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印發《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 年)》(以下簡稱計劃),是基於2018-2020年版本的下一個三年規劃。
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援下,政府的高額補貼的刺激下,工業網際網路正成為國內創新創業的網紅賽道,“工業網際網路”已成為“熱詞”。對於佈局工業網際網路賽道的BATH等科技企業來說,或許更是一次起飛的風口。
《計劃》亮點可以總結為四方向+五模式,從底層基礎設施(5G網路與IDC)、工業軟體(軟體平臺與作業系統等)、工業硬體(感測器與物聯網等)以及標識解析體系等方面指引重要方向,同時明確了智慧化製造、網路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五大新模式。
《計劃》新增資料彙集任務,5G、大資料、知識圖譜等新技術受重視,這將會對工業網際網路行業產生有力的推動作用,反映了工業網際網路的地位提升,行業或迎來高增長時期。
工業網際網路網路體系的持續最佳化,平臺體系不斷壯大完善,資料匯聚賦能能力不斷提升,大中小企業、一二三產業融通發展的協同深化,將有力支援工業網際網路為製造業轉型升級創造新機遇、開啟新局面。
一、崛起的“超級風口”
此時此刻,BATH已然入局,那麼他們的入局對政策任務的快速實現有何影響呢?
小編認為,BATH的入局,不僅恰逢其時,且能更好的完成任務目標。如能加速完成:(1)建設面向重點行業和區域的特色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2)加快工業裝置和業務系統上雲上平臺;(3)提升平臺應用服務水平;(4)發展智慧化製造;(5)實施數字化管理;(6)加強網路化協同等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技術推廣及應用方面,BATH入局的“價值”將被驗證,運用5G、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可以幫助傳統企業進行業務模式、運營模式和商業模式的數字化、智慧化變革。以實現“進一步完善新型基礎設施、進一步彰顯融合應用成效、進一步提升技術創新”的政策任務目標。
二、BATH四大巨頭如何入局
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新基建的一部分,既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為提升行業生產效率,推進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各大公司紛紛推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百度智慧雲工業網際網路的智慧雲平臺、阿里巴巴的阿里雲supE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騰訊的WeMake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華為的FusionPlan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四大巨頭早已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進行了佈局。
1、百度智慧雲工業網際網路
早在2017年百度智慧雲就針對首鋼鋼板缺陷檢測,開啟了AI質檢新應用。已落地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智慧應用聚焦3C電子、汽車、電力等重點行業和頭部企業,帶動產業發展,為工業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添磚加瓦。
百度透過雲計算、物聯網和AI能力搭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以視覺智慧平臺、資料智慧平臺和生產環節裡面的核心環節相結合,透過“一企一檔”、“一鏈一檔”模式,有針對性地提升當地企業、產業鏈的數字化水平,為企業、產業和區域經濟賦能。
目前,百度智慧雲在工業領域已與山東電力、河北港口、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建材集團、泉州水務等行業龍頭企業都有合作。例如,泉州水務集團引入了百度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充分挖掘業務痛點和需求,將人工智慧、大資料等前沿技術與水務行業的生產、運營、服務和業務有效結合,透過傳統基建和新基建的雙輪驅動,水務大腦可以實現集團智慧化生產運營,最大程度地降本增效,促進安全生產。
2、阿里雲supE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該平臺依託於阿里雲的雲計算、智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能力,結合工業行業細分市場的特性,提出了“1+N” 模式平臺生態為發展理念,聯合行業內服務商、龍頭企業打造一個產業協同的跨行業跨領域的資源與能力共享平臺。
目前,阿里雲supE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經建設10個垂直行業級平臺,分別覆蓋了紡織服裝行業、注塑、加工、食品飲料、紡織印染、家電、電子等行業,接入工業裝置約160萬臺,提供雲化通用軟體700多款、高價值工業應用軟體30多款,託管工業APP數量1.8萬個,服務的工業企業數3.63萬家,打造20萬餘人的物聯網開發者社群。
3、騰訊WeMake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依託騰訊的IoT、5G和高效能計算等新技術以及雲上連線能力,騰訊WeMake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打造了“1+1+3模式”,即一個強大的數字化底座,一個強大的工業大資料平臺,以及三大引擎驅動(移動協同引擎、工業營銷引擎、工業AI引擎)。
截至目前,該平臺已孵化20多個解決方案,覆蓋11個製造業細分領域,在全國各地已經覆蓋超過10個工業雲基地。
在垂直領域方面,騰訊雲與工業富聯、三一重工、忽米網等企業達成合作,實現IT基礎資源彈性伸縮、工業軟體服務共享、軟體開發敏捷化、資料互聯互通、業務場景創新等,同時面向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輸出自身的工業網際網路服務。
4、華為FusionPlan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華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FusionPlant包含聯接管理平臺、工業智慧體、工業應用平臺三大部分。目前已在石油、化纖、石化、鋼鐵、煤焦化、電子裝備、汽車製造、電動車製造等多個領域有了成功案例。
在電力領域,華為FusionPlant為國家電網客戶引入了物聯網的架構,以“雲、邊、端”的形式跟傳統配電網結合。實現生產狀態可以一覽無餘,全業務可隨需而動。有效支撐了國網“三型兩網”戰略中“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戰略執行,將電力保障的被動搶修變為提前預防,提升運維效率與質量。
三、華為的5G和百度的AI牌
從與《計劃》的方向契合度來看,最有優勢的無疑是華為和百度。
《計劃》明確提出要在10個重點行業打造30個5G全連線工廠,依靠強大的5G實力,華為顯然能在工業網際網路的政策紅利中分一杯羹。
其外則是在新基建和人工智慧有著全面和深入佈局的百度。阿里、騰訊主要是做IaaS平臺,在工業AI短期突破可能不大。
在技術層面,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我國工業網際網路建設需要建立在堅實的、自主可控的技術底座之上。目前百度智慧雲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經實現全程自主可控,依靠在2020年量產和應用部署的雲端通用AI處理器“百度崑崙1”,和首個開源開放、功能完備、自主可控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百度飛槳實現深度適配最佳化,達到模型最佳的效果。百度在底層技術的投入和創新,使得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的晶片、深度學習框架不用面臨 “被卡脖子”的風險。
可以看到,工業網際網路正走在脫虛向實的路上,進入由概念框架走向落走向落地實踐的階段,百度這樣的技術派抓住了新的賽點。
2020年10月,百度與貴州省貴陽市政府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百度將承接貴陽經開區工業網際網路專案建設,打造AI技術和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相融合的國家級AI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形成全面的工業網際網路生態體系,助力貴陽打造3個千億級產業叢集,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一舉措正符合《計劃》提出的:培育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示範基地,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工業網際網路要規模化、叢集化,而不再只是一兩家“燈塔工廠”。
四、最後
我們來看看這幾年工業網際網路的相關政策。
可以看出,過去三年屬於工業網際網路的起步發展期,而未來三年則是工業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期。
新時代下,許多工業企業已經藉助工業網際網路所賦予的力量,透過數字化轉型釋放出新的潛力。市場上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往往由地區攜手巨頭共建,進而賦能當地中小微企業,推動區域產業向數智化轉型升級。希望各巨頭髮揮自身力量,帶動小企業入局工業網際網路。
我們可以預見,工業網際網路的前景,機遇和挑戰同在,路雖漫長,亦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