見的人”。

當龐氏騙局周而復始地上演,真正的企業和技術公司在籌集資金時變得更加困難!

隨著招股書的披露,市場將WeWork的估值從470億美元下調至不足100億美元,還認定WeWork就是一個龐氏騙局。

投資者認為,WeWork根本不是所說的科技公司,充其量就是個“二房東”,誰都可以模仿,而且虧損越來越大。

來源:彭博

其實,WeWork最大的“負資產”是孫正義的愛徒亞當·諾伊曼。

飄逸的長髮、1米95身高、妙不可言的雞湯,已經不能再讓投資人對這位創業者產生信任。

在WeWork蓬勃發展期間,亞當以個人名義建立了一家資產豐富的投資公司,商業房產是其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同時,WeWork一直向亞當提供超低利率貸款,總額為3000萬美元,平均年利率0.3%。

亞當還抵押了自己所有WeWork股權,向各大行借了超5億美元。

作為公司的創始人,不斷掙公司的錢,還抵押自己所有股權套現,這是要拿錢跑路嗎?

今年,亞當把WeWork註冊名改成We Company,目的是把“We”這個商標以600萬美元賣給公司。

真是為了套現無所不用其極!

亞當已經兌現了超過10億美元,加上他的個人工資,花費在私人飛機和其他奢侈品上,他每天都在享樂,而花在公司的時間卻越來越少。

為了滿足他和他妻子的興趣愛好,亞當用WeWork的錢在曼哈頓辦了一所名為WeGrow的幼兒園,還收購了一家衝浪公司和一家連鎖健身房。

亞當的日常生活是:上午與妻子一起去幼兒園,下午去健身房,然後去衝浪,如果心情不好就搭乘私人飛機去購物。

這樣的生活還怎麼讓WeWork成為第二個阿里巴巴?

更可笑的是,亞當在紐約前往以色列的飛機上被發現攜帶大麻,還承認自己有抽大麻的習慣。

目前,市場已經將WeWork的故事總結成從“WeWork”到“WeWait”,現在是“WeWorry”。

有人將這一場鬧劇比作《權力的遊戲》當中瑟曦·蘭尼斯特當眾遊街的恥辱一幕,Shame! Shame! Shame!

得知這些訊息後,孫正義暴跳如雷,立馬將亞當罷黜CEO職位並取消上市計劃。

辭職時,亞當瀟灑地表示:

近幾周來,針對我的審查已經成為一種重大幹擾,我認為辭去CEO一職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

他心理應該在想:終於可以拿錢跑路了!

更讓孫正義頭疼的是,WeWork在IPO上的失利已波及到軟銀。

自7月下旬以來,軟銀的股價已下跌超過28%。

軟銀股價走勢(來源:TradingView)

共享經濟2.0

“你什麼都沒有,卻還為我的夢加油”的故事仍然日復一日在資本市場上演。

WeWork“最大獨角獸”事件的爆發,讓大家對共享經濟越來越沒信心。

自我造血能力不足,是所有共享經濟巨頭的通病!

2018年,ofo小黃車轟然倒下,成為共享經濟拐點的標誌性事件。現在,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按摩椅、共享衣櫃等,要麼已經倒閉,要麼漲價勉強支撐。

最近,網友紛紛抱怨共享充電寶已漲到8元一小時,共享雨傘3元/小時,共享單車每小時4元。

一直低價或免費的共享經濟,為什麼突然價格飆升?

原因是:面對這些共享公司不斷燒錢,長期未能扭虧為盈,資本方的熱情被燃燒殆盡,再加上像亞當這樣的套現走人,共享行業已經讓投資者聞風而逃。

就拿網約車來說,滴滴佔據了中國90%市場份額,基本壟斷,但2018年仍然虧損109億元。

連行業的開山鼻祖優步Uber也不能倖免,Uber今年二季度鉅虧52.36億美元,創公司歷史新高,股價暴跌35%。Lyft今年二季度也虧損6.442億美元,股價更是下跌超過50%。

Uber和Lyft股價走勢(來源:TradingView)

共享經濟的最大特點和競爭優勢是輕資產、重運營。但在跑馬圈地和資本的強烈刺激下,這種設想完全偏離了它的本意。

當所有參與者都陷入追求規模的癲狂時,原本“輕資產、重運營”的共享經濟變成了“重資產、重運營”,效率和收入被放在了第二位。

2017年共享單車投放戰最白熱化的時候,ofo一年投放了2000萬輛單車。於是,那些無人處理的單車被堆到了市郊,形成了一座座觸目驚心的共享單車墳場。

共享經濟需要做到的,是保證使用者支付的費用和獲取到的資源合理運用,讓每一份社會資源得到價值最大化。

隨著WeWork等行業巨頭的問題爆發,共享經濟急迫需要回歸理性!

共享經濟2.0是屬於小而美的公司,規模不再是唯一,運營品質和效率才是重點。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戰略轉型vs擁抱新金融邏輯:傳統銀行如何應對時代變革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