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銀行理財肯定是很安全的,而且收益要比定期存款高很多,不過這麼美好的事情未來可能不會再現了,因為保本理財產品將要退出歷史舞臺。

2018 年 3 月 28 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這個就是對金融市場影響深遠的資管新規,它對銀行理財最大的影響就是要打破剛性兌付,也就是說以後銀行理財不允許保本了,也會出現虧損。

舉個例子,假設你買入某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的價格是1,這個理財產品最終投向了各類債券,債券的價格上漲了,產品淨值可能漲到了 1.03,收益率就是 3%,但如果債券價格下跌了,產品淨值跌到了 0.98,收益率就是 -2%。所以,不再像以前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那樣——預期一年 5% 的收益率,到期時實際收益率還是 5%。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理財還能買嗎?如果買的話,應該這麼選擇呢?

(1)為什麼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差別不大?

經常買銀行理財的同學應該可以發現,同樣期限的,有的收益率高,有的收益率低,這是怎麼回事呢?

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差異,一方面與發行銀行的規模、評級等因素相關,規模大、信譽度高的銀行,理財成本收益率相對更低;另一方面與銀行對資金的需求程度不同相關,銀行理財可以看成是存款的替代,所以在存款獲取難度較大時,銀行會提高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來間接獲得存款。

選擇銀行理財的時候,對於收益率要搞清楚,比如有的銀行理財會直接寫清楚收益率,例如預期收益 5%,另外有些理財產品會寫一個收益率範圍,比如 2%-7% ,這中間會有什麼差別呢?

這些收益率的表述都是用年化的方式,並非實際投資期限內的收益率。比如 6 個月的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 4%,那如果持有6 個月到期後,實際持有期的收益率只有 2%。銀行理財的預期收益率和持有期限有很大的關係,期限越長的,預期收益率也就越高。

那種有收益率範圍的,叫做結構化理財,和傳統的銀行理財相比,風險略高一些,收益率也自然波動空間會大一些。這種理財產品的原理是保本策略。

例如大部分資金去購買債券,然後用一部分的收益去購買滬深 300 指數。如果滬深 300 指數漲了,這個理財的收益率就會比較高,如果跌了,就會損失一部分收益。但是由於大部分的資金都是買的債券,所以損失也不會很大,只是收益率會低一些。

這就是這類理財產品收益率有一個波動區間的原因。至於到底能不能拿到最高的預期收益率,就看你的運氣好不好了。

關於收益率問題,還有一個地方需要注意的是,要將產品期限和產品的募集期結合起來看。假設 C 銀行有 A 和 B 兩個理財產品,收益率同為 5%/年,其中,A 產品期限為 60 天,B 產品期限為 180 天,兩款產品的募集期都是 7 天,到底哪個產品的實際收益率高呢?

初看之下,好像兩個差不多,其實仔細算一下,還是不一樣的。考慮募集期的因素,就會發現短期產品的收益率將被稀釋。產品 A 考慮募集期後,真實資金佔用時間是 67 天,對應的實際收益率僅有年化 4.47%,B 產品的真實資金佔用時間是 187 天,實際收益率是年化 4.81% 。產品的期限越短,被募集期稀釋的影響會越大。

對於投資理財,了解自己的投資需求永遠是最重要的,比如,投資金額的多少,目標收益率的多少,投資期限的長短,能承受的最大風險是多少,清楚了這些問題,還要考慮到「高收益總是與高風險相伴而生」,綜合這些因素來選擇一款最合適自己的理財產品才是最重要的。

(2)如何選擇銀行理財?

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之前,需要了解產品仔細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弄清楚產品的各項資訊。

第一步要搞清楚收益率。

是年化收益率還是累積收益率,是稅前收益率還是稅後收益率。這個具體的收益率和你購買的產品相關,保本保息型,收益是固定的,風險比較低,產品到期後,你能拿到本金和約定好的收益。

保本浮動收益,你投入的本金是可以保證不會虧損的,但是利潤就不一定了。銀行會給你一個最高收益率,產品到期時能夠拿到多少利潤是不一定的,前面說的結構化理財就是這種。

浮動收益型,既不會保證本金,也不會保證收益,風險相對比較高。如果你購買這種理財產品,就要承擔全部的風險責任。

2020 年以後,資管新規的過渡期滿,保本型的銀行理財產品將要退出市場了,那時候對大家的鑑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於收益率,還有一個投資期不要忽視。投資期就是產品從開始到終止的一段時期,是算你收益率的一段時間。募集期,從產品開始銷售到銷售結束時期,一般需要 6 天左右,這時間是不計收益的。清算期,產品終止後進行清算的時間,一般為 3 個左右工作日,這期間也是不計收益的。

第二步要看清產品投資物件和流動性

資金將投放於哪個市場,具體投資於什麼金融產品,這些決定了該產品風險的大小及收益是否能順利實現。如果是掛鉤型產品,應分析其所掛鉤市場或產品的表現,判斷是否具有實現的可能,例如在 2015 年頂部掛鉤滬深 300 指數多頭的結構化理財,掛鉤的部分出現虧損的概率是很大的。

對於這種掛鉤指數的結構化理財來說,如果有提前贖回權的會非常有價值,一旦產品出現虧損,你可以提前贖回,如果指數大漲的時候,你也可以及時止盈。

第三步要看清楚發行主體和運作模式。

銀行不僅僅賣自己的產品,很多時候也會幫基金、信託、保險賣產品,雖然在 APP 裡面都叫投資理財,其實是不一樣的。如果發行主體是銀行的,特別是自營的理財產品,安全性都是比較高的。

如何區分理財產品是誰發行的呢?只要看理財產品的說明書就好了,裡面會註明發行人的。

除了標明出的發行人,根據運作模式看,理財產品有這麼幾種型別。

第一種是封閉式淨值型,資金規模被限定,投資期間不能追加投資,也不能贖回。產品終止時按照價值來兌付,例如結束的時候淨值到了 1.2 ,那你就賺了 20% ;封閉式非淨值型,資金規模被限定,投資期間不能追加投資,也不能贖回,產品終止時按照收益率來兌付,例如買的時候約定為 5% 的預期收益率,結束的時候,就給你本金 +5%;

第二種是開放式淨值型,資金規模不定,從開始投資期到投資種植期都可以申購或者贖回,申購和贖回的價格是按照每份產品的淨值來計算,這個和公募基金一模一樣;

還有一種是開放式非淨值型,資金規模不定,從開始投資期到投資種植期都可以申購或者贖回,按照產品份額申購,按照約定收益率兌付。

通過明確收益率、明確產品投資物件和流動性,以及看清發行主體和運作模式,搞定這三步,基本上就搞清楚了怎麼買銀行理財了吧。

總的來說,銀行理財的風險是比較低的,但前提條件是你買的是真理財。如果你買到了假理財,那可就很容易血本無歸,這種就是俗稱的『飛單』。

(3)如何避免買到假理財?

2017 年 4 月 19 號,民生銀行北京管理部航天橋支行被爆發生 30 億元風險事件。

原來這些投資人在該支行購買的理財產品系支行行長張穎等人偽造,這些資金被民生銀行北京航天橋支行用以表外放貸,結果貸款物件沒有回款,30 億資金,血本無歸。

這種違法違規銷售理財產品的事件,就是「飛單」事件。那麼,如何避免在銀行買到假理財呢?有這麼幾個要點要注意:

首先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前面不要相信理財經理的一面之詞,只有這個說明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裡面說明了關於收益、風險等級以及計息等一系列的相關疑問,正規的理財產品都有產品說明書。

其次在籤合同時必須看清合同條款。一般的合同仔細看完也就 5 到 10 分鐘左右,有人就覺得沒必要,要知道很多假理財往往就在這個環節上出問題,所以一定要注意。

再次要謹慎看待超常規收益理財產品。要知道,高收益的產品對應的風險肯定是比較大的,這是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

假理財之所以吸引人,主要就是依靠高收益,在銀行理財這個層面上,100 萬以內有 6% 收益的都很難、1000 萬以上有 8% 收益的不容易,如果超出了這個利率範圍內,你就要仔細想想了。

另外一個就是要檢視理財產品的「身份證」,2014 年,銀監會發文明確表示,銀行發售普通個人客戶理財產品時,需在宣傳銷售文字中公佈所售產品在「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登記系統」的登記編碼。客戶可通過產品「登記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你買的產品是不是「黑戶」一查便知。

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如果有銀行員工讓你到某個到隱祕的地方銷售高收益理財產品,更應該警惕。

按照規定,購買銀行理財簽訂合同時必須在銀行營業網點的監控下進行,得有錄音和錄影。所以只要注意以上幾點,一般來說,就不會買到假理財。

總的來說,銀行理財是風險最低,當然收益也最低的一種固定收益產品,為了獲得更高一點的收益率,可以考慮債券,例如國債和高等級信用債,有關這個話題,請關注我們下期推送。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房產投資的方法,向基金定投一樣投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