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4月30日,數字資產突然全線暴漲,比特幣一口氣從7900直接衝到了9400美元,暴漲近20%。福斯期待的減半行情真的來了嗎?減產真的就能推動價格的提升嗎?

先別急,讓我們把時間線倒回一個半月前的312黑天鵝那天,被寄予減產暴漲希望的比特幣遭遇滑鐵盧,價格直接從7900跌倒3800美元,在減半行情之前無數投資者慘遭資產減半。

從比特幣前兩次減半的歷史中,我們似乎看到減產就預示著幣價的暴漲,但是此次黑天鵝事件的出現,我們不禁反思:減產真的能提升幣價麼?

其實並不盡然,從2020年初的平臺幣銷燬潮中,或許就能看出一二。

2020年在全球經濟形勢不佳,原油危機頻現崢嶸的情況下,交易所紛紛尋找新的市場刺激點,企圖為疲軟的加密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平臺幣銷燬熱潮應運而起。

2 月 10 日,OKex宣佈銷燬所有未發行的 7 億 OKB ;

火幣也隨之接招,宣佈最新銷燬 1.47 億枚 HT;

3 月 2 日 20:00,Gate宣佈 GT 平臺幣銷燬未發行部分;

這一場平臺幣銷燬戰你方唱罷我登場,彷彿這年頭不銷燬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平臺幣。

從市場表現來看,這種“銷燬”的噱頭還是挺好用的,在宣佈銷燬後,OKB和HT的價格都出現了大幅的拉昇。但是快2個月過去了,目前OKB和HT的價格已經跌回了銷燬前的水平,或許銷燬對於平臺幣的價值提升並沒有太大幫助?

01 平臺幣銷燬的邏輯

從最基本的供需關係來看,平臺幣銷燬和比特幣的減產在底層邏輯上是相通的,因為銷燬或者減產對投資者的潛在好處是,當代幣的供應減少時,它們的價格就會增加。

許多平臺幣發行者會進行回購或者銷燬,即隨著時間的推移銷燬一部分代幣,將其永久地從市場流通中移除。

雖說都是銷燬,但每個平臺的銷燬機制不一樣,交易所們在銷燬的頻率和數量方面差異很大。就拿最近的一次銷燬來說,BNB、HT、OKB和KCS四大平臺幣都完成了流通盤的銷燬,4月17日,庫幣宣佈完成第10次KCS銷燬工作,共計銷燬600,167個KCS,佔流通總量的11.21%;4月18日,幣安釋出公告成已完成第11次BNB季度銷燬……

除了銷燬流通盤,OKB和HT還完成了未流通盤的銷燬,OKB銷燬7億,HT銷燬1.4億。四家交易所平臺幣銷燬情況如下:

那麼,銷燬平臺幣有意義嗎?

02 平臺幣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首先,我們明確一下平臺幣的定位。平臺幣是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發行的代幣,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交易所的經營業績和市值。一般來說,交易所的股東、私募投資者和團隊會持有大量的平臺幣,彼此也有著一定的利益關係。

有人會說平臺幣像是傳統金融中的股票,但不同的是平臺幣持有者沒有股東權益。平臺幣的價值來自於交易平臺的營收能力,及其良性發展帶來的市場認可。 除此之外,交易平臺還需要不斷開發平臺幣的用途和策略,進一步提升平臺幣價格。

當提升平臺幣價值成本較高的時候如何刺激市場?答案是玩經濟遊戲——“供需關係”。

當市場上需求保持穩定的時候,減少供給量會造成短期內價格上升,從而吸引更多的人進行交易,提高平臺幣的流動性。

但是我們需要區分交易所銷燬的平臺幣是市場上的流通幣還是未流通幣。銷燬流通幣意味著交易所真金白銀的“燒錢”,交易所需要先從流通市場回購平臺幣,然後進行銷燬,相當於是交易所自己出錢提升剩餘平臺幣價值;

在喧囂嘈雜的銷燬潮之下,也隱藏著一些問題,比如最值得質疑的是朝令夕改,違背了契約精神。今天可以銷燬平臺幣,明天也可以增發平臺幣,經濟模型成了一張白紙。以區塊鏈精神來說,即便真要修改政策,也需告知相關利益方,經投票通過後方可執行。

減少平臺幣的流通量,確實可以提升幣價,但一味強調幣價層面漲幅並不可取。

圍繞著平臺幣上漲來過分炒作,把平臺幣的價格漲幅作為一種拉客手段的話,並不能持久的。平臺幣背後的價值支撐,一方面是平臺的交易量和使用人數;另一方面平臺給予使用者的利益,才是支撐平臺幣的價格基礎。

比起減少供應量,平臺幣的價值最終還是取決於交易所自身的價值。

03 銷燬不如賦能

平臺幣的競爭,從長期來看就是平臺的競爭;平臺的競爭,卻不只是幣價的競爭,而是紮紮實實的產品和服務的競爭。目前主流平臺都先後進入絕對通縮階段,未來的升值比拼的是平臺盈利能力與對平臺幣的賦能。

對於平臺幣價值的支撐,不同交易所採取的做法不同,一些交易所試圖拓寬平臺幣的應用場景,比如幣安、火幣、OKex和庫幣的平臺幣基本都實現了借貸、轉賬、購物、旅遊、住宿、遊戲等等應用場景。其中BNB的應用場景最為豐富,據不完全統計,BNB目前的應用場景超過80種。

不過,以應用場景判斷平臺幣價值的標尺,也只適用於 OKex、幣安、庫幣等這樣生態豐富、場景“出圈”的大交易所,一些中小型交易所並不具備這樣的生態,而且平臺幣的應用在實際生活中的使用中並不廣泛,就目前而言,在傳統的應用場景中還是現有的支付工具更加方便、快捷。

除了應用場景外,一些交易所還在探索新的賦能方式。

從去年開始,明顯可以看到,頭部交易所開始積極拓展橫向業務,不僅承擔起資產發行的職能,還紛紛涉足礦池、公鏈等。而與此同時,一些交易所發行了不止一個“平臺幣”。例如多個交易所涉足礦池業務,發行了相關代幣,火幣發行了的礦池幣HPT,目前流通市值為3千萬美元左右。庫幣的Pool-X發行了POL平臺幣,以此來解決質押資產流動性的問題。POL現價0.043USDT左右,考慮到10億的總流通量,總市值已達4300萬美元。

此外,由於加密資產行業與傳統金融行業相比,還存在著市場風險過高、暗箱操作透明度差、行業魚龍混雜詐騙跑路等等諸多問題,傳統資金卻遲遲不肯進場。要推動加密資產行業的快速發展,就需要掃清傳統資金進場的障礙。其實,這一點很多交易所早就已經意識到了,但是真正付出行動的交易所並不多。而被圈內稱為基建狂魔的庫幣算是一個代表,從成立至今一直專注於技術和產品的打磨,期望通過提升加密行業的基礎建設,提供更加穩定、更加透明和更加安全的交易環境,來吸引傳統資金,從而推動行業真正走向主流世界。

結語

2020年是減產之年,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多個幣種都會減產,而部分平臺幣也借用減產的概念,在2020年初通過銷燬未流通盤瘋狂了一波。

平臺幣的銷燬到底是噱頭還是能增長其實際價值?平臺幣的價值是來源於概念炒作還是平臺對其的賦能?真正有價值的平臺幣又是什麼?或許下一輪牛市會告訴我們答案。讓我們拭目以待!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你可能對騰訊系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