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指南”正式釋出,這將是一份短期被忽視、長期被低估的規定,它將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過去一年,我深刻體會到在商業世界,保持充分的競爭是多麼重要,因為只有競爭才能讓我們始終有得選。
一、新舊金融機構的競爭與壟斷
以前我還憧憬著網際網路金融儘快徹底顛覆傳統銀行,現在想起來,覺得自己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真要被某家網際網路金融企業一統江湖,形成寡頭壟斷之後,我們可能就會被任人宰割了。
以港股打新為例,我們來比較一下傳統銀行和網際網路券商的產品和服務:
首先,無論是傳統銀行還是網際網路券商,都已經實現了全流程的APP手機下單,傳統銀行的使用便捷性有了極大的提升,其實對於打新而言,傳統銀行和網際網路券商都只是一個APP而已,傳統銀行也在網際網路化,使用起來沒本質差別;
其次,由於有了傳統銀行的競爭和制衡,網際網路券商漫天加價的行為有所收斂。以最近幾次熱門新股 — 快手和諾輝的打新為例,以匯豐、恆生和中銀為代表的主流傳統銀行,給予客戶的貸款利率在0.8%-1%之間(且不收手續費),而網際網路券商給予客戶的貸款利率在3.5%-4%之間(且收取手續費),兩者相差4-5倍,如果沒有親歷,我們很難想象在同一市場上,同一產品(服務)居然還有如此之大的差價;如果不是這三大銀行維持1%以下的融資成本,估計這些網際網路券商會以滿足投資者需求為由,直接把打新的融資成本拉到5%以上,甚至會動用廣受詬病的競價排名。
上圖為某網際網路券商的融資打新的貸款利率,其實融資利率3.98%就不提了,但請不要標榜這是銀行融資利率,這個鍋銀行可不想背(明明隔壁銀行的融資利率只有0.8%-1%)。
二、新老支付機構的競爭與壟斷
同樣的競爭也發生在支付領域,現在感覺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活動力度越來越小,並且活動規則越來越複雜,反過來有時候銀行刷卡(或線上支付)優惠活動力度更大,而且活動規則簡單明瞭(一般都是直接減現),此時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一度被遺忘的傳統支付機構,不僅是為了省錢,更是為了讓他們能夠繼續競爭,從而保持商業世界的生態平衡。
同樣,線上商業和社群團購給我們帶來便利以及開包的喜悅感,但如果真的沒了線下商業,我們也會缺少市井生活的煙火氣和真實感。尤其是過年,更是需要年味濃的街市。
如果缺乏競爭,在某一商業領域形成了寡頭壟斷,不僅市場會被壟斷,而且勢必還會損害我們的個人資訊保安。試想如果某家網際網路平臺形成了壟斷,由此就會相應擁有我們全部的個人資訊,屆時,殺熟的差別定價(價格歧視)就會普遍出現,難怪谷歌的企業信條是“不作惡”。
作為打車軟體的重度使用者,有段時間,我發現在D平臺上打車越多,優惠活動反而越少,里程價格越高;還好有其他平臺加入競爭,換用C平臺一段時間之後,再回頭使用D平臺,沒想到優惠活動又來了。
總之,雨露均霑、喜新不厭舊、線下逛街和資料保護對於維持這個商業世界的生態平衡是如此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