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社群團購在春節前大出風頭,可在年後生鮮電商卻成了大紅人 ,連日來,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美菜網和錢大媽等,紛紛傳來融資和欲赴美上市的訊息。

幾乎在電商出現後,資本就對生鮮產品的電商化進行各種嘗試,可因著生鮮產品的特殊性不同於工業品,折戟沉沙者多;又因著利益空間巨大,前赴後繼者不斷。

2020年疫情之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近4000億,同比增長43%。如果說一場疫情讓本處於寒冬的行業迅速回暖,那究竟是什麼商業模式和內在邏輯,讓眾多大小企業和資本趨之如騖?

生鮮電商和社群團購的異同

其實在很多消費者眼裡,並不關心模式,有時候也確實很難分清二者。

藉助移動網際網路的新零售、主打產品相似、補貼打法相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生鮮電商還是社群團購,供應鏈能力都是制勝的關鍵。

在生鮮供應鏈中運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追蹤使用者行為,精準預測市場需求,把控生鮮產品質量,以及透過向生產端延伸,以縮短供應鏈條,降低運營成本是提高供應鏈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徑。

目標使用者群體:5000-7000月薪基準線,生鮮電商客群主要在基準線之上的1億人,以一二線城市的中產年輕人為主;社群團購客群主要在基準線之下的4億中低收入者,下沉市場的中老年人為主。

交付方式:生鮮電商,前置倉+配送,即時送達;社群團購,依託“團長”,次日達。

生鮮電商的主要玩家

目前深圳嚴格意義上的生鮮電商,呈盒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三足鼎立態勢。美團和樸樸等在2020年新入。

樸樸是商超轉型,供應鏈成熟品類多,但網際網路基因不足;美團是典型的見利起義型,給人浮躁的印象。

盒馬鮮生主打中高階產品,線上線下融合,知名度大且品類更加齊全,但多了店面成本。特別是在價格弱敏感人群大的一線城市,咬下了很大的市場。

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模式日漸趨同,主打中低端市場,透過佈局密集的前置倉來完成產品的快速交付。

每日優鮮全國佈局更廣,但在今年三強爭霸漸入下風。叮咚買菜則在單個城市更加密集,風頭正勁。

生鮮電商的客群與外賣趨同,以月薪5000-7000標準線以上,受教育程度高的都市年輕群 體居多。

提供以水果生鮮和周邊日用為主的高頻剛需商品,並圍繞廚房做飯場景來不斷最佳化豐富sku。引流作用明顯。

透過地面推廣、拉新補貼把使用者線上化,手機APP或者小程式下單,前置倉在30分鐘內完成分揀出庫和小哥配送到顧客手中。

這對疏於市場買菜和時間敏感,注重品質的客戶來說,是天大的好訊息。特別是隨著大城市化程序,人們消費生鮮的場景也在升級,這使得標準化、連鎖化的生鮮零售渠道前景誘人。

一場燒錢遊戲

可叫囂了這麼多年又是補貼又是燒錢,它如今行業滲透率才只有8%,在多輪融資後平均市值接近30億了,為何還在一直宣稱虧損?

第一,中國智慧

在巨大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善於處下是比較有利的,正如中國長期號稱第三世界國家,來廣積糧緩稱王。

這麼想,如果某個電商品牌一直是虧損的,作為消費者的你,期望值是不是會低一些,對它暴露出來的不足會不會多一些寬容?

而如果哪天企業說大大的賺錢了,群眾挑事的興致就上來了。就像中國今天不做戰忽局了,各種鬧事的就來了。

不管真盈利沒盈利,低調很重要,就是這麼個理。

第二,成本和長期收益

1前期混戰低價補貼,成本高,而且還要不斷打下去。

2生鮮產品品控要求高,容易腐敗變質,損耗高。

3冷鏈成本大,供應鏈不穩定。比實體店少了人工、租金以及管理成本,但要想與傳統渠道競爭,要持續加強在冷鏈物流、倉儲、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投入,重資產回本需要時間。

4顧客粘性不足。生鮮電商要在客單價到60塊,毛利率達30%時才能實現盈利。

5前置倉領導管理水平差。大量快速的擴張,很維持基層水平的穩定,加劇了商品損耗和人員流動,管理成本還有很大下降空間。

說實在話,目前平臺上賣的東西不見得比商超/市場便宜,但是電商屬性的好處在於,它把客戶聚合在一個平臺上,可以比較精準而密集地傳送促銷產品資訊/優惠活動/滿減/會員價/新人福利等等,此消彼長完成顧客留存,有了流量佔領,就可以不斷迭代和優化了。

扎堆融資第二春

生鮮電商是依靠網際網路技術賦能的新零售,透過加強產品質量把控,縮減中間流通環節,快速送達來完成增值服務。長期上是對產品品質、價格和交付便利性全方位的提升。

上游農產品採購:倒推農業生產規模化,專業化;農產品標準化,集約化。生產和市場銜接,保證產品品質。單子足夠大,產地農民有錢賺。

倉儲和流通:供應鏈整合,不斷最佳化傳統中間渠道,攤薄損耗和運輸成本,把價格打下來。

下游C端配送:利用大資料最佳化,提高週轉和配送效率。前置倉後臺是資訊平臺,藉助相應的演算法大資料與迅速擴張的社群佈局,助力末端配送離消費者更近。

消費群體及消費習慣變遷:消費升級和線上購買習慣的養成,促進生鮮電商發展。尤其是疫情縮短了客戶的市場教育時間。

社群團購入場,加劇了危機感:群眾其實就是買東西,不會很清楚分析你這模式那模式的,誰伺候舒服了找誰,而且這兩種模式中有部分客群是重疊的。生鮮是供應鏈生意,電商平臺是流量生意,生鮮電商是成本控制生意,而巨頭具備天然的全鏈條的優勢。

資本青睞的另一考量是:生鮮的流量意義,短期來看大於盈利意義。只要客戶埠流量大,在供應鏈搭建起來後,可以借勢不斷打通消費場景。所以巨頭不斷注資,掀起了生鮮電商融資的第二春。

6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灰度考慮新增這些加密貨幣投資產品,選幣邏輯能帶來哪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