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今天又是“跌媽不認”的一天。

A股和港股雙雙慘跌,相應的,很多人今天估計都沒有勇氣檢視基金賬戶的收益了。

相比於以往股市大跌後的常見哀鴻遍野,最近因為年輕的“投基者”增多,市場一跌之後,關於年輕人玩基金的話題就容易上熱搜。

不少用過來人的口吻,嘲笑起年輕人不好好搬磚,忙著當韭菜。那種“你看我早就說過吧”的腔調,真是散發著濃濃的爹味兒。

理財有風險,把買基金當作發財門路,不顧一切痴迷投入的,當然是欠嘲笑和棒喝的。

不過現實中,到底有多少年輕人真把玩基金當作財富逆襲道路?可能也沒多少,至少也不會比上一輩大叔痴迷股票的多吧。

從散戶想著從股市發財,到現在玩基金,恰恰說明年輕一代更理性了嘛。

之前看支付寶平臺數據顯示,定投基金的使用者中超4成是“90後”,6成“90後”穩定持有單隻基金超一年。而購買了三隻及以上不同板塊基金產品的投資者當中,半數以上是“90後”。

從這個操作手法和比例來看,年輕投資者還挺有安全意識的。

而在這看起來很大比例的年輕“投基者”中,有相當比例的,可能也不是為了發財,而是當作一種“社交”活動了。

比如最近被大叔們吐槽的基金經理飯圈化,年輕人把一些“明星基金經理人”當成愛豆,賺錢了就去組隊花式誇讚,虧錢了就去吐槽。

有媒體還發文批評這種現象,但這可能有些不解風情。這種飯圈,和明星只能捧不能罵的腦殘粉還是有區別。娛樂搞笑的成分,應該多過狂熱。

看看,這才是以健康的心態理財。賺了就是賺了,虧了也不傷根本,還獲得了娛樂機會。多好。

從趨勢來說,年輕一代更早擁有理財意識,並沒有壞處。賺錢、存錢,什麼時代都該是人生價值優先排序的,但這和適當理財並不衝突。

大叔們也不要以為年輕人買基金都是盲目的,B站、小紅書這些新媒體平臺上,買基金、理財的影片受眾,多是年輕人。

所以,年輕人對理財的認識和心態,應該遠遠會好於上一代人。

只是市場總有漲跌,漲了開心,跌了罵娘,這是亙古不變的“規律”。看見大跌就嘲笑年輕人不該瞎買基金,這是很無聊的吃瓜姿勢。

當然,守一君也不敢說年輕人玩基金,都是心態健康的。沒準兒也有借錢都要給基金經理打call的,賠了哭爹喊媽的,這類人經受幾次大跌的市場教訓,倒也是好事。

總而言之,別擔心年輕人早早都長成了韭菜的模樣。中國股市要割年輕人的韭菜,應該會越來越難的。

20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5000億線上教育市場:剛需抗週期性行業 資本狂歡企業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