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觀察》
要 點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1、同樣是意在讓美國“重回偉大”,拜登政府似乎想要尋求更徹底的改革、推出更系統性的經濟產業政策,以重新建立美國全球領導力的基礎。
2、拜登政府所希望的,就是改變目前美國工業集中在供應鏈的末端,導致初級產業和就業大量流失、製造業面臨的風險加大的情況,“重塑”美國的國內產業鏈。
3、美國政府對相關產業的扶持成為拜登時期在所難免的趨勢。一方面政府將可能直接加大對企業和學校、機構在核心科技領域創新、研發方面的資金支援,另一方面也可能透過“小院高牆”的方式,對中國在科技方面的發展進行限制。
正 文
日前,拜登政府又一位與中美關係息息相關的成員——貿易代表候選人戴琦在參加國會聽證會時,不意外地再度展示了拜登團隊的對華強硬態度。雖然在聽證會期間她沒有給出具體的措施,但是她表示,支援關稅作為反制中國“政府主導型經濟模式”的合理工具,同時表示將推動全球貿易規則的改革,以消除“遭到中國利用的灰色地帶”、推動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以及改變“損害勞工和環境”的競相壓價行為。
在否定美國重回亞太自由貿易協定之餘,她說,美國需要做出更多戰略投資、增強供應鏈彈性和貿易執法來應對北京的戰略和野心。
從拜登政府近期的動作中,已經可以看出其在“增強供應鏈彈性”方面的信心。本週,拜登簽署行政令,要求對美國大容量電池、藥品、稀土礦物和半導體晶片的供應鏈進行為期100天的審查,以便確保“產品短缺、貿易中斷、自然災害以及外國競爭者可能作出的行動和阻礙不會再令美國處於被動。”
實際上,美國政府對供應鏈安全的強調,從特朗普政府時期的“買美國貨、僱美國人”就已經開始。不過特朗普更強調的是表層的美國的投資和就業,而拜登則找到了更本質的問題——供應鏈安全。
同樣是意在讓美國“重回偉大”,拜登政府似乎想要尋求更徹底的改革、推出更系統性的經濟產業政策,以重新建立美國全球領導力的基礎。而最近美國所經歷的國內外的挑戰,上至疫情、下至德克薩斯州因天氣引發的電力供應問題,都會成為拜登政府這一計劃的推手。與此同時,拜登政府的經濟與貿易計劃還會牢牢扣住民主黨的核心——環境、工會、人權問題,比如在追求供應鏈安全的同時,強調供應鏈的清潔低碳;在批評中國的各類舉措時,也拿勞工和環境問題做文章。
拜登計劃:重塑美國國內產業鏈
從拜登自競選時到上任以來的一系列具體舉措和言論上來看,他對美國當前的問題以及如何在與中國的“競爭”中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有一個比較具有系統性的理解,即美國行業和產業近年來更關注高階製造業、高科技網際網路產業、金融業,導致美國企業大量依賴外包,從而導致了美國供應鏈更脆弱,甚至進一步影響到了美國的國家安全。比如當前全球性的晶片短缺暴露的問題:美國半導體企業佔全球晶片銷量的47%,但只佔全球產量的12%,這在美國絕非獨有的現象。
提出對供應鏈安全進行審查,就是旨在對這種狀況進行系統性的梳理,以便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更科學的經濟政策。拜登政府所希望的,就是改變目前美國工業集中在供應鏈的末端,導致初級產業和就業大量流失、製造業面臨的風險加大的情況,“重塑”美國的國內產業鏈。一方面,拜登政府將推動這些外包的產業回到美國,另一方面也會加緊與“可信賴盟友”之間的合作。貿易代表候選人戴琦在聽證會上指出會格外關注美加墨自貿區,意義之一也在於此。
當然,提出供應鏈審查只是一個開始,拜登政府必將輔以其他的財稅政策、政治改革,以推行更“美國優先”的經濟和產業結構。同時,美國國內的種族矛盾、階層矛盾相當明顯,且也是本屆政府重點關注的領域。拜登政府可能尋求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的共同解決方案。
在這一方面,比起作為政治新人上任的特朗普,在華盛頓浸潤近半個世紀的拜登顯然在如何讓自己的團隊充滿專業人士、如何盡全政府之力支援自己的施政綱領更具經驗;同時,民主黨目前已經成功掌控參政兩院,更有利於退出對拜登經濟政策有利的法律法規,何況民主黨本身就是更支援“大政府”、更提倡政府幹預的黨派,這些都是拜登團隊具有的優勢。
拜登的優勢:有能力集中國內外資源
在重塑國內產業鏈的時候,拜登政府除了可能提出刺激性財稅政策,鼓勵美國企業回遷、鼓勵相關產業的投資和發展以外,還可能透過其他方式增加美國企業“出海”及外國商品進入的難度。在這一點上,他的前任特朗普給他留下了大量“政治遺產”。從目前拜登政府的表態上來看,他們並不反對繼續使用關稅作為產業調整的手段和雙多邊談判的籌碼;施行有針對性的制裁,例如以中國的新疆和香港問題為由,對中國相關行業企業進行定向制裁,也將是拜登政府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特定行業的投資流入和產品出口,更將成為維護核心產業供應鏈安全和技術領先的主要手段,而特朗普時期出臺的部分法案,如2018年的《美國出口管制改革法案》和《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還將繼續發揮其作用。
當然,目前提出的審查只是第一步,也具有較強的標誌性意義,意味著白宮將把供應鏈問題視作重要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對於晶片行業這種,面臨著燃眉之急的行業,拜登更是特別表示將尋求370億美元資金,以支援國會推出相關法案強化美國晶片生產。從中也可以看出,拜登集各方力量保證美國供應鏈安全問題的決心。
拜登的優勢在於,這個問題幾乎成為了華盛頓各方的共識,在大方向上不會遇到太大的政治阻力;但是加大政府幹預力度同樣面臨著財政赤字壓力增加、在國際上也會面臨其他經濟體的反饋,如何更好地平衡拜登讓美國重回國際秩序、支援全球化的政治承諾,以及美國優先的經濟政策,將成為一個不小的挑戰。
同時,由於美國經濟的體量,美國對國內供應鏈的調整很可能會給全球產業造成顛覆性影響,例如這一次的晶片危機,美國去年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制裁就難辭其咎。因此,拜登政府的目標遠大,但達成目標並非易事,可能成為拜登四年的長期議題。
“泛國家安全”仍為華盛頓重要產業策略
拜登政府希望供應鏈轉移回國內,政府的財政支援是必須的。美國半導體行業近期遞交總統的聯名信中,就明確指出“在我們的全球競爭對手大力投資,引入新的半導體生產和研究設施的同時,美國本土缺乏刺激”是導致美國半導體生產份額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時指出美國相關行業需要更多的激勵和研發投資。
可見,美國政府對相關產業的扶持成為拜登時期在所難免的趨勢。一方面政府將可能直接加大對企業和學校、機構在核心科技領域創新、研發方面的資金支援,另一方面也可能透過“小院高牆”的方式,對中國在科技方面的發展進行限制。但是美國對政府支援重點產業這個話題,其實是頗有些雙標的;動輒以“國家安全”為由質疑中國企業和行業,限制中美之間的貿易、投資往來,更是這種“雙標”的具體體現。
其中,美國政府與學界對中國軍民兩用技術的關注值得引起注意。例如,美國知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近期釋出的一篇報告就詳細分析了我國造船行業,特別是江南造船集團,接受國內外商務訂單和軍事訂單的情況,並在其中“警告”稱,外國公司在購買中國產商用船隻的時候,“就是使自己置身於一個不透明的生態環境中,其中商用和軍用船隻製造的界限是模糊的”。
此類分析的出現,體現出美國“國家安全”議題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以及美國學界對中國不甚友好的態度。CSIS等智庫的專家是美國國會各類政策性聽證會的常客,在華盛頓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他們在越來越多的行業質疑中國企業的獨立性、引入“國家安全”的概念,很有可能在未來就會成為美國政府在相應行業對中國產品和企業施加限制的證據。對中國相關行業和企業來說,這無疑是值得關注的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