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投資一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自有資金的積累,無法起步。
獲取槓槓就是投資第一步,也就是說你連首付都湊不夠,基本要靠父母資助,朋友拆借,銀行授信。
身邊好多人就是在投資初期就加了槓桿,一下子屌絲越級,烏雞變鳳凰的。
但是這是有風險的,國家是不提倡,而且是打擊的,為什麼?
這是和我們經濟發展階段有關。
你看看2008年美國的次級債就明白了。
十年一輪迴,在某些方面,中國的2018是否類似美國的2008。可見,先進國家走過的路我們也很難繞過去。但是繞不過去,也就是等於有了路徑依賴!
從信貸來看,2015年以前,中國沒有那麼多人熱衷通過信貸擴大資產規模。當時我身邊的公務員,國企員工,銀行主動授信也不要的。一個有穩定收入的工薪階層,一到兩年,輕輕鬆鬆就可以從信用卡中得到100萬授信。但是沒人要呀!原本住房公積金貸款,首套低息貸款都是免費送你的大紅包,但是有許多人不要,以貸款為恥,認為房奴丟人呀!
而現在呢,實體賺錢難,工資難以增長,各類投資品種被惡炒,卻有多人挖空心思跑信貸,加負債。
風險在加劇,國家當然知道,銀行也知道,投資者也心知肚明。但是有賺錢效應,這個事就不容易收手呀,有錢誰不去賺?
沒有土地出讓金和房地產相關賦稅,國家財政難以為繼。
沒有個人住房貸款,銀行業務怎麼開展,別忘了,在各類貸款裡,個人住房信貸是違約率最小,最優質的貸款。如果錢不貸給個人,給民營企業,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結果會好麼?如果都貸給央企,一般倒是不會破產,但盈利不好,很多被迫由政府牽線變成了債轉股,最後是一堆關聯企業,風險只是在延遲,非但沒化解,還有可以加大。
投資人呢,不是每個人都是李嘉誠,不賺取最後一個銅板的。即便止盈收手,可錢能去哪呢,等著通貨膨脹稀釋,還是進入另一個投資騙局被騙光?
兜兜轉轉,走了一圈,沒有出路,最後心一橫,還是買房吧,最後跌了,就留給兒孫吧!
如果能這麼想,恭喜你已經從一個短線投機分子變成了長線投資者了。
不在意短期漲跌,是投資和投機分別的第一標識。
同樣是賺錢,誰不願意賺快錢,發財要趁早呀!投機才是永恆的追求,投資都是投機失敗了,被迫的。巴菲特不是人人都願意做。
所有投資品類,投機成功了是偶然事件,是幸運,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投資的首要條件就是心裡素質強於他人,守好資金鍊,任他驚濤駭浪,我自心如止水。
這是第一步。
有了心裡素質,才能有第二步,如何投。
房產投資的方法,向基金定投一樣投房產。
水庫的歐成效提出一年2N,就是每年買兩套,其實除非職業多軍,2N對於大部分人很難實現的,財力不支援,行情不支援,死的很快的。職業投資人的大起大伏不適合福斯。
其實別說一年2N,就是一年1N,或者兩年1N,能做到也很了不起,堅持10年,你已經越階了。
如果你仔細想一下,房產本身哪怕你一生只按揭買了一套房,其本質也是對某個城市的定投,每月的月供就是為這個城市定投存固定的錢,堅持20或30年。
所以一年買幾套房,或者是幾年買一套房,只是在這個基礎上做了個乘法,加速了財富積累。
你用首付幾十萬,加上每月幾千月供,鎖定了目標城市十年或者二十年後的發展紅利。而這個紅利因為有政府在不斷的投入資金搞基建,完善交通,教育,醫療,商業,環境等問題,變得確定性極高,看得見,摸的著,比定投股票和基金靠譜的多。而你的首付和政府資金的投入相比簡直微不足道。
雖然房產也有市場波動,但基本不會有股票裡的虛假財務報表的欺詐,某個行業不景氣導致基金全線破發那樣的風險。
當然,種子在肥沃的土地裡才容易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如果選錯了土壤,你埋下的種子也可能死掉爛掉,比如,鶴崗,玉門。。。。。。
這就需要我們學習如何選籌。
大道至簡,投資就那麼幾個原則。
選對市場,選對標的,埋下種子,靜待花開。
今天就到這裡吧!
一、房產投資到底在賺誰的錢?
二、房產稅殺傷力有多大,要不要提前跑?
三、房產投資的最大風險是什麼?